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素养”的语文个性化学习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赋予了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以新的模式和策略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无疑要把握信息时代的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
  在前信息化时代,农村高中语文个性化学习的最大软肋无疑是信息的闭塞带来的效率的不彰,而在信息化技术已惠及农村高中学校的今天,当硬件已不是问题,学习理念模式的建构和达成策略无疑是摆在农村高中语文老师面前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素养式学习的内涵与教育学意义
  信息化环境下,老师早就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提供者,网络存在着海量的学习信息,但这些信息在具有泛在性、便捷性的同时,又真伪难辨。在这样的信息化环境下,学校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教授具体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备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即具备独立进行搜集、加工、处理、利用、评价信息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式学习,正是一种通过对各种各样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完成课程目标的学习,也是一种自我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也就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最有效方法的学习模式。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下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对此,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更是把“跨媒介阅读交流”作为一个新的的任务群提出,目标明确学生要“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二、语文个性化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笔者认为语文学科的个性化学习是指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语文学科内容的特点,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自主地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以及对课内信息的探究、分析获得自我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研读各种文字资料,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寻求相关原因,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更是多次强调了其重要性。如对设计学习任务群时明确要“充分顾及问题导向性、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部分,更是提出了要“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等与个性化学习相关的内容。
  总之,语文个性化学习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母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语文能力。
  三、信息素养与语文个性化学习的关系
  语文的个性化学习包括个性化的语文积累、个性化的语文阅读和个性化的语文表达,无论哪个语文个性化学习的部分,其实都离不开信息素养的介入,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素养的介入将极大地提升语文个性化学习的效率。
  1.信息素养与语文个性化积累
  个性化的积累是语文个性化学习的基础,而个性化积累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能力掌控这些信息。具体说,他能了解哪里有可以积累的信息存在。就线上而言,比如他知道与语文积累相关的网站、论坛、公众号、微博、博客QQ群等,并能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甚至去伪存真的处理和评价,接着能合理的保存信息,并加以合理的利用。这样基于信息素養的积累才是高效的积累。
  比如一个爱好诗歌的学生,他要进行个性化的诗歌素材的积累,他首先会在他的电脑里收藏相关的链接,然后根据上课学到的或者通过网络自学到有关鉴赏诗歌的信息知识来网络淘宝,建立博客对淘到的诗歌进行保存并能合理评价。最终还能从积累到的大量诗歌素材中,提炼、感悟、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的诗歌信息观,也就是由外界的诗歌信息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诗歌知识,继而升华为个性化的诗歌鉴赏能力,甚至个性化的创作诗歌的能力。
  2.信息素养与语文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个性化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常态化的语文个性化学习活动。无论是文学性的阅读还是非文学性的阅读即基于信息筛选的阅读,如非连续性的文本阅读(图标、图表、导图等)其实本质都离不开对文本文字信息的处理和解读。
  一个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他能从大量的文字中,筛选出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最重要信息、次重要信息、一般信息并过滤掉无关的信息,能把几千字的文本压缩成几百字,并能借助前后语境信息和主题关照下目的语境信息来理解文本并最终读懂,当然他还能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相关的别人的评价文章,利用超文本从中提炼出精华信息,由此启发自己,以互文阅读的方式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形成这一次的阅读理解成果。我想如此基于信息素养的阅读将最终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进而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思想品质。
  3.信息素养与语文个性化表达
  如果说个性化的积累与个性化的阅读是语文个性化学习的基础的话,那么个性化的表达则是语文个性化学习的终端呈现和最终的检验的依据,毕竟所有的积累与阅读都是为了更好的有自己鲜明特点的表达即个性化的表达的需要。
