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分类和改革方向
1 个人所得税制的分类
个人所得税制的分类可分为三类,一是分类所得税制;二是综合所得税制;三是混合所得税制。
2 中国个人所得税应当逐步实行混合所得税制的改革方向
从目前各国个人所采用的税制类型来看,采用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的国家占绝大多数,这其中既有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也有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埃及、巴西;还有许多欠发达国家,如坦桑尼亚、乌干达。可见,各国之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状况、民族文化特征和相差悬殊的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征管能力、税法遵从程度以及奉行成本等因素都没有成为他们选择综合或混合所得税制的障碍。实行分类所得税制的国家只有中国、老挝等极少数国家。
中国已经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但收入分配差距却在不断加大,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比较适合中国人口众多、幅员广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现状,也符合加大对高收入者税收调节力度的要求,是比较合理的所得税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混合所得税制的改革方向。
二、中国实行混合所得税制的有利条件与困难
1 有利条件
目前中国实行个人所得税制转换的有利条件很多,主要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个人收入水平和收入货币化、显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税征管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个人所得税收入规模尚小,推进模式转化对财政冲击不大和分项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在某些税目上的集中分布度高,有利于税源的有效监控等等。
2 面临的困难
实行混合个人所得税制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法律、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能力、社会配套条件和财税体制方面的障碍。
法律方面的障碍主要集中在税收征管法、个人所得税法和相关法律救济、司法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主要涉及税基调整、按照混合所得税制要求如何“综合”、税率调整等专业技术问题。法律救济制度和税收司法保障体系方面主要涉及税收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税收优先权司法救济制度和纳税人破产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等。
征收管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主要集中在税务系统内部协作水平有待提高,涉税信息传递有待畅通,代扣代缴申报管理系统、个人所得税交叉稽核系统和针对纳税人逃避纳税的公示与查询系统需尽快建立健全。
社会配套条件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如对纳税人基本信息的采集和监控所要求的许多条件尚不完备,特别是个人所得税档案制度尚未建立,个人财产信息、以银行为核心的个人收入信息采集系统及其与税务机关的共享体系尚需建立健全,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申报服务的中介机构的规范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体制障碍主要是征收机构、收入归属的调整及问题。世界上大多数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把个人所得税作为中央政府的主要税种。这不仅是因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数额可观,更主要的是因为个人所得税的内在特征所决定的。
三、实现混合所得税制的转换方法
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税制转换,应该通过渐进的方式从现行税制框架下的局部改革做起,通过不断地积累新的征管模式因素,为征管模式转换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不断“挤出”原有模式,逐步逼近,最终达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具体说,可以从年所得达到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制度的逐步扩大范围做起,同时在现行税制模式下进行局部调整,最终达到目标模式。
1 完善年所得达到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制度深化、完善年所得达到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制度,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成就,进行深入持久的税法宣传,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和氛围,同时加大对自行申报专项检查的力度,注重警示和震慑作用;另外还应加快实现银税联网,建立广泛的社会协税护税网络,加大对个人收入的监控面和监控力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年综合所得的申报起点下降到10万元、8万元甚至6万元,这样,就抓住了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大头,并能逐步接近目标模式。
2 逐步规范税基、调整税率
在现行税制框架下,通过规范税基、调整税率、公平税负、改进征收方式,逐步推行局部改革,“积小胜为大胜”。
(1)规范税基,逐步将各种附加福利和职务消费等非货币化的隐性收入实质性地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清理减免税,合理调整费用扣除范围和标准。
①逐步将附加福利收入以及职务消费纳入个人所得税税基。我国不同行业的附加福利存在较大的差异,
特别是垄断行业和利润率比较高的部门的附加福利比重较大;职务消费成为许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广泛运用的避税手段,侵蚀了税基,也加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需要加大力度将其货币化、显性化,如变福利分房为住房货币补贴,公务用车逐步实现货币化和社会化等。
