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根据患者面部老化的特点,在实施面部除皱术时选择不同的方法和切口部位,对手术之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并探讨。方法:选取来该院实施面部除皱术的120例面部老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5例面部老化患者采取额部冠状切口、耳前耳后发际边缘切口、下睑边缘切口、眉上切口、颞部切口以及发际之内的点样小切口,一次在帽状腱膜和骨膜间、骨膜下及SMAS上下实施分离。25例面部老化患者采取点样切口在额、颊、颞处实施“微创”性埋没悬吊提紧术。结果:手术之后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随访2~3年的患者有112例,随访10年的患者有4例。选择实施创伤性除皱手术的患者面部除皱效果维持的时间较长,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而实施微创”性埋没悬吊提紧术的患者面部除皱效果维持时间较短,一年之后面部除皱效果逐渐消失不见。结论:传统的创伤性除皱手术除皱效果持久理想,而“微创”性埋没悬吊提紧术远期效果不够理想。
【关键词:】除皱术;面部;老化;创伤性;微创;额部;颞颊部;远期效果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2-0038-01
面部老化是指患者面部多层次质和量所产生的变化,包括患者面部皮肤、肌肉、皮下组织等松垂移位以及组织萎缩,骨骼吸收和退缩等。在整形手术中,患者中面部形态对于患者整体面容可产生较为直观的影响,因此中面部除皱术更加容易被患者接受。为了明确改良中面部除皱术的实际临床运用效果,本研究共计选择120例患者作为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来该院实施面部除皱术的120例面部老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有6例,女性有114例;研究对象年龄在27~63岁之间。采用传统的创伤性除皱手术患者分别是:有9例研究对象为额部除皱,13例研究对象颞部除皱,51例研究对象颞颊部除皱,18例研究对象额颞颊部除皱,4例研究对象颊颈部除皱。采用小切口“微创”性埋没悬吊提紧术的患者有25例。在这120例研究对象中,有4例患者由于在其他医院实施小切口“微创”性埋没悬吊提紧术后效果不理想,1年之后来该院进行再次除皱,同时有10例患者行睑袋整复术,8例患者行眉提升术,2例患者行颧骨降低术。
1.2方法
传统组患者运用传统手术切口除皱术治疗,手术前为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术前对患者正位拍照、左右正侧位拍照、左右45°拍照。对患者进行切口设计,为患者全麻,进行心电监护,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对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和铺巾,对患者颞部沿发际线到耳屏前至耳垂处反折至乳突,长度约为14~17cm。为患者运用11号手术刀片沿着切口线将皮肤垂直切开,将皮下组织垂直切开。对SMAS平面进行分离,结合组织松弛的程度,对患者鼻唇沟到耳屏区域的SMAS筋膜实施连续折叠缝合,实施提拉固定,对切口边缘多余皮肤进行切除,放置引流,缝合,保证皮肤平整,术后加压包扎。改良组患者运用改良手术切口除皱术治疗,术前常规检查同传统组患者,手术前为患者进行术前设计,设计颞部、耳前W+L形切口线,对剥离范围进行标记。为患者运用1∶20万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0.75%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根据设计线对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切开,在SMAS筋膜浅层对组织进行剥离,直到标记范围边缘,在患者耳屏前、耳垂0.5cm,对SMAS筋膜进行分离制作纵向的“舌形”瓣,长度约为2.5cm×1.5cm,将该筋膜瓣掀起,运用3-0慕丝线将患者前侧断缘SMAS筋膜斜向上45°拉紧,对松垂筋膜组织进行复位缝合,将预制SMAS筋膜瓣朝着上外侧方向进行提拉,运用3-0慕丝线对其进行缝合固定。而后将颞部SMAS筋膜以及松垂颧脂肪垫朝上进行拉紧,对其进行缝合固定。结合患者皮肤弹性情况,将颞部以及耳前多余皮肤进行切除,宽度约为1.5~2.0cm,进行彻底止血,运用可吸收线4-0进行切口间断皮内缝合,颞部皮肤切口运用丝线6-0进行间断缝合。耳前皮肤运用拉合胶进行粘贴。对侧方法相同,运用棉垫、纱布、弹力网套、弹力绷带进行适度加压包扎,固定三天以后为患者拆除换药,7d后拆线。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通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完成之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随访2~3年的患者有112例,随访10年的患者有4例。实施创伤性除皱术的95例研究对象,在发际内出现程度不同的切口瘢痕,手术部位的皮肤感觉迟钝,在3~6个月后症状缓解,逐步恢复正常。有4例患者在颞区部位的切口处出现明显的头发脱落,但是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感染、面神经损伤、瘢痕性秃发以及血肿等。患者在手术之后面部比手术之前年轻15~20岁,手术之后面部年轻的效果可维持6~8年,患者及医生对此效果满意。采用小切口“微创”性埋没悬吊提紧术的25例患者,在手术之后的2d内出现头皮紧绷,疼痛感明显,患者在手术之后面部比手术之前年轻5岁左右,手术之后面部年轻的效果维持3个月~1年,1年之后手术后面部年轻的效果逐渐消失,患者及医生对6个月内的效果满意。
