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稿日期]2007-04-19
[作者简介]戴洪波 (1979-),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应用英语研究。
[摘 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法有利有弊,留利去弊的根本办法:立足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法,改革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法。大力推进“交际教学法”;实现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等,以提高英语课教与学的水平。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3-0152-02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文化、航天等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外国企业、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入驻中国;英语作为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在国际交往、企业交流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然而,经过多年学习的大学毕业生却不能肩负起新形势下的重担,无法学以致用,即便他曾经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多高的成绩,也不能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不具备每个人都能出国学习的国情下,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更重了,而选用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法变成了我们高效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
一、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及局限性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英语教学方法主要有:翻译法、直接法、视听法、认知法和交际法。
1.翻译法。这种方法是外语教学与学习实践里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法,也是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法。它主要是利用对文法的理解,通过翻译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重视语法的讲解,强调翻译的训练,重视阅读。但教学手段和过程单一,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被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语音和语调的学习及口语的训练。并且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容易养成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直接法,也叫自然法。它是直接利用外语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任何时候都不用学生的本族语进行教学。强调直接学习外语和直接应用外语,强调口语和语音教学,抓住了外语教学的实质。注重实践学习,培养语言习惯通过句型教学学习实用语法,发挥语法在外语教学里的作用;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排斥或禁止使用本族语。其不足之处是忽视青少年和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完全照搬儿童在家里学习本族语的方法;在处理口语和书面语、听说与读写、语法与实践练习的关系上,一味强调或夸大一个方面,而忽视或否定另一方面,不能科学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3.视听法或情景法。视听法强调通过场景与画面的视觉刺激与声音结合起来学习外语。其特点是:重视听说,强调看情景或画面,利用幻灯机或投影机,使学生边看画面,边练听和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它重视句型教学,但强调是通过情景操练句型;着重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下常用的成套生活用语,教材根据教学目的的选辑来自生活实际的常用套语。
4.认知法。认知法认为语言学习是智力活动,儿童具有天赋的学习语言的能力,儿童大脑里存在着潜在的“普遍语法”在学习语言时,“普遍语法”帮助儿童认识语言,发现里面的规律。因此,认知法强调理解,反对单纯依靠机械操练来培养语言习惯。但它不反对使用本族语和翻译,不排除操练。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其次要掌握语言在运用中的规律,这样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语言,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通过本族语和外语的比较和分析,明确两种语言中相同、相似和相异的地方,从中确定学生在外语学习里的难点和重点,并建立外语教学方法体系。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教学方法强调结构的操练,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反复的操练会引起学习者的厌烦,操练的结果是学习者的语言僵化,而僵化的语言并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样,只强调规则的理解而没有熟练掌握语言,培养的是只能阅读和翻译的人才,只会笔头表达而不会口头表达,也不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
1.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是我们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师每节课花大部分时间,甚至绝大部分时间进行讲解。相当多的教师在阅读课上,尤其在精读课上对课文逐句进行解释,因而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听讲解和记笔记。许多教师感到一旦停止讲解,学生、老师、整个课堂立即陷入更加沉闷的气氛。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意义,未能引导学生开展交际性的学习活动。
2.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即教师注重的是语言形式的使用,教学的中心是语言本身,教师的教学活动以传播语言知识为中心,而不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应用于实际生活。教师花大量的课堂时间解释难词难句、讲解生词和语法、翻译句子、检查学生的拼写和听写,以及让学生做考试模拟题等。以“语言为中心”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总体特征。
三、改革英语传统教学的思路
1.“交际教学法”。交际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为核心思想,提出了以学习动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能力为培养方向的三条基本原则。交际教学法适应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英语教学的需要。交际法强调通过使用语言而学习、掌握语言,学习者在获取了一定语言知识的前提下,把语言知识转换成语言交际能力,使语言知识不断积累,交际能力不断提高,最终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语言教学目标一般归结为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现行教学大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为“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要求“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新大纲的目标为“不仅能顺利阅读和听懂英语,并且能用英语进行口头和笔头的表达能力”,“要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教学大纲的调整明显地把语言学习的重心从语言知识的获取转移到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使用上。而这种改变也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做相应的改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传统教学法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交际教学法。
