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知识分子,是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兵团高校大学生更是承担着建设边疆、服务兵团、保家卫国的历史重任。大学生人生成就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活方式的优劣,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结合兵团特有的自然、地理、文化基础条件,探讨兵团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优化途径。
关键词:地域文化;兵团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优化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现代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且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身心俱佳”。健康的生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1]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保证人的生理、心理和自然、社会相协调。青年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振兴的生力军,能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乎着青年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而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是青年人建设国家的必备品质。由此可见,兵团高校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涯发展,也牵系着兵团和祖国的未来建设。
一、兵团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不良生活现象
(一)远离户外体育锻炼,宅在宿舍
相关调查表明:兵团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户外运动,极不热衷于体育锻炼,反而经常宅在宿舍,成为“网虫”。特别是一些女生,拒绝选择和参加一些轻便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棒球等,除去上课时间,其余时间全部都选择在宿舍“平淡”地度过,成为职业“网民”,而且追星、追韩剧、追泡沫剧、追综艺剧等。男生的情况相对较好,男生中约有50%的同学较为愿意地参加户外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因此,男生的身体素质也往往优于女生。
(二)违反日常作息习惯,酗酒滥烟
大学是大学生成长、学习、进一步发展和实现人生下一阶段目标的关键时期,部分大学生却违背这一发展主题,肆意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爽歪歪、乐悠悠”的生活。大学生受高考中榜的优越感和满足感,奋斗动力下降,加之逃离父母的束缚,使得他们显得更加自由,逐渐失去了奋斗目标和人生方向。他们片面追求“面子”上的成熟,与成人相较量,挑战成人“应酬”的极限,如吸烟、喝酒、大型KTV、集体大聚餐等现象层出不穷;与此同时,长时间吃“大餐、优餐”就不屑于吃食堂的“家常便饭”,导致学生严重挑食,或是“只吃好的、贵的食物,不吃普通的、便宜的饭菜”,正是因为这些不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作怪,大学生的作息习惯逐渐紊乱,睡眠状况差,极易疲劳,昼重夜轻,昏天暗地,违反了机体自身的生物节律性,破坏了人体内的平衡。
(三)缺乏与人谈心交流,抑郁生疾
现代大学生往往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或是家庭生活环境优越,从小被家长娇生惯养,使得他们缺乏最基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独立能力。这类学生,在大学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默不作声,墨守自己的“一人世界”,孤僻偏执,缺乏与同学、师友、老乡等人群之间的沟通交流。长期以来,过于沉默,脱离集体,遇到挫折困难时也没有可以发泄、排解和寻求帮助的对象,没有归属感、安全感,莫名的恐惧与孤独便随之而来,在这一系列的不利因素作用下,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心理疾病也不再是个例或少数。
(四)忽视个人卫生健康,洗漱不当
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是当代大学生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特征,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自尊心比较强,多在意外界社会的评价,注重外在的修饰与穿着。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上课时间紧、生活不规律、学校后勤设施不全、个人洗漱安排不合理、嫌徒增麻烦等,大学生中存在一类学生长期不洗澡,起床后不刷牙、不洗脸等,甚至连内衣也不定期换洗,如此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因不讲究个人卫生而染上疾病,严重影响着青年学子的身体健康。同时,不良习惯的根深蒂固,更会对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贻害无穷。
(五)攀比消费、休闲,不看重学习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物质水平的提高,也有精神层次的不利诱导。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也在关注着消费、休闲、娱乐等生活方式,衣服首饰要名牌、休闲娱乐去会所,追求时髦,浮于自在享受,盲目与同龄人或成人攀比,认知严重扭曲,对学习也置之不理,造成了大学生行为的更加放荡不羁,在消费、休闲等方面严重透支。
二、兵团高校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污浊气息是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根本原因
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革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冲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大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和生活状态产生深刻变革。一方面,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三股势力”的威胁、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及生活方式的传播,使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化,多种利益主体、多种价值文化并存使兵团高校大学生无所适从,成功诱惑了一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淡化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愈来愈演变出强烈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竞争,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日益凸显,如此动摇了大学生原先受到的关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的处事方式从“务实”转向“现实”,同时“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对当代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极大误导,滋生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高校德育“盲点”是学生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直接原因