3讨论
皱纹的产生需要诸多老化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皮肤胶原有所减少,面部深层软组织会发生松垂移位以及进行性萎缩。面部提升术仅仅对松弛皮肤进行处理,没有对深部组织移位进行纠正,术后的效果比较差。除皱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在为患者开展中面部除皱手术的过程中,运用改良中面部除皱术能够对患者发际以上筋膜层进行保留,将切口张力降低,促进患者伤口缝合以及恢复,尽量避免发生严重瘢痕、术后秃发、毛囊损伤等问题。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且手术后半年至两年随访,患者鼻唇沟和下面部松弛显著改善,改良组患者的除皱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总而言之,改良中面部除皱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面部除皱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完善,每年全球有数十万受术者,手术效果非常理想,根据求美者皮肤老化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必能使其展现青春靓丽的容颜。
参考文献:
[1]陆文鹏,王忠媛,李孟倩.面部除皱术效果探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5):61-63.
[2]成佳.面部除皱术17例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
[3]杨勇,于静,王兰,等.S形切口中面部除皱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8):1062-1064.
[4]王兴华,程新德.上面部除皱术的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8):1246-1248.
[5]罗姗,游晓波.改良手术切口在中下面部除皱术的应用.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3):128~130.
[6]张永.冠状切口与内窥镜小切口在上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4):77~78.
[7]陈翌农,元发芝.下半面部除皱术的综合设计[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3):500-501.
[8]张玲,王佳琦.无创或微创除皱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9,15(1):66-67.
【关键词:】除皱术;面部;老化;创伤性;微创;额部;颞颊部;远期效果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2-0038-01
面部老化是指患者面部多层次质和量所产生的变化,包括患者面部皮肤、肌肉、皮下组织等松垂移位以及组织萎缩,骨骼吸收和退缩等。在整形手术中,患者中面部形态对于患者整体面容可产生较为直观的影响,因此中面部除皱术更加容易被患者接受。为了明确改良中面部除皱术的实际临床运用效果,本研究共计选择120例患者作为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来该院实施面部除皱术的120例面部老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有6例,女性有114例;研究对象年龄在27~63岁之间。采用传统的创伤性除皱手术患者分别是:有9例研究对象为额部除皱,13例研究对象颞部除皱,51例研究对象颞颊部除皱,18例研究对象额颞颊部除皱,4例研究对象颊颈部除皱。采用小切口“微创”性埋没悬吊提紧术的患者有25例。在这120例研究对象中,有4例患者由于在其他医院实施小切口“微创”性埋没悬吊提紧术后效果不理想,1年之后来该院进行再次除皱,同时有10例患者行睑袋整复术,8例患者行眉提升术,2例患者行颧骨降低术。
1.2方法