2.教学活动多样化。交际法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在交际活动中,通过互动完成交际任务,课堂里强调信息的传达、语言的运用,交际法的课堂生动活泼,课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成对活动、分组活动、游戏、角色扮演,故事接龙、课前演讲,辩论 ,话剧表演,模拟活动以及小组讨论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致,同时,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获得了提高。外语课堂交际活动是一种活动性和交际性较强的教学组织形式,除了选择好适当的方法,还应注意在语言交际活动的过程要有信息空白、自由选择和信息反馈等特征。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语言的流利使用,强调语言的自然习得,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教学手段现代化。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或虚拟的英语世界,对提高学生英语使用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电影、电视、因特网等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全方位的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这对于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及语言的准确性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4.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浸透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人生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除了培养他们能用目的语清楚地表达意思之外,还要适当的向学生介绍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使学生学会得体地交际,懂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些什么话,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大学英语教法改革之必然
进年来的扩招, 全国在校生人数增加了80%以上。高校扩招, 一方面, 导致了大学英语师资力量日趋紧张, 英语教学班级的人数不断增加, 这给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而且,教师也很难有效地实施分层次教学, 无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给予指导; 另一方面, 学生素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大多数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很差; 此外, 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没有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难以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而学生则普遍地迫切要求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以便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再者,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学生有机会、有能力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选择适合自身英语水平的学习材料, 随时随地、独立自主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显然,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和“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新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客观必然性,它适应了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等客观要求;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着重明确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方向,构建现代化、个性化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框架,以及把握能听懂、说得出和会运用的教学评价标准等三个主要趋向;同时还必须通过采取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以及加大改革资金投入等重要措施,以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立足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法,有效改革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邱东林,季佩英.建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6〕李广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养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7〕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简介]戴洪波 (1979-),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应用英语研究。
[摘 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法有利有弊,留利去弊的根本办法:立足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法,改革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法。大力推进“交际教学法”;实现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等,以提高英语课教与学的水平。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3-0152-02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文化、航天等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外国企业、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入驻中国;英语作为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在国际交往、企业交流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然而,经过多年学习的大学毕业生却不能肩负起新形势下的重担,无法学以致用,即便他曾经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多高的成绩,也不能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不具备每个人都能出国学习的国情下,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更重了,而选用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法变成了我们高效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
一、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及局限性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英语教学方法主要有:翻译法、直接法、视听法、认知法和交际法。
1.翻译法。这种方法是外语教学与学习实践里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法,也是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法。它主要是利用对文法的理解,通过翻译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重视语法的讲解,强调翻译的训练,重视阅读。但教学手段和过程单一,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被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语音和语调的学习及口语的训练。并且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容易养成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直接法,也叫自然法。它是直接利用外语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任何时候都不用学生的本族语进行教学。强调直接学习外语和直接应用外语,强调口语和语音教学,抓住了外语教学的实质。注重实践学习,培养语言习惯通过句型教学学习实用语法,发挥语法在外语教学里的作用;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排斥或禁止使用本族语。其不足之处是忽视青少年和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完全照搬儿童在家里学习本族语的方法;在处理口语和书面语、听说与读写、语法与实践练习的关系上,一味强调或夸大一个方面,而忽视或否定另一方面,不能科学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3.视听法或情景法。视听法强调通过场景与画面的视觉刺激与声音结合起来学习外语。其特点是:重视听说,强调看情景或画面,利用幻灯机或投影机,使学生边看画面,边练听和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它重视句型教学,但强调是通过情景操练句型;着重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下常用的成套生活用语,教材根据教学目的的选辑来自生活实际的常用套语。