长期以来,受国家教育体制机制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德育的重点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针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的相对稳定的内容体系,而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教育基本上为零。高校过渡重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培育,而忽视学生具体的生活内容;过分重视理论的空洞说教,漠视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使得学生崇尚“妖魔化”现象,追求“恶搞文化”、“痞子文化”、“潮流文化”,而不再是充实个人能力,由此造就了不同生活方式自居的“新新人类”。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薄弱是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内在原因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差、自制力低,无法自主管理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一蹶不振,埋怨生活,以喝酒、吸烟、上网、玩游戏、暴饮暴食等方式排遣自己心中的不愉快。部分学生更是觉得学习没意思,对学习的主动性大幅度降低,学习方法也未能及时调整过来,造成成绩一落千丈,一旦有一科成绩挂科就接连一串学科成绩都不及格,自暴自弃,缺乏学习动力。此外,高校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育方式一直存在着“重讲解、轻实践”、“重灌输、轻诱导”、“重管制、轻内省”的弊端,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个体个性的自由发展,加剧了兵团高校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恶化。
三、兵团地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优化
“地域文化”是在中华大地特定区域内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2]兵团地域文化涵盖政治、生态、经济、文化、民俗、传统等各个层面,兵团的山水人情、军垦与绿洲文化、兵团精神等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独有的,它是兵团特色的代表,也是兵团人独特的光荣标志。
(一)山与水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认为,山水是极富灵性的,山与水的完美结合也是灵与秀的相互辉映,山水可谓“最佳拍档”,两者相得益彰。兵团山与水的结合则酝酿了兵团的大山旅游和冰雪体育。山是由地壳剧烈运动受河流切割而形成的,是陡峭和巍峨的象征,攀登山的人则象征着勇士、拼搏者、进取者。兵团区域范围内有许多座高耸林立的大山,高校通过提倡大学生登山来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通过融入自然、亲身体验来学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之道,这不失为一种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象征着纯净、澄澈,是真善美的幻化。兵团地区一年中有大半年都较为严寒,长期降雪形成了冰雪景观,这是水以另一种形态存在的美。此时,冰雪便可以成为大学生健身的最佳搭档,兵团可大力开发并发展冰雪体育文化,如滑雪、滑冰、打雪仗等运动项目,以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利用冰雪体育文化的娱乐性帮助大学生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冰雪体育文化的竞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其教育性有利于铸造学生踏实做人的人格特质,冰雪体育文化的规范性有助于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3]。
(二)巧用红色景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有着光荣屯垦戍边历史的英雄兵团,在军垦与支边年代孕育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红色文化在兵团各师、团场、连等都得以广泛传播与发展。[4]这些屯垦戍边前辈们的精神品格,无论相隔多远、历经多久,那一份源自灵魂深处的无私执著的流淌着的血液总能够打动我们内心,促使我们像革命前辈们学习和致敬。
兵团的红色景观不胜枚举,如军垦博物馆、周总理纪念碑、艾青诗歌馆、王震将军雕像、将军山、军垦第一犁等景点,具有丰富的精神寓意和较强的教育意义。高校应注重巧妙地利用这些红色教育基地,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兵团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精神品格教育等方面的实践教育内容,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观念的塑造,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戈壁滩的光芒
兵团和新疆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因为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新疆长期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即: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荒凉的戈壁滩让新疆形成了独特的沙漠与绿洲交替的壮美奇景,这是西北边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戈壁滩恶劣的自然环境象征着艰苦、奋斗、冒险,但这往往也会成为青年人极力想挑战的对象,青年人富有激情和冒险精神,活力盎然,充满着对未知的挑战欲和探险心理,兵团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徒步沙漠”旅游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吃苦、历练”的励志教育,加强大学生充实和完善人格,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兵团旅游产业又一个特色项目的兴起和发展。
(四)兵团精神育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兵团精神是兵团几代人在开创屯垦戍边事业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兵团生命的支柱和源泉,因为正是有了兵团精神才有了兵团历史取得的成绩和兵团今天的发展。[5]所以,兵团精神的弘扬和传承高于一切,是兵团学子义不容辞去继承的光荣传统。高校应注重加强大学生对兵团精神的认同教育,使大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以及行为上全面认同兵团精神,并内化为自身品格的一部分。兵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强针对性和特色性,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入兵团历史与文化教育、军垦文化教育、廉洁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等相关内容,用“本土教材”提升大学生的认同、践行。
参考文献:
[1]袁蓁.健康生活方式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0(4):1011-1012.
[2]李刚,谢燕红.论地域文化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接[J].当代教育论坛,2012(6):90-94.
[3]王淑华,张桂新.冰雪体育文化特征对大学生社会品质的塑造[J].冰雪运动,2012(2):69-71.