  一个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他能从积累和阅读开始,就能意识到积累和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个性化表达,于是他能有意识的关注与自己表达有益的相关信息,他能在向别人传达信息时,注意对要传达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编排、剪裁和必要的修饰;他不仅能在线下表达,更能积极的在网上利用自媒体等网络平台发表自己有个性的但又是合理、合法、合情的见解,从而彰显自己的影响力。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视域下,基于“信息素养”的语文个性化学习模式,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下的今天,也是城乡教育在信息技术硬件差距在不断缩小的当下,适合农村高中需要的极富时代感的语文新型学习模式。
  [本文为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化环境下农村高中语文个性化学习的模式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ZDJ2014B2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福建连江尚德中学。
其他文献
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之一,成为语文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其实无论是“教学大纲”时代还是“课程标准”时代,“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一直存在,但文化教學作为语言教学的“第五维面”,长期以来又只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潜层面”。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更多关注如何将“潜层面”的文化素养教学转化为“外显”的课堂教学实践。以下将以《始得先山宴游记》和《赤壁赋》为例谈拙
诗歌作为美的载体,其教学应当承担更为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诗歌教学应该是一个开展美的欣赏、学习美的表达、尝试美的创造的活动过程。诗歌欣赏是一种需要欣赏者参与的艺术鉴赏活动,是欣赏主体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重新构建诗美的过程。一首诗就是一个诗美系统,诗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对诗美的解构过程。  比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就应让学生了解该词的节奏、平仄、韵字的特点及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深切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利用的是最终形成的教案,是“结果”,教师自身经历的探究过程却被浪费掉了。从中删选出可用的资源,并将其重演于学生,是我们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的一条可行的操作思路。  一、设计资源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面对有大量的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本身就是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安排资料的
写作教学内容:其一是为什么写,其二是怎样写,其三是写什么。通常情况下,教学中强调的是怎样写和写什么,很少关注为什么写。这样就出现了偏重技法追求,轻视情感需求的倾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模式化、套路化的写作格局,背离了写作的初衷。写作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育一颗真诚善感的心灵,养成理性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作文教学应借助文本细读,从“为什么写作”入手,着眼于情绪的调动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写作
【背景】  许多教师都认为《老王》一文,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对老王的内疚,认为相比较老王,作者就是个幸运儿,要学习作者关注弱势群体的精神品质,在学术界的解读中,我们也看到此种观点。这种观点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作者真的是个幸运儿吗?而且在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作者的做法也并无不妥,为什么作者却越来越感觉到愧疚呢?经过仔细的分析发现,在这文字表面的描写之下,还隐藏着作者
智趣课堂就是授课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语文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老师可以用精妙的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活跃气氛,深化课本知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教学中,读写二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采取读写一体化的“干字文”的作业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所提高,
周啸天教授在《诗词赏析七讲》一书中将“识字”列为第一讲。这里所谓的“识字”指的是我们读诗时要明白诗词中各类语汇的来历,对其中积淀的某些特定意蕴要有所了解,不然会望文生义。  在历次高考及模拟考试阅卷过程中,笔者与同行们于诗歌鉴赏题中读到了学生诸多“匪夷所思”的答案,愈发意识到“识字”对于高考诗歌鉴赏答题的重要性。下面结合阅卷实例来探讨“识字”错误的类型及问题根源。  一、不辨古义  在文言文學习过
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神隽味永,读者愈读愈觉其精妙。季匋民的孤傲脱俗,风流雅致;叶三的质朴率真,淡出功利,在汪老浅淡的语言中如水墨画晕染开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走向审美:人情美、人性美、风俗美……笔者认为,除了这些,文本精彩之处还在于通过一个小人物来呈现情感和社会的大构架。下面笔者将就其“第一个”从这一方面进行探究。  小说开篇“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说季匋
2017年1月16日,最新公布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与2016年10月发布的《考试大纲》内部会议公示的题型又出现了新变化。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既是2017年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高三学生复习备考的重要文件。教师应认真研读《考试大纲》,把握新变化,吃透大纲特别是样题的精神,把具体要求落实到复习备考中去,这样才能在高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吃透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