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电影院里新片不少,不过最好看的还是炒剩饭的《侏罗纪公园3D》。虽然对斯皮尔伯格20年前的这部超级大片早已烂熟于心,但这次在影院中欣赏3D版依然令笔者感到意外——片中的霸王龙和迅猛龙们看上去依然无可挑剔,观影中途仍不时有家长带着受惊吓的小孩退场,足见这部当年媒体盛赞为“怪兽片中的怪兽”效果夺人依旧。
在大银幕上重温老片的感受颇为复杂。一方面,优秀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其魅力确能超越时代。虽然《侏》的画质、色彩无法与当今大片媲美,但这并不妨碍其把观众钉牢在座位上。该片最出色之处在于其无与伦比的节奏把握。叙事的张、驰,声效的动、静,再加上斯皮尔伯格天才般的运镜,成就了一次难忘的观影体验。
另一方面,该片历久弥新,侧面说明当前大片创作上的退步。《侏》特效的成就固然不可忽视,但说到底技术仍只是锦上添花,影片真正出彩的还在执导。记得以前有评论称赞某位大作家摆弄读者的心就如同狂风摆弄树叶,我觉得这话同样适用于斯皮尔伯格——从《侏》开头迅猛龙的惊鸿一瞥,之后众多人物密集出场,大段对话掉足了观众胃口,直至影片开始20分钟后,巨大的腕龙正面出场,银幕内外均为之倾倒。这种叙事的虚虚实实是斯氏的拿手好戏,他的成名作《大白鲨》玩得更绝。据说斯皮尔伯格最初接受该项目提出的要求就是鲨鱼主角在头一个小时里不能出现,以为影片提供充分的酝酿、蓄势空间。相比这样“步步惊心”的创作,现在的很多大片实在太沉不住气了。
其实对《侏》这样的电影来说,3D根本无足重轻。坦白说,我对3D无甚好感——大多数3D电影的立体感也就那么回事,多一层眼镜牺牲掉影片的画质、色彩以及观影的舒适度。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3D、4K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一些经典老电影又得到了重回影院的机会。前不久,大卫·林恩的两部名作《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的4K修复版在北京放映,引起了很多业内人士与骨灰级影迷的热烈捧场。本人曾经在大银幕上欣赏过后者,效果确实非凡,不愧为巨片时代的经典之作。
老片回归影院是好事,这也能逐渐推动中国电影市场上出现新的商业模式。目前国内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主流商业影院,少数艺术院线、电影机构的影片放映依然困难。其实一些被认定冷门的电影未必在市场上就没有空间。当然,大多数老片或许不适合《侏》这样的大规模放映模式,不过放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其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市场。比如一些经典电影可以在电影资料馆等机构中作不定期长线放映,而一些有视觉卖点的则可以在3D等新技术支持下,进入商业影院成为主流新片的补充。最重要的是,不应太低估我们的观众。回想当年《盗梦空间》上映前,当时采访的所有业内人士基本都认定此片过于艰深,在内地市场难有作为,但后续的票房和观众反应却完全相反。未来的影院市场一定是走向分众的,经典老片也应占据一个位置。毕竟,随着市场发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观众也会意识到:好看的电影还是在电影院里最好看。
在大银幕上重温老片的感受颇为复杂。一方面,优秀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其魅力确能超越时代。虽然《侏》的画质、色彩无法与当今大片媲美,但这并不妨碍其把观众钉牢在座位上。该片最出色之处在于其无与伦比的节奏把握。叙事的张、驰,声效的动、静,再加上斯皮尔伯格天才般的运镜,成就了一次难忘的观影体验。
另一方面,该片历久弥新,侧面说明当前大片创作上的退步。《侏》特效的成就固然不可忽视,但说到底技术仍只是锦上添花,影片真正出彩的还在执导。记得以前有评论称赞某位大作家摆弄读者的心就如同狂风摆弄树叶,我觉得这话同样适用于斯皮尔伯格——从《侏》开头迅猛龙的惊鸿一瞥,之后众多人物密集出场,大段对话掉足了观众胃口,直至影片开始20分钟后,巨大的腕龙正面出场,银幕内外均为之倾倒。这种叙事的虚虚实实是斯氏的拿手好戏,他的成名作《大白鲨》玩得更绝。据说斯皮尔伯格最初接受该项目提出的要求就是鲨鱼主角在头一个小时里不能出现,以为影片提供充分的酝酿、蓄势空间。相比这样“步步惊心”的创作,现在的很多大片实在太沉不住气了。
其实对《侏》这样的电影来说,3D根本无足重轻。坦白说,我对3D无甚好感——大多数3D电影的立体感也就那么回事,多一层眼镜牺牲掉影片的画质、色彩以及观影的舒适度。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3D、4K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一些经典老电影又得到了重回影院的机会。前不久,大卫·林恩的两部名作《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的4K修复版在北京放映,引起了很多业内人士与骨灰级影迷的热烈捧场。本人曾经在大银幕上欣赏过后者,效果确实非凡,不愧为巨片时代的经典之作。
老片回归影院是好事,这也能逐渐推动中国电影市场上出现新的商业模式。目前国内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主流商业影院,少数艺术院线、电影机构的影片放映依然困难。其实一些被认定冷门的电影未必在市场上就没有空间。当然,大多数老片或许不适合《侏》这样的大规模放映模式,不过放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其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市场。比如一些经典电影可以在电影资料馆等机构中作不定期长线放映,而一些有视觉卖点的则可以在3D等新技术支持下,进入商业影院成为主流新片的补充。最重要的是,不应太低估我们的观众。回想当年《盗梦空间》上映前,当时采访的所有业内人士基本都认定此片过于艰深,在内地市场难有作为,但后续的票房和观众反应却完全相反。未来的影院市场一定是走向分众的,经典老片也应占据一个位置。毕竟,随着市场发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观众也会意识到:好看的电影还是在电影院里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