②逐步将资本利得收入纳入个人所得税税基。在我国当前的状况下,从保持税基的完整性和体现税收的公平性角度看,可先将股票转让所得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③收入的费用扣除范围和标准问题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目的是保证纳税人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在收入生计费用扣除上实行全国统一的标准,过于强调统一,忽视了不同地区家庭、个人的不同负担情况,如各地不同的生活水平、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人数。同时,我国个人福利待遇制度正在逐步进行货币化改革,如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制度的改革,国家出台最新的费用扣除标准,从2011年9月1日起为每月工资薪金所得扣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后为3500元但这种频繁变动的状态一是无法体现法的严肃性,二是存在因程序问题而带来的时滞,同时,外籍个人的费用扣除标准还存在“超国民待遇”问题,这些都需尽快改变。而且,目前税法对于不同所得项目费用扣除标准不同,差异性较大。有些所得项目规定的法定费用扣除额不足,如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不考虑个人的实际支出,统一扣除20%,对于费用支出多的则无法弥补全部费用支出。
④清理减并个人所得税的各项减免。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一方面很多应税所得项目如特殊的奖金、利息、补助等,通过各种减免被排除在征收范围之外,带来了横向不公平。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就必然使得税率居高不下。使纳税人在工作、储蓄、投资等方面的经济选择产生扭曲。
(2)合理调整税率和平衡税负。税负累进程度是指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收负担随收入数额的增加而提高的程度。若税收负担与其收入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则税负就是累进的;反之,税负就是累退的。税负的累进性不同于税率的累积性一般认为,税负的累进程度越高,税制越公平。税负累进程度是税收公平性的一个直接的衡量指标。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考虑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家庭或人口分布,进而得出不同收入分组下的税负分布。据北京大学刘怡教授计算,中国现行对工薪所得征税适用的超额累进税率结构,与职工工薪所得分布的实际状况,具有明显的不匹配现象。根据《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中“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的数据可知,家庭工薪收入在1500~3000元区间累积了50%的人口,1500元以下占20%,即在中国70%的工薪阶层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根据目前中国的九级税率表,这样的工资薪金水平仅适应最低2到3个税率档次。同时,在不到10%的人群中却设置了5档税率,导致这几个税率档次适应人群非常少,不能充分实现个税制度的累进效应,也不能发挥累进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因此,我国在2011年9月1日实行的从3%到45%的新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就进行了合理的调整。第三,在征收方式上,可以考虑先对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实行按年征税,再逐步扩大到其他征税项目。此外,其他应税项目存在的问题也需要逐步解决,如股息、红利所得的双重纳税问题,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费用扣除不够充分问题等等。总之,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积极稳步地适时推进,以渐进方式不断地向着目标模式推进。
1 个人所得税制的分类
个人所得税制的分类可分为三类,一是分类所得税制;二是综合所得税制;三是混合所得税制。
2 中国个人所得税应当逐步实行混合所得税制的改革方向
从目前各国个人所采用的税制类型来看,采用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的国家占绝大多数,这其中既有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也有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埃及、巴西;还有许多欠发达国家,如坦桑尼亚、乌干达。可见,各国之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状况、民族文化特征和相差悬殊的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征管能力、税法遵从程度以及奉行成本等因素都没有成为他们选择综合或混合所得税制的障碍。实行分类所得税制的国家只有中国、老挝等极少数国家。
中国已经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但收入分配差距却在不断加大,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比较适合中国人口众多、幅员广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现状,也符合加大对高收入者税收调节力度的要求,是比较合理的所得税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混合所得税制的改革方向。
二、中国实行混合所得税制的有利条件与困难
1 有利条件
目前中国实行个人所得税制转换的有利条件很多,主要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个人收入水平和收入货币化、显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税征管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个人所得税收入规模尚小,推进模式转化对财政冲击不大和分项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在某些税目上的集中分布度高,有利于税源的有效监控等等。
2 面临的困难
实行混合个人所得税制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法律、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能力、社会配套条件和财税体制方面的障碍。
法律方面的障碍主要集中在税收征管法、个人所得税法和相关法律救济、司法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主要涉及税基调整、按照混合所得税制要求如何“综合”、税率调整等专业技术问题。法律救济制度和税收司法保障体系方面主要涉及税收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税收优先权司法救济制度和纳税人破产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等。
征收管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主要集中在税务系统内部协作水平有待提高,涉税信息传递有待畅通,代扣代缴申报管理系统、个人所得税交叉稽核系统和针对纳税人逃避纳税的公示与查询系统需尽快建立健全。
