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意识,是一种阅读的习惯,一种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和办法。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可以使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提高思维的清晰敏捷与深刻条理的程度,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以下几种阅读意识,对于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题的答题效率至关重要。
一、立足文本意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强化文本意识。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筛选整合文章的信息,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而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和词句含义都是从具体的文本而来,无论审题、析题还是答题,都是针对文本具体的段落或者全篇的,一定要加强立足文本、回归文本的意识。
1. 读好文本。虽然考试时间很有限,现代文阅读的文本材料又比较长,但也要耐住性子专心致志地仔细阅读。如果只是抓住一个大概,有可能会犯主观臆断、盲目答题的错误。
2. 用好文本。析题和解题要回归文本,相信原文有答案可以参考利用,尽量用原文的语句作答。即使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也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对文本信息进行提炼筛选、概括整合。如果完全脱离文本,就只能是盲目地跟感觉走了。
例如,南京2012年中考卷《知识的责任》18题要求寻找“本文的中心论点”。做题前阅读文本尤为重要,因为可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划分三部分,基本可以确定中心论点在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根据全文的观点再参照第一节的第一句,可以最终确定论点为“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知识的责任”。
第19题文章结构填空,根据已提供的信息“知识责任”、“社会责任”、“建立负责任的思想”,回归原文马上发现都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中对应的2—5节内容,答案迎刃而解。阅读文本,强化文本意识,真正地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可以极大地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把握整体意识
初中语文新课程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 体会文章大意。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特别是记叙类的文章。
2.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文体特征,逐层理清文章的结构、内容安排的顺序。
例如,连云港2012年中考卷《无刺蜂的奇异世界》21题:“通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行文思路。”一般可以建议做说明文语段时寻找现成或自己概括每一个小节的主要内容,稍加提炼筛选就可以确定比较完整的答案:介绍无刺蜂的起源、分布、生理特征、生活习性、药用价值。在逐节概括内容的基础上如果还能完成对文章结构和顺序的确定,将对真正意义上理解文章思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把握文章主旨。主题的把握至关重要,因为命题人命题时都要尊重中心,答案的设置也与中心密切相关。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提炼中心思想,例如中心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富含哲理的句子等。
例如,徐州2012年中考卷《凝望一棵开花的树》19题:“一棵开花的树的精神正注入我的思想中的精神指什么?”就抒情散文而言,涉及“思想”、“精神”、“品质”类题目一般都要求在整体上完整把握文章主旨,也就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具体的情感,可以找一些体现情感的关键句、中心句、抒情议论句。据此,可以初步锁定文章中写到“我”对“开花的树”情感的语句,分别是第②③⑥中的抒情议论句。
三、紧扣语境意识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说的就是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意识。古人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阅读中,一个词、一句话总是同它所在的语句、段落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探究某些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就必须首先找出文章中与它有联系的信息,找到彼此间的联系,从而联系上下文分析出词句的确切含义。分析语段时,注意辨明语句、句间的逻辑关系、段落层次间的联系。
例如,淮安2012年中考卷《读书与梦想》18题要求分别解释文章⑧⑨段画线句子中“留白”一词的含义。按照词句段篇不分家的原则,词语要回归原文的句子,句子要回归所在的段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青春不要留白”主要可以从下文的“青春短暂,不能白过”一句中得到“白过”信息的是“活得不充实,让青春留有遗憾”。而“脑仓库的管理一定要留白”中的“留白”更可以从下文“脑仓库的管理要博学强记”获得启发,“博学强记”是“脑仓库管理”的前提,又联系上文提示“白”指“思考空间”,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语境,将有效信息合并起来答案就相对完整了。
四、严密审题意识
在考试中想获得高分,必须有严密审题的意识。而审题的重点是找准题目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抓住了关键词,就能把握正确的答题方向。在阅读语段时,关键词主要有三类:一是提示了答案范围的词,二是限定了答题内容的词,三是指定了答案形式的词。
1. 弄清命题角度——提示答案范围
2. 注意限制要求——限定答案内容
3. 看清题目分值——指定答案形式
例如,徐州2012年中考卷《凝望一棵开花的树》18题:“请你从散文语言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做阅读题前要弄清答案的范围是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不能是其他句子;注意限定了答案的要求是“从散文语言的角度”,不能另选角度,随心所欲;看准分值是3分,提示我们可以从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事物的特点、表达的感情入手答题。
五、规范答题意识
1. 切中要点,提升完整度
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出答题的关键点,整理出清晰有条理的思路,可以极大地提高答题的完整程度,从而提高正确率。
2. 运用术语,提升精确度
诗歌鉴赏答“表现手法”的题时需掌握的一些术语: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反衬等,这样不仅简明扼要而且很精确。
3. 规范表达,提升准确度
审题时重点关注问题回答的角度(针对的对象、范围)、问题回答的广度(要点的全面)、问题回答的深度(联系文章主题)。
例如,南京2012年中考卷《兄弟》16题:分别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春旺)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答题时首先关注站在两个动词对应的两个不同的人的角度,然后回归原文联系上下文分析人物外在动作所反映出来的内在心理活动(往往不止一个),注意答题的全面度,最后还要关注一定的文章主题(在人物身上的具体体现)。“捏”,生动地表现了福生感受到春旺情谊时的欣喜和对兄弟情谊的珍惜。
当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重在反复揣摩、反复历练,而强化以上五种意识,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理解的得分率都是有极大帮助的。在平时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地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加以学习改进吸收,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希望做“阅读理解”的主人。