传统组患者运用传统手术切口除皱术治疗,手术前为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术前对患者正位拍照、左右正侧位拍照、左右45°拍照。对患者进行切口设计,为患者全麻,进行心电监护,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对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和铺巾,对患者颞部沿发际线到耳屏前至耳垂处反折至乳突,长度约为14~17cm。为患者运用11号手术刀片沿着切口线将皮肤垂直切开,将皮下组织垂直切开。对SMAS平面进行分离,结合组织松弛的程度,对患者鼻唇沟到耳屏区域的SMAS筋膜实施连续折叠缝合,实施提拉固定,对切口边缘多余皮肤进行切除,放置引流,缝合,保证皮肤平整,术后加压包扎。改良组患者运用改良手术切口除皱术治疗,术前常规检查同传统组患者,手术前为患者进行术前设计,设计颞部、耳前W+L形切口线,对剥离范围进行标记。为患者运用1∶20万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0.75%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根据设计线对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切开,在SMAS筋膜浅层对组织进行剥离,直到标记范围边缘,在患者耳屏前、耳垂0.5cm,对SMAS筋膜进行分离制作纵向的“舌形”瓣,长度约为2.5cm×1.5cm,将该筋膜瓣掀起,运用3-0慕丝线将患者前侧断缘SMAS筋膜斜向上45°拉紧,对松垂筋膜组织进行复位缝合,将预制SMAS筋膜瓣朝着上外侧方向进行提拉,运用3-0慕丝线对其进行缝合固定。而后将颞部SMAS筋膜以及松垂颧脂肪垫朝上进行拉紧,对其进行缝合固定。结合患者皮肤弹性情况,将颞部以及耳前多余皮肤进行切除,宽度约为1.5~2.0cm,进行彻底止血,运用可吸收线4-0进行切口间断皮内缝合,颞部皮肤切口运用丝线6-0进行间断缝合。耳前皮肤运用拉合胶进行粘贴。对侧方法相同,运用棉垫、纱布、弹力网套、弹力绷带进行适度加压包扎,固定三天以后为患者拆除换药,7d后拆线。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通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完成之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随访2~3年的患者有112例,随访10年的患者有4例。实施创伤性除皱术的95例研究对象,在发际内出现程度不同的切口瘢痕,手术部位的皮肤感觉迟钝,在3~6个月后症状缓解,逐步恢复正常。有4例患者在颞区部位的切口处出现明显的头发脱落,但是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感染、面神经损伤、瘢痕性秃发以及血肿等。患者在手术之后面部比手术之前年轻15~20岁,手术之后面部年轻的效果可维持6~8年,患者及医生对此效果满意。采用小切口“微创”性埋没悬吊提紧术的25例患者,在手术之后的2d内出现头皮紧绷,疼痛感明显,患者在手术之后面部比手术之前年轻5岁左右,手术之后面部年轻的效果维持3个月~1年,1年之后手术后面部年轻的效果逐渐消失,患者及医生对6个月内的效果满意。
3讨论
皱纹的产生需要诸多老化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皮肤胶原有所减少,面部深层软组织会发生松垂移位以及进行性萎缩。面部提升术仅仅对松弛皮肤进行处理,没有对深部组织移位进行纠正,术后的效果比较差。除皱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在为患者开展中面部除皱手术的过程中,运用改良中面部除皱术能够对患者发际以上筋膜层进行保留,将切口张力降低,促进患者伤口缝合以及恢复,尽量避免发生严重瘢痕、术后秃发、毛囊损伤等问题。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且手术后半年至两年随访,患者鼻唇沟和下面部松弛显著改善,改良组患者的除皱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总而言之,改良中面部除皱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面部除皱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完善,每年全球有数十万受术者,手术效果非常理想,根据求美者皮肤老化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必能使其展现青春靓丽的容颜。
参考文献:
[1]陆文鹏,王忠媛,李孟倩.面部除皱术效果探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5):61-63.
[2]成佳.面部除皱术17例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
[3]杨勇,于静,王兰,等.S形切口中面部除皱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8):1062-1064.
[4]王兴华,程新德.上面部除皱术的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8):1246-1248.
[5]罗姗,游晓波.改良手术切口在中下面部除皱术的应用.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3):128~130.
[6]张永.冠状切口与内窥镜小切口在上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4):77~78.
[7]陈翌农,元发芝.下半面部除皱术的综合设计[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3):500-501.
[8]张玲,王佳琦.无创或微创除皱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9,15(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