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立体几何解题技巧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当重视学生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从而高效解决数学问题。本文结合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问题,探究其解题技巧,希望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题中,立体几何占据的比例较大,有着较高的分值比重,具有抽象性和多变性。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立体几何问题时,如果缺少解题技巧,学生会解题较慢,甚至难以解题,进而影响考试成绩,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应当传授学生解题技巧,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有效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
1 借助函数思想解答立体几何问题
函数思想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规律。在立体几何数量关系的探索中,可以借助函数思想进行分析和探究,将多变、抽象的问题转变成函数关系,完成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在函数思想的应用中,教师需要结合函数基本性质,优化课堂指导,深入探究立体几何问题,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立体几何解题中,可以借助函数思想进行分析,明确函数之间的关系,实现复杂问题的简单化,通过函数定义和知识,证明立体几何中的垂直和平行问题,求解异面直线距离。
例题:如图1所示,在圆O中,AB是经过圆心O的直径,PA和圆O所在平面相互垂直,C是圆上一点,∠BAC=α,PA=AB=2R,求解直线PB和AC之间的距离。在解题的过程中,结合图形对其进行分析,需要先分析AC和PB的距离,通过直线PB上的任意一点,分析其到直线AC距离,求解出最小值。之后,结合变量设定相应的目标函数,求解函数最小值。在PB上找出任意一点M,保证MD垂直AC,MH和AB垂直,垂足是H,MH=,MH和平面ABC垂直,构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求解出异面直线AC和HD的距离。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将AC和HD的异面直线距离转变成两点距离,求解出最小值。在此种类型问题的解答中,结合函数定义进行引导,能有效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2 结合空间向量解答立体几何问题
在立体几何解题中,需要详细了解空间几何概念,对其深入分析和探究,熟悉掌握和利用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空间向量之间的平行关系,借助空间向量求解空间距离,解决空间角等问题,更加灵活地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降低问题解答难度。
例题,如图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其棱长是3,E点在AA1上,F点在CC1,并且AE=FC1=1。问题1:证明E、B、F、D四点共面。问题2:如果G是BC上一点,并且BG=,M是BB1上一点,GM和BF垂直,垂足是H。证明EM垂直于BCC1B1。在解题的过程中,问题1的解答可以根据题意构建相应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将其中的向量列出来,通过向量坐标的表示,对其向量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向量坐标分析,得出向量BD1、向量BE、向量BF在同一平面,并且三个向量有共同点B,因此,四个点EBFD在同一平面。在问题2的解答中,通过空间直角坐标系,假设点M的坐标为(0,0,z),根据向量GM、向量BF的坐标,得出z=1,进而得出M的坐标;结合向量BC的坐标,可以证明ME和BB1垂直,ME和BC垂直,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出EM和平面BCC1B1垂直。在立体几何解题中,借助向量法解题,其关键点是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明确其法向量,结合相应的公式求解其夹角,以完成线面关系求解[1]。
3 借助化曲为直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化曲为直思想主要是借助直线来寻找问题答案,通常是以求解最短线段方式为解题思路。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对图形进行灵活转换,借助运动变化的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借助平面的点对直面距离进行计算,是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和方式。高中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面对复杂的立体几何问题,需要从发展角度看待问题,全面分析空间几何思想,将复杂问题转变成简单问题。例题:如图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其棱长是3,点E是AA1上一点,并且A1E的长度为1,F是平面A1BD上可移动的点,求解线段AF和FE和的最小值。在解题时,需要根据题目画出相应的图形。如图3所示,在正方体内部画出平面D1B1C,通过观察可以得出平面D1B1C和平面A1BD平行,连接AC1,和平面CB1D1相交于点G,EG和平面BA1D相交于点F,由于GE和A1C1平行,求解得出AF和FE的最小值。立体几何问题主要是对空间点、线、面进行相应的判断、推理以及证明,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在解此种类型问题时,需要将其转化到同一三角形内,这样更加有利于计算活动的开展。一般来说,同一平面的几何元素,其相对位置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处于不同平面,其相对位置和数量关系则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可以适当添加辅助线,以有效解决立体几何问题[2]。
4 借助空间角方式解答立体几何问题
空间角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空间角问题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特别是二面角问题,是解题中的难点内容。在解答二面角问题时,需要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明确解题思路和计算方式,保证立体几何问题的有效解答。例题:如图4,P-ABCD是四棱锥,底面ABCD是矩形,PA和AD、CD垂直,当点E在线段PC上时,PC和平面BDE垂直。问题1:证明BD垂直平面PAC。问题2:如果PA是1,AD是2,求解二面角B-PC-A的正切值。在解题中,根据所求答案进行分析,只要连接AC和BD,交点是O,将点O和E连接,则可以证明BD和平面PAC垂直;结合PC和平面PAC垂直,根据相应的三角形求解二面角正切值。在二面角的确定中,需要明确其两个平面,选择相应的垂直线段。
5 结束语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立體几何问题解题中,如果缺少相应的解题技巧,则很难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结合实际的立体几何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函数思想、空间向量、化曲为直以及空间角等方式,有效解决空间几何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取得好的数学成绩,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吉良.浅谈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解题技巧[J].考试周刊,2018(43).