[4]张振华,张明玲.试论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弘扬[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9-13.
[5]吴新平,徐艳.兵团精神认同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2-25.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
关键词:地域文化;兵团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优化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现代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且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身心俱佳”。健康的生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1]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保证人的生理、心理和自然、社会相协调。青年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振兴的生力军,能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乎着青年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而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是青年人建设国家的必备品质。由此可见,兵团高校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涯发展,也牵系着兵团和祖国的未来建设。
一、兵团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不良生活现象
(一)远离户外体育锻炼,宅在宿舍
相关调查表明:兵团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户外运动,极不热衷于体育锻炼,反而经常宅在宿舍,成为“网虫”。特别是一些女生,拒绝选择和参加一些轻便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棒球等,除去上课时间,其余时间全部都选择在宿舍“平淡”地度过,成为职业“网民”,而且追星、追韩剧、追泡沫剧、追综艺剧等。男生的情况相对较好,男生中约有50%的同学较为愿意地参加户外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因此,男生的身体素质也往往优于女生。
(二)违反日常作息习惯,酗酒滥烟
大学是大学生成长、学习、进一步发展和实现人生下一阶段目标的关键时期,部分大学生却违背这一发展主题,肆意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爽歪歪、乐悠悠”的生活。大学生受高考中榜的优越感和满足感,奋斗动力下降,加之逃离父母的束缚,使得他们显得更加自由,逐渐失去了奋斗目标和人生方向。他们片面追求“面子”上的成熟,与成人相较量,挑战成人“应酬”的极限,如吸烟、喝酒、大型KTV、集体大聚餐等现象层出不穷;与此同时,长时间吃“大餐、优餐”就不屑于吃食堂的“家常便饭”,导致学生严重挑食,或是“只吃好的、贵的食物,不吃普通的、便宜的饭菜”,正是因为这些不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作怪,大学生的作息习惯逐渐紊乱,睡眠状况差,极易疲劳,昼重夜轻,昏天暗地,违反了机体自身的生物节律性,破坏了人体内的平衡。
(三)缺乏与人谈心交流,抑郁生疾
现代大学生往往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或是家庭生活环境优越,从小被家长娇生惯养,使得他们缺乏最基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独立能力。这类学生,在大学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默不作声,墨守自己的“一人世界”,孤僻偏执,缺乏与同学、师友、老乡等人群之间的沟通交流。长期以来,过于沉默,脱离集体,遇到挫折困难时也没有可以发泄、排解和寻求帮助的对象,没有归属感、安全感,莫名的恐惧与孤独便随之而来,在这一系列的不利因素作用下,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心理疾病也不再是个例或少数。
(四)忽视个人卫生健康,洗漱不当
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是当代大学生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特征,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自尊心比较强,多在意外界社会的评价,注重外在的修饰与穿着。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上课时间紧、生活不规律、学校后勤设施不全、个人洗漱安排不合理、嫌徒增麻烦等,大学生中存在一类学生长期不洗澡,起床后不刷牙、不洗脸等,甚至连内衣也不定期换洗,如此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因不讲究个人卫生而染上疾病,严重影响着青年学子的身体健康。同时,不良习惯的根深蒂固,更会对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贻害无穷。
(五)攀比消费、休闲,不看重学习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物质水平的提高,也有精神层次的不利诱导。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也在关注着消费、休闲、娱乐等生活方式,衣服首饰要名牌、休闲娱乐去会所,追求时髦,浮于自在享受,盲目与同龄人或成人攀比,认知严重扭曲,对学习也置之不理,造成了大学生行为的更加放荡不羁,在消费、休闲等方面严重透支。
二、兵团高校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污浊气息是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根本原因
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革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冲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大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和生活状态产生深刻变革。一方面,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三股势力”的威胁、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及生活方式的传播,使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化,多种利益主体、多种价值文化并存使兵团高校大学生无所适从,成功诱惑了一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淡化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愈来愈演变出强烈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竞争,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日益凸显,如此动摇了大学生原先受到的关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的处事方式从“务实”转向“现实”,同时“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对当代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极大误导,滋生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高校德育“盲点”是学生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直接原因
