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七月份,楼市最惹眼的消息,莫过于各地的限购松绑,在46个限购城市中,已经有半数以上城市对限购政策进行了微调。
各地政府松绑救市行为是顺应市场周期之举,这无可置疑,但限购不是“救市利器”。当前楼市的主要问题是市场自身的供应过量、房价透支,外部的信贷偏紧、实体经济低迷等原因,而并非源自限购。
综观近期松绑限购城市的楼市,可谓收效甚微。其实,对于库存过大的二三线城市而言,放松限购举动已经有些晚了。
随着未来限购城市继续增多,新的几大考验将更加严峻。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消化过剩库存?房地产市场还会继续进行调整,可能还将持续一两年,而很多城市楼市库存已严重积压,在限购松绑作用有限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刺激需求、消化库存、防止区域房地产及金融风险,是接下来地方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一线城市来说,很难实质性放松限购,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近日就表示,要冷静观察,不能因此进行干预。因此,一线城市重点是要继续搞好住房保障,保证自住需求,同时继续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其次,当限购这种短期行政手段退出之际,是否有完善的长效机制迅速补位?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尽快实现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等等,是一个更复杂的挑战。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如何在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产业转型,让地方政府逐渐走出土地财政的痼疾,这才是破解房地产问题的真正解药。
任何一次改革的“机遇窗口”都是宝贵而短暂的,十年楼市调控,很大的遗憾就是机遇与改革没有很好结合,比如2008年错过的那次楼市调整期,影响犹在。房价大幅上涨的因素非常复杂,既有货币原因,也有土地财政、户籍制度、收入分配等多重原因。迄今为止,这些问题无一得到解决,如果全面救市、放松调控,并不合适。
在房地产市场又迎来一次内生性调整之际,不可以再错失良机,应该利用楼市降温之际,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加快房地产税立法进程,完善财税制度,尽快加大产业转型,形成房地产市场的长效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