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
县域经济的内涵:“县”即行政区划名。包括县级市,属行政区划单位“域”即区域,泛指地理空间。“县域”合起来即县的地理空间,也就是以县为地理空间。“县域经济”即以县的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经济。
从所有的县域经济定义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区域界线明确。它依附于省、市的区域经济,位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
2.县域经济有一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3.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同时,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
二、溆浦县少数民族发展
溆浦县是一个多民族散居县。共居住著土家、瑶、苗、侗等13种少数民族群众。全县有少数民族人口13.3万人,占总人口数15.46%。如同大多数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溆浦县少数民族贫困存在以下几个特点:贫困人口比重大,溆浦县少数民族行政村共105个,占全县行政村的近17%,贫困人口达到5358人;民众文化程度偏低。
深入分析这一困境的原因会发现,如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点存在共性一样,造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致贫因素也是相似的。具体表现为:
1.恶劣的生存环境限制经济发展。溆浦县少数民族多生活在山高林密,土地贫瘠,地少人稀的地区。如自然村落位于温水乡冰脚村的第19瑶族组,人均耕地只有0.2亩。同时,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较差,在水利设施、低产粮田改造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人烟稀少,人力不足,要靠他们自身力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就更加困难。
2.偏低的受教育程度制约了经济发展。由于多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要低于其他地区。特别是溆浦县有语言的花瑶、箭杆瑶,他们从小与汉族接触少,导致学生语言不通,大部分学生在中学、小学就已经辍学。
3.由于政策原因,得不到优惠照顾。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聚集区设立专门民族乡、民族州等自治区,溆浦县虽有13.3万少数民族人口,有3个乡少数民族人口过30%,其中有2个乡少数民族人口过60%-80%,但没有一个民族乡,按照现行的民族政策,这13.3万少数民族无法得到优惠和照顾。
三、溆浦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1.溆浦县制发展历史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分辰溪原汉义陵县地,始置溆浦县,属辰州。唐初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废沅陵郡复置辰州,领五县,即沅陵(为辰州治所在地),泸溪(从沅陵分出)、麻阳(从沅陵、辰溪分出)、辰溪、溆浦(从辰溪分出)。唐初曾封李纵为溆王(见《省志》)。 天宝元年(742)辰州改为泸溪郡,溆浦改属泸溪郡。
民国元年,府不辖县,仍置辰沅永靖观察使。民国二年为辰沅道所辖。民国十二年废辰沅道、溆浦县直属湖南省。民国十六年至三十八年溆浦县辖属沅陵行署。
建国后初属沅陵,后属芷江、黔阳专区,1981年1月后属怀化行署、怀化市至今。2000年,溆浦县辖11个镇、32个乡:卢峰镇、低庄镇、观音阁镇、黄茅园镇、江口镇、均坪镇、两丫坪镇、龙潭镇、桥江镇、双井镇、水东镇、北斗溪乡、大华乡、大渭溪乡、伏水湾乡、岗东乡、葛竹坪乡、横板桥乡、九溪江乡、两江乡、龙王江乡、龙庄湾乡、木溪乡、让家溪乡、善溪乡、水隘乡、水田庄乡、舒溶溪乡、思蒙乡、谭家湾乡、陶金坪乡、桐木溪乡、统溪河乡、温水乡、小横垅乡、小江口乡、新田乡、岩家垅乡、沿溪乡、油洋乡、中都乡、仲夏乡、祖市殿乡,总人口798983人。2004年,溆浦县辖14个镇、29个乡。
2.2005-2010年溆浦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溆浦县县域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县域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也不断增长。
2006年,县十届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工业强县”的目标,确定了“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树立了以新型工业化推进溆浦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理念。溆浦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果。2005年至2007年第二产业稳步增长,在经历了2008年的小幅跌落之后,在2009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县域经济总量的35.6%,到了2010年的三产比重为22.5:36.6:40.9,改变溆浦县一直以来“一、三、二”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向“三、二、一”的提升,。
“十一五”末,全县工业企业达33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68家,从业人员2.3万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1亿元,年均增长23.5%,实现利税总额1.4亿元。累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1家,共实施工业项目52个,完成工业投入45亿元,其中技改项目38个,总投资35亿元,年均增长35%。并通过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加快节能减排的实施意见,加快淘汰铁合金、电解锰、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实现了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5%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目标。
参考文献:
[1]崔 征:内陆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突破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1,5.
[2]幻陆立军等: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溆浦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南统计信息网.
