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来源 :实用老年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lord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对病人心功能,血清心肌营养素-1(CT-1)、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观察并评估2组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病人的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及血清中CT-1、β-EP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其他文献
病人男,66岁。因“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16 h”入院。病人于2020年6月12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不适,并觉身体旋转感,恶心欲吐,伴行走不稳,右侧肢体活动显笨拙,遂来院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自诉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吸烟及饮酒史。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71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77/110 mmHg,心、肺、腹部无异常。
目的探讨基于interRAI的多学科团队管理对老年衰弱病人的改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老年衰弱病人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照护,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团队管理。比较2组病人入院时、干预24周时的Tilburg衰弱量表评分、步速、握力、下肢肌力、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结果干预24周后,干预组TFI衰弱评分明显降低,步速、握力、股四头肌肌力、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明显较干预前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严重的类型,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AM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力衰竭(心衰),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其也是影响老年病人预后最重要的因素[2]。新活素是一种重组人脑钠肽(rhBNP),研究表明,rhBNP具有利钠、利尿、降压及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等心脏保护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心衰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