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国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利用便携式血凝仪行抗凝自我监测(patient self-testing,PST)及自我管理(patient self-management,PSM)在增加监测频率和保障抗凝安全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非随机、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我院10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在门诊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且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分为门诊随访组(40例)、自我监测组(40例)和自我管理组(20例)三组。其中男25例、女75例,年龄20~57(42.67±8.20)岁。门诊随访组接受常规中心实验室抗凝监测,自我监测组和自我管理组应用Coagu Chek XS(Roche,德国)便携式血凝仪行抗凝监测,且后者自我调整华法林服用方案。分别完成6个月抗凝随访,分析各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治疗范围时间(TTR)、治疗范围时间分数(FTTR)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抗凝随访期间,三组患者INR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门诊随访组、自我监测组和自我管理三组的TTR分别是45.9%(4 368.0 d/9 517.0 d)、61.2%(6 057.0 d/9 897.0 d)和65.4%(2 833.8 d/4 333.0 d),三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INR的FTTR分别是48.3%(99次/205次)、60.7%(164次/270次)和64.9%(100次/154次),门诊随访组与自我监测组(P=0.007)及自我管理组(P=0.00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我监测组与自我管理组FTT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100例患者在6个月随访期间均无血栓形成及严重性出血发生,门诊随访组、自我监测组及自我管理组3组间抗凝总并发症、一般性出血和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或其实际照顾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便携式血凝仪的使用方法,并完成口服抗凝治疗自我监测及管理。与传统的实验室监测随访方式相比,利用便携式血凝仪行抗凝治疗自我监测和管理能够增加患者监测频率,在不增加抗凝治疗风险的基础上能够获得更好的INR控制,从而提高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半年以上的患者,抗凝监测频率增加到每月一次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