县域经济的内涵:“县”即行政区划名。包括县级市,属行政区划单位“域”即区域,泛指地理空间。“县域”合起来即县的地理空间,也就是以县为地理空间。“县域经济”即以县的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经济。
从所有的县域经济定义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区域界线明确。它依附于省、市的区域经济,位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
2.县域经济有一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3.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同时,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
二、溆浦县少数民族发展
溆浦县是一个多民族散居县。共居住著土家、瑶、苗、侗等13种少数民族群众。全县有少数民族人口13.3万人,占总人口数15.46%。如同大多数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溆浦县少数民族贫困存在以下几个特点:贫困人口比重大,溆浦县少数民族行政村共105个,占全县行政村的近17%,贫困人口达到5358人;民众文化程度偏低。
深入分析这一困境的原因会发现,如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点存在共性一样,造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致贫因素也是相似的。具体表现为:
1.恶劣的生存环境限制经济发展。溆浦县少数民族多生活在山高林密,土地贫瘠,地少人稀的地区。如自然村落位于温水乡冰脚村的第19瑶族组,人均耕地只有0.2亩。同时,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较差,在水利设施、低产粮田改造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人烟稀少,人力不足,要靠他们自身力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就更加困难。
2.偏低的受教育程度制约了经济发展。由于多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要低于其他地区。特别是溆浦县有语言的花瑶、箭杆瑶,他们从小与汉族接触少,导致学生语言不通,大部分学生在中学、小学就已经辍学。
3.由于政策原因,得不到优惠照顾。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聚集区设立专门民族乡、民族州等自治区,溆浦县虽有13.3万少数民族人口,有3个乡少数民族人口过30%,其中有2个乡少数民族人口过60%-80%,但没有一个民族乡,按照现行的民族政策,这13.3万少数民族无法得到优惠和照顾。
三、溆浦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1.溆浦县制发展历史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分辰溪原汉义陵县地,始置溆浦县,属辰州。唐初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废沅陵郡复置辰州,领五县,即沅陵(为辰州治所在地),泸溪(从沅陵分出)、麻阳(从沅陵、辰溪分出)、辰溪、溆浦(从辰溪分出)。唐初曾封李纵为溆王(见《省志》)。 天宝元年(742)辰州改为泸溪郡,溆浦改属泸溪郡。
民国元年,府不辖县,仍置辰沅永靖观察使。民国二年为辰沅道所辖。民国十二年废辰沅道、溆浦县直属湖南省。民国十六年至三十八年溆浦县辖属沅陵行署。
建国后初属沅陵,后属芷江、黔阳专区,1981年1月后属怀化行署、怀化市至今。2000年,溆浦县辖11个镇、32个乡:卢峰镇、低庄镇、观音阁镇、黄茅园镇、江口镇、均坪镇、两丫坪镇、龙潭镇、桥江镇、双井镇、水东镇、北斗溪乡、大华乡、大渭溪乡、伏水湾乡、岗东乡、葛竹坪乡、横板桥乡、九溪江乡、两江乡、龙王江乡、龙庄湾乡、木溪乡、让家溪乡、善溪乡、水隘乡、水田庄乡、舒溶溪乡、思蒙乡、谭家湾乡、陶金坪乡、桐木溪乡、统溪河乡、温水乡、小横垅乡、小江口乡、新田乡、岩家垅乡、沿溪乡、油洋乡、中都乡、仲夏乡、祖市殿乡,总人口798983人。2004年,溆浦县辖14个镇、29个乡。
2.2005-2010年溆浦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溆浦县县域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县域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也不断增长。
2006年,县十届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工业强县”的目标,确定了“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树立了以新型工业化推进溆浦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理念。溆浦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果。2005年至2007年第二产业稳步增长,在经历了2008年的小幅跌落之后,在2009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县域经济总量的35.6%,到了2010年的三产比重为22.5:36.6:40.9,改变溆浦县一直以来“一、三、二”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向“三、二、一”的提升,。
“十一五”末,全县工业企业达33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68家,从业人员2.3万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1亿元,年均增长23.5%,实现利税总额1.4亿元。累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1家,共实施工业项目52个,完成工业投入45亿元,其中技改项目38个,总投资35亿元,年均增长35%。并通过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加快节能减排的实施意见,加快淘汰铁合金、电解锰、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实现了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5%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目标。
参考文献:
[1]崔 征:内陆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突破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1,5.
[2]幻陆立军等: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溆浦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南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