4.认知法。认知法认为语言学习是智力活动,儿童具有天赋的学习语言的能力,儿童大脑里存在着潜在的“普遍语法”在学习语言时,“普遍语法”帮助儿童认识语言,发现里面的规律。因此,认知法强调理解,反对单纯依靠机械操练来培养语言习惯。但它不反对使用本族语和翻译,不排除操练。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其次要掌握语言在运用中的规律,这样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语言,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通过本族语和外语的比较和分析,明确两种语言中相同、相似和相异的地方,从中确定学生在外语学习里的难点和重点,并建立外语教学方法体系。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教学方法强调结构的操练,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反复的操练会引起学习者的厌烦,操练的结果是学习者的语言僵化,而僵化的语言并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样,只强调规则的理解而没有熟练掌握语言,培养的是只能阅读和翻译的人才,只会笔头表达而不会口头表达,也不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
1.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是我们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师每节课花大部分时间,甚至绝大部分时间进行讲解。相当多的教师在阅读课上,尤其在精读课上对课文逐句进行解释,因而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听讲解和记笔记。许多教师感到一旦停止讲解,学生、老师、整个课堂立即陷入更加沉闷的气氛。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意义,未能引导学生开展交际性的学习活动。
2.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即教师注重的是语言形式的使用,教学的中心是语言本身,教师的教学活动以传播语言知识为中心,而不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应用于实际生活。教师花大量的课堂时间解释难词难句、讲解生词和语法、翻译句子、检查学生的拼写和听写,以及让学生做考试模拟题等。以“语言为中心”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总体特征。
三、改革英语传统教学的思路
1.“交际教学法”。交际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为核心思想,提出了以学习动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能力为培养方向的三条基本原则。交际教学法适应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英语教学的需要。交际法强调通过使用语言而学习、掌握语言,学习者在获取了一定语言知识的前提下,把语言知识转换成语言交际能力,使语言知识不断积累,交际能力不断提高,最终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语言教学目标一般归结为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现行教学大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为“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要求“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新大纲的目标为“不仅能顺利阅读和听懂英语,并且能用英语进行口头和笔头的表达能力”,“要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教学大纲的调整明显地把语言学习的重心从语言知识的获取转移到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使用上。而这种改变也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做相应的改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传统教学法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交际教学法。
2.教学活动多样化。交际法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在交际活动中,通过互动完成交际任务,课堂里强调信息的传达、语言的运用,交际法的课堂生动活泼,课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成对活动、分组活动、游戏、角色扮演,故事接龙、课前演讲,辩论 ,话剧表演,模拟活动以及小组讨论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致,同时,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获得了提高。外语课堂交际活动是一种活动性和交际性较强的教学组织形式,除了选择好适当的方法,还应注意在语言交际活动的过程要有信息空白、自由选择和信息反馈等特征。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语言的流利使用,强调语言的自然习得,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教学手段现代化。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或虚拟的英语世界,对提高学生英语使用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电影、电视、因特网等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全方位的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这对于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及语言的准确性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4.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浸透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人生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除了培养他们能用目的语清楚地表达意思之外,还要适当的向学生介绍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使学生学会得体地交际,懂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些什么话,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大学英语教法改革之必然
进年来的扩招, 全国在校生人数增加了80%以上。高校扩招, 一方面, 导致了大学英语师资力量日趋紧张, 英语教学班级的人数不断增加, 这给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而且,教师也很难有效地实施分层次教学, 无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给予指导; 另一方面, 学生素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大多数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很差; 此外, 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没有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难以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而学生则普遍地迫切要求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以便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再者,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学生有机会、有能力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选择适合自身英语水平的学习材料, 随时随地、独立自主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显然,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和“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新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客观必然性,它适应了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等客观要求;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着重明确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方向,构建现代化、个性化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框架,以及把握能听懂、说得出和会运用的教学评价标准等三个主要趋向;同时还必须通过采取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以及加大改革资金投入等重要措施,以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立足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法,有效改革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邱东林,季佩英.建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6〕李广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养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7〕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