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下研究生课题的改变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ongx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学研融合模式是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下研究生课题中的改变,分析了产学研融合模式出现前后研究生课题的特点,并提出产学研下研究生课题的建立机制。
  【关键词】产学研深度融合 研究生课题 改变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学改革项目支持(JGZZ14-110)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48-01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实力进步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迅速,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应随着社会的需求加快转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需求。目前,产学研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能使研究生在学习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具备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因此,产学研融合培养是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生课题是研究生进行研究活动的出发点,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源泉,研究生课题的选择与培养出的研究生是否具有实践能力息息相关。在产学研融合模式出现以前,研究生课题存在理论知识强、调查研究范围小和生产指导意义薄弱等缺陷,培养出的研究生在企业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实际生产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产学研融合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的课题来源更广泛,实际操作性更强。本文主要介绍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下研究生课题中的改变,对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一、以前研究生课题的分析
  目前,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约为180万,是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但是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1]。研究生培养以课题为基础,课题是培养研究生能力的根本所在,在产学研融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出现以前,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课题理论性强,培养出的研究生生产指导能力差,创新能力和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
  以前研究生课题的组成主要是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型研究,多数课题来源于指导老师的经验提炼和意向转化。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同志在自己的实践中都摸索了不少经验,在科研过程中都萌发过不同的探索意向[2],因此,在指导研究生课题时,往往会把自身经验总结出来,把探索意向作为研究课题让学生摸索,期望学生通过研究把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在倾向于理论研究课题下培养出的研究生,职业选择比较倾向于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的工作也偏向于教学和科研工作,难以快速适应更广泛范围内的用人单位的需求。
  另外,由于研究生课题经费和设备支持的途径较单一,主要依靠国家经费支持,而从企业所得到的支持较少。课题本身上限制了研究生走出去,导致其很难在企业中获得实践机会,此外,某些研究虽然与实际生产相关,但实验室缺乏企业级设备,限制了研究生在这些课题方面的选择。这就导致了研究生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实际生产和应用提供智力支持,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薄弱。
  二、产学研下研究生课题的建立
  科技时代的到来,使得产学研融合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关注热点。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是将研究生培养、课题研究和产业需求融于一体,塑造具有综合素质的研究生的实用型培养模式。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社会适应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在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运用[3]。
  培养目标是研究生教育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指导研究过程中各个方面,对研究生选择课题起着决定性作用。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育高水平专业人才,尤其是企业等实际生产部门和技术应用部门,更加要求研究生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
  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下,要求研究生从事的课题研究必须围绕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使得研究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应用性[4]。因此,在课题来源上,产学研下研究生课题的建立依赖于社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研究解决或完善该问题,不仅对社会有重大意义,也提高了研究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研究生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的距离。
  通过产学研融合,能够调动企业、学校各方面资源,充分利用,为研究生提供全面的实验、实践平台。课题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企业,学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开展实践教育的场所和资源,这就打破了以往研究经费、研究设备和研究条件局限于高校的障碍,研究生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开展研究。在研究生进行实际问题课题的同时,自身与社会、企业的差距也在缩小,更容易获得实践机会。因此,在设备、资金等条件齐全的条件下,既能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学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更愿意选择这些与企业紧密相关的课题,这也是产学研下研究生课题建立的基本点。
  三、产学研下研究生课题的建立机制
  首先,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要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引导学生在选题时优先选择围绕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其次,企业和高校应及时发现、总结,将实际生产中面临的问题,转化成研究生课题的形式,供学生选择。
  最后,为课题增加工程实践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选择产学研条件下的生产实际课题。
  在培养目的明确、课题来源实际和实践机会保障的综合条件下,能很好促进产学研下研究生课题的建立。
  参考文献:
  [1]伊影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成效分析——基于研究生导师制度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6(04):86-90.
  [2]刘丽洁.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科研究生模式的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4):36-37.
  [3]魏红,丁月华,李俊吉.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4):114-116.
  [4]余勇.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方式多样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隋艳伟,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先进材料研究工作和研究生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对小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改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成长,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文从以人为本理念对小学班主任管理的重要作用开始分析,结合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以人为本 作用 应用
通过对我国企业档案标准化现状剖析,阐述了提高企业档案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将标准化的原理引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建立档案标准化体系,促进企业档案标准化的深入开展已势在必行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一种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发散性思维是思维灵活性的重要表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发散性也有了定位,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在语文作文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现状分析,提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发散思维写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摘 要:目前,在我国的能源利用结构上,还是以煤炭资源为主。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要想使其长久地为人类所利用,煤炭企业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分配低,经营者盲目追求利益,单向传统的思维使企业不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建立矿产基地、开采煤矿上盲目求快,只看重眼前利益;在废物处理上放任自流,给企业自身和自然环境都带来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煤炭资源利用率低,对生态环境造
档案工作在企业中是很重要的,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开发产品、占领市场、内部挖潜、树立新风,样样工作都离不开档案工作。
只有当球磨机工作在优化区时,球磨机的出力才一能达到最大,此时球磨机的效率最高且节省厂用电。在不稳定区时容易发生堵磨,使球磨机的效率下降,此时需要调节风机的需风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