(责任编辑 韦淑红)
一、立足文本意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强化文本意识。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筛选整合文章的信息,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而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和词句含义都是从具体的文本而来,无论审题、析题还是答题,都是针对文本具体的段落或者全篇的,一定要加强立足文本、回归文本的意识。
1. 读好文本。虽然考试时间很有限,现代文阅读的文本材料又比较长,但也要耐住性子专心致志地仔细阅读。如果只是抓住一个大概,有可能会犯主观臆断、盲目答题的错误。
2. 用好文本。析题和解题要回归文本,相信原文有答案可以参考利用,尽量用原文的语句作答。即使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也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对文本信息进行提炼筛选、概括整合。如果完全脱离文本,就只能是盲目地跟感觉走了。
例如,南京2012年中考卷《知识的责任》18题要求寻找“本文的中心论点”。做题前阅读文本尤为重要,因为可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划分三部分,基本可以确定中心论点在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根据全文的观点再参照第一节的第一句,可以最终确定论点为“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知识的责任”。
第19题文章结构填空,根据已提供的信息“知识责任”、“社会责任”、“建立负责任的思想”,回归原文马上发现都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中对应的2—5节内容,答案迎刃而解。阅读文本,强化文本意识,真正地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可以极大地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把握整体意识
初中语文新课程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 体会文章大意。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特别是记叙类的文章。
2.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文体特征,逐层理清文章的结构、内容安排的顺序。
例如,连云港2012年中考卷《无刺蜂的奇异世界》21题:“通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行文思路。”一般可以建议做说明文语段时寻找现成或自己概括每一个小节的主要内容,稍加提炼筛选就可以确定比较完整的答案:介绍无刺蜂的起源、分布、生理特征、生活习性、药用价值。在逐节概括内容的基础上如果还能完成对文章结构和顺序的确定,将对真正意义上理解文章思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把握文章主旨。主题的把握至关重要,因为命题人命题时都要尊重中心,答案的设置也与中心密切相关。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提炼中心思想,例如中心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富含哲理的句子等。
例如,徐州2012年中考卷《凝望一棵开花的树》19题:“一棵开花的树的精神正注入我的思想中的精神指什么?”就抒情散文而言,涉及“思想”、“精神”、“品质”类题目一般都要求在整体上完整把握文章主旨,也就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具体的情感,可以找一些体现情感的关键句、中心句、抒情议论句。据此,可以初步锁定文章中写到“我”对“开花的树”情感的语句,分别是第②③⑥中的抒情议论句。
三、紧扣语境意识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说的就是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意识。古人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阅读中,一个词、一句话总是同它所在的语句、段落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探究某些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就必须首先找出文章中与它有联系的信息,找到彼此间的联系,从而联系上下文分析出词句的确切含义。分析语段时,注意辨明语句、句间的逻辑关系、段落层次间的联系。
例如,淮安2012年中考卷《读书与梦想》18题要求分别解释文章⑧⑨段画线句子中“留白”一词的含义。按照词句段篇不分家的原则,词语要回归原文的句子,句子要回归所在的段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青春不要留白”主要可以从下文的“青春短暂,不能白过”一句中得到“白过”信息的是“活得不充实,让青春留有遗憾”。而“脑仓库的管理一定要留白”中的“留白”更可以从下文“脑仓库的管理要博学强记”获得启发,“博学强记”是“脑仓库管理”的前提,又联系上文提示“白”指“思考空间”,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语境,将有效信息合并起来答案就相对完整了。
四、严密审题意识
在考试中想获得高分,必须有严密审题的意识。而审题的重点是找准题目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抓住了关键词,就能把握正确的答题方向。在阅读语段时,关键词主要有三类:一是提示了答案范围的词,二是限定了答题内容的词,三是指定了答案形式的词。
1. 弄清命题角度——提示答案范围
2. 注意限制要求——限定答案内容
3. 看清题目分值——指定答案形式
例如,徐州2012年中考卷《凝望一棵开花的树》18题:“请你从散文语言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做阅读题前要弄清答案的范围是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不能是其他句子;注意限定了答案的要求是“从散文语言的角度”,不能另选角度,随心所欲;看准分值是3分,提示我们可以从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事物的特点、表达的感情入手答题。
五、规范答题意识
1. 切中要点,提升完整度
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出答题的关键点,整理出清晰有条理的思路,可以极大地提高答题的完整程度,从而提高正确率。
2. 运用术语,提升精确度
诗歌鉴赏答“表现手法”的题时需掌握的一些术语: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反衬等,这样不仅简明扼要而且很精确。
3. 规范表达,提升准确度
审题时重点关注问题回答的角度(针对的对象、范围)、问题回答的广度(要点的全面)、问题回答的深度(联系文章主题)。
例如,南京2012年中考卷《兄弟》16题:分别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春旺)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答题时首先关注站在两个动词对应的两个不同的人的角度,然后回归原文联系上下文分析人物外在动作所反映出来的内在心理活动(往往不止一个),注意答题的全面度,最后还要关注一定的文章主题(在人物身上的具体体现)。“捏”,生动地表现了福生感受到春旺情谊时的欣喜和对兄弟情谊的珍惜。
当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重在反复揣摩、反复历练,而强化以上五种意识,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理解的得分率都是有极大帮助的。在平时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地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加以学习改进吸收,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希望做“阅读理解”的主人。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