[2]左芳萌.探讨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解题技巧[J].新课程·中学,2017(1).
【关键词】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题中,立体几何占据的比例较大,有着较高的分值比重,具有抽象性和多变性。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立体几何问题时,如果缺少解题技巧,学生会解题较慢,甚至难以解题,进而影响考试成绩,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应当传授学生解题技巧,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有效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
1 借助函数思想解答立体几何问题
函数思想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规律。在立体几何数量关系的探索中,可以借助函数思想进行分析和探究,将多变、抽象的问题转变成函数关系,完成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在函数思想的应用中,教师需要结合函数基本性质,优化课堂指导,深入探究立体几何问题,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立体几何解题中,可以借助函数思想进行分析,明确函数之间的关系,实现复杂问题的简单化,通过函数定义和知识,证明立体几何中的垂直和平行问题,求解异面直线距离。
例题:如图1所示,在圆O中,AB是经过圆心O的直径,PA和圆O所在平面相互垂直,C是圆上一点,∠BAC=α,PA=AB=2R,求解直线PB和AC之间的距离。在解题的过程中,结合图形对其进行分析,需要先分析AC和PB的距离,通过直线PB上的任意一点,分析其到直线AC距离,求解出最小值。之后,结合变量设定相应的目标函数,求解函数最小值。在PB上找出任意一点M,保证MD垂直AC,MH和AB垂直,垂足是H,MH=,MH和平面ABC垂直,构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求解出异面直线AC和HD的距离。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将AC和HD的异面直线距离转变成两点距离,求解出最小值。在此种类型问题的解答中,结合函数定义进行引导,能有效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2 结合空间向量解答立体几何问题
在立体几何解题中,需要详细了解空间几何概念,对其深入分析和探究,熟悉掌握和利用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空间向量之间的平行关系,借助空间向量求解空间距离,解决空间角等问题,更加灵活地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降低问题解答难度。
例题,如图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其棱长是3,E点在AA1上,F点在CC1,并且AE=FC1=1。问题1:证明E、B、F、D四点共面。问题2:如果G是BC上一点,并且BG=,M是BB1上一点,GM和BF垂直,垂足是H。证明EM垂直于BCC1B1。在解题的过程中,问题1的解答可以根据题意构建相应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将其中的向量列出来,通过向量坐标的表示,对其向量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向量坐标分析,得出向量BD1、向量BE、向量BF在同一平面,并且三个向量有共同点B,因此,四个点EBFD在同一平面。在问题2的解答中,通过空间直角坐标系,假设点M的坐标为(0,0,z),根据向量GM、向量BF的坐标,得出z=1,进而得出M的坐标;结合向量BC的坐标,可以证明ME和BB1垂直,ME和BC垂直,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出EM和平面BCC1B1垂直。在立体几何解题中,借助向量法解题,其关键点是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明确其法向量,结合相应的公式求解其夹角,以完成线面关系求解[1]。
3 借助化曲为直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化曲为直思想主要是借助直线来寻找问题答案,通常是以求解最短线段方式为解题思路。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对图形进行灵活转换,借助运动变化的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借助平面的点对直面距离进行计算,是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和方式。高中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面对复杂的立体几何问题,需要从发展角度看待问题,全面分析空间几何思想,将复杂问题转变成简单问题。例题:如图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其棱长是3,点E是AA1上一点,并且A1E的长度为1,F是平面A1BD上可移动的点,求解线段AF和FE和的最小值。在解题时,需要根据题目画出相应的图形。如图3所示,在正方体内部画出平面D1B1C,通过观察可以得出平面D1B1C和平面A1BD平行,连接AC1,和平面CB1D1相交于点G,EG和平面BA1D相交于点F,由于GE和A1C1平行,求解得出AF和FE的最小值。立体几何问题主要是对空间点、线、面进行相应的判断、推理以及证明,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在解此种类型问题时,需要将其转化到同一三角形内,这样更加有利于计算活动的开展。一般来说,同一平面的几何元素,其相对位置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处于不同平面,其相对位置和数量关系则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可以适当添加辅助线,以有效解决立体几何问题[2]。
4 借助空间角方式解答立体几何问题
空间角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空间角问题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特别是二面角问题,是解题中的难点内容。在解答二面角问题时,需要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明确解题思路和计算方式,保证立体几何问题的有效解答。例题:如图4,P-ABCD是四棱锥,底面ABCD是矩形,PA和AD、CD垂直,当点E在线段PC上时,PC和平面BDE垂直。问题1:证明BD垂直平面PAC。问题2:如果PA是1,AD是2,求解二面角B-PC-A的正切值。在解题中,根据所求答案进行分析,只要连接AC和BD,交点是O,将点O和E连接,则可以证明BD和平面PAC垂直;结合PC和平面PAC垂直,根据相应的三角形求解二面角正切值。在二面角的确定中,需要明确其两个平面,选择相应的垂直线段。
5 结束语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立體几何问题解题中,如果缺少相应的解题技巧,则很难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结合实际的立体几何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函数思想、空间向量、化曲为直以及空间角等方式,有效解决空间几何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取得好的数学成绩,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吉良.浅谈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解题技巧[J].考试周刊,2018(43).
[2]左芳萌.探讨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解题技巧[J].新课程·中学,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