长期以来,受国家教育体制机制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德育的重点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针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的相对稳定的内容体系,而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教育基本上为零。高校过渡重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培育,而忽视学生具体的生活内容;过分重视理论的空洞说教,漠视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使得学生崇尚“妖魔化”现象,追求“恶搞文化”、“痞子文化”、“潮流文化”,而不再是充实个人能力,由此造就了不同生活方式自居的“新新人类”。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薄弱是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内在原因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差、自制力低,无法自主管理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一蹶不振,埋怨生活,以喝酒、吸烟、上网、玩游戏、暴饮暴食等方式排遣自己心中的不愉快。部分学生更是觉得学习没意思,对学习的主动性大幅度降低,学习方法也未能及时调整过来,造成成绩一落千丈,一旦有一科成绩挂科就接连一串学科成绩都不及格,自暴自弃,缺乏学习动力。此外,高校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育方式一直存在着“重讲解、轻实践”、“重灌输、轻诱导”、“重管制、轻内省”的弊端,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个体个性的自由发展,加剧了兵团高校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恶化。
三、兵团地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优化
“地域文化”是在中华大地特定区域内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2]兵团地域文化涵盖政治、生态、经济、文化、民俗、传统等各个层面,兵团的山水人情、军垦与绿洲文化、兵团精神等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独有的,它是兵团特色的代表,也是兵团人独特的光荣标志。
(一)山与水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认为,山水是极富灵性的,山与水的完美结合也是灵与秀的相互辉映,山水可谓“最佳拍档”,两者相得益彰。兵团山与水的结合则酝酿了兵团的大山旅游和冰雪体育。山是由地壳剧烈运动受河流切割而形成的,是陡峭和巍峨的象征,攀登山的人则象征着勇士、拼搏者、进取者。兵团区域范围内有许多座高耸林立的大山,高校通过提倡大学生登山来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通过融入自然、亲身体验来学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之道,这不失为一种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象征着纯净、澄澈,是真善美的幻化。兵团地区一年中有大半年都较为严寒,长期降雪形成了冰雪景观,这是水以另一种形态存在的美。此时,冰雪便可以成为大学生健身的最佳搭档,兵团可大力开发并发展冰雪体育文化,如滑雪、滑冰、打雪仗等运动项目,以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利用冰雪体育文化的娱乐性帮助大学生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冰雪体育文化的竞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其教育性有利于铸造学生踏实做人的人格特质,冰雪体育文化的规范性有助于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3]。
(二)巧用红色景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有着光荣屯垦戍边历史的英雄兵团,在军垦与支边年代孕育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红色文化在兵团各师、团场、连等都得以广泛传播与发展。[4]这些屯垦戍边前辈们的精神品格,无论相隔多远、历经多久,那一份源自灵魂深处的无私执著的流淌着的血液总能够打动我们内心,促使我们像革命前辈们学习和致敬。
兵团的红色景观不胜枚举,如军垦博物馆、周总理纪念碑、艾青诗歌馆、王震将军雕像、将军山、军垦第一犁等景点,具有丰富的精神寓意和较强的教育意义。高校应注重巧妙地利用这些红色教育基地,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兵团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精神品格教育等方面的实践教育内容,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观念的塑造,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戈壁滩的光芒
兵团和新疆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因为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新疆长期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即: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荒凉的戈壁滩让新疆形成了独特的沙漠与绿洲交替的壮美奇景,这是西北边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戈壁滩恶劣的自然环境象征着艰苦、奋斗、冒险,但这往往也会成为青年人极力想挑战的对象,青年人富有激情和冒险精神,活力盎然,充满着对未知的挑战欲和探险心理,兵团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徒步沙漠”旅游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吃苦、历练”的励志教育,加强大学生充实和完善人格,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兵团旅游产业又一个特色项目的兴起和发展。
(四)兵团精神育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兵团精神是兵团几代人在开创屯垦戍边事业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兵团生命的支柱和源泉,因为正是有了兵团精神才有了兵团历史取得的成绩和兵团今天的发展。[5]所以,兵团精神的弘扬和传承高于一切,是兵团学子义不容辞去继承的光荣传统。高校应注重加强大学生对兵团精神的认同教育,使大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以及行为上全面认同兵团精神,并内化为自身品格的一部分。兵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强针对性和特色性,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入兵团历史与文化教育、军垦文化教育、廉洁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等相关内容,用“本土教材”提升大学生的认同、践行。
参考文献:
[1]袁蓁.健康生活方式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0(4):1011-1012.
[2]李刚,谢燕红.论地域文化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接[J].当代教育论坛,2012(6):90-94.
[3]王淑华,张桂新.冰雪体育文化特征对大学生社会品质的塑造[J].冰雪运动,2012(2):69-71.
[4]张振华,张明玲.试论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弘扬[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9-13.
[5]吴新平,徐艳.兵团精神认同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2-25.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