社会配套条件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如对纳税人基本信息的采集和监控所要求的许多条件尚不完备,特别是个人所得税档案制度尚未建立,个人财产信息、以银行为核心的个人收入信息采集系统及其与税务机关的共享体系尚需建立健全,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申报服务的中介机构的规范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体制障碍主要是征收机构、收入归属的调整及问题。世界上大多数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把个人所得税作为中央政府的主要税种。这不仅是因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数额可观,更主要的是因为个人所得税的内在特征所决定的。
三、实现混合所得税制的转换方法
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税制转换,应该通过渐进的方式从现行税制框架下的局部改革做起,通过不断地积累新的征管模式因素,为征管模式转换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不断“挤出”原有模式,逐步逼近,最终达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具体说,可以从年所得达到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制度的逐步扩大范围做起,同时在现行税制模式下进行局部调整,最终达到目标模式。
1 完善年所得达到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制度深化、完善年所得达到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制度,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成就,进行深入持久的税法宣传,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和氛围,同时加大对自行申报专项检查的力度,注重警示和震慑作用;另外还应加快实现银税联网,建立广泛的社会协税护税网络,加大对个人收入的监控面和监控力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年综合所得的申报起点下降到10万元、8万元甚至6万元,这样,就抓住了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大头,并能逐步接近目标模式。
2 逐步规范税基、调整税率
在现行税制框架下,通过规范税基、调整税率、公平税负、改进征收方式,逐步推行局部改革,“积小胜为大胜”。
(1)规范税基,逐步将各种附加福利和职务消费等非货币化的隐性收入实质性地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清理减免税,合理调整费用扣除范围和标准。
①逐步将附加福利收入以及职务消费纳入个人所得税税基。我国不同行业的附加福利存在较大的差异,
特别是垄断行业和利润率比较高的部门的附加福利比重较大;职务消费成为许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广泛运用的避税手段,侵蚀了税基,也加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需要加大力度将其货币化、显性化,如变福利分房为住房货币补贴,公务用车逐步实现货币化和社会化等。
②逐步将资本利得收入纳入个人所得税税基。在我国当前的状况下,从保持税基的完整性和体现税收的公平性角度看,可先将股票转让所得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③收入的费用扣除范围和标准问题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目的是保证纳税人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在收入生计费用扣除上实行全国统一的标准,过于强调统一,忽视了不同地区家庭、个人的不同负担情况,如各地不同的生活水平、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人数。同时,我国个人福利待遇制度正在逐步进行货币化改革,如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制度的改革,国家出台最新的费用扣除标准,从2011年9月1日起为每月工资薪金所得扣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后为3500元但这种频繁变动的状态一是无法体现法的严肃性,二是存在因程序问题而带来的时滞,同时,外籍个人的费用扣除标准还存在“超国民待遇”问题,这些都需尽快改变。而且,目前税法对于不同所得项目费用扣除标准不同,差异性较大。有些所得项目规定的法定费用扣除额不足,如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不考虑个人的实际支出,统一扣除20%,对于费用支出多的则无法弥补全部费用支出。
④清理减并个人所得税的各项减免。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一方面很多应税所得项目如特殊的奖金、利息、补助等,通过各种减免被排除在征收范围之外,带来了横向不公平。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就必然使得税率居高不下。使纳税人在工作、储蓄、投资等方面的经济选择产生扭曲。
(2)合理调整税率和平衡税负。税负累进程度是指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收负担随收入数额的增加而提高的程度。若税收负担与其收入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则税负就是累进的;反之,税负就是累退的。税负的累进性不同于税率的累积性一般认为,税负的累进程度越高,税制越公平。税负累进程度是税收公平性的一个直接的衡量指标。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考虑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家庭或人口分布,进而得出不同收入分组下的税负分布。据北京大学刘怡教授计算,中国现行对工薪所得征税适用的超额累进税率结构,与职工工薪所得分布的实际状况,具有明显的不匹配现象。根据《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中“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的数据可知,家庭工薪收入在1500~3000元区间累积了50%的人口,1500元以下占20%,即在中国70%的工薪阶层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根据目前中国的九级税率表,这样的工资薪金水平仅适应最低2到3个税率档次。同时,在不到10%的人群中却设置了5档税率,导致这几个税率档次适应人群非常少,不能充分实现个税制度的累进效应,也不能发挥累进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因此,我国在2011年9月1日实行的从3%到45%的新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就进行了合理的调整。第三,在征收方式上,可以考虑先对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实行按年征税,再逐步扩大到其他征税项目。此外,其他应税项目存在的问题也需要逐步解决,如股息、红利所得的双重纳税问题,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费用扣除不够充分问题等等。总之,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积极稳步地适时推进,以渐进方式不断地向着目标模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