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更新设计,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努力创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提高 历史 课堂效率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这些话都点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兴趣,学生学习历史也就失去了动力,更无从谈起自主学习了。因此我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尽量采用各种方式去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如学习《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它所起到的作用。如果老师只是简单的讲解,学生是无法完全记住“丝绸之路”的路线的,这时老师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时一名“导游”,作为“导游”应该向游客介绍哪些呢?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会自己去了解“丝绸之路”所经过的路线,它的沿途会有哪些重要的景点,以及在当时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学生就会对“丝绸之路”的路线印象深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每课特点,多采用一些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
2.改变教学 让学生乐于动脑
历史课堂教学其实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当我们踏上历史新课改这个全新的“舞台”,教师如果再唱“独角戏”,肯定不能适应新“舞台”的要求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教师创设情境、提供必要条件、指导搜集资料、不断进行引导、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养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和主动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历史教育的主体和历史学习的主人。我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位同學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向五位同学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平台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我帮助修改,同时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南京条约》的内容是重点要识记的内容,在学习五个开放口岸时,让学生自己整理便于记忆,有的整理为广厦福宁上;有的整理为宁上广州,不下福州。当学生发现这种方法可以减轻他们学习的负担并且让记忆知识变得有趣时,他们会乐于动脑,这对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帮助很大。
3.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虽然历史事件与现象是“死”的,但让后人一解释就“活”了。在教学课堂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参与,作用到了学生的头脑,史料就“灵动起来了”。如果我们只要求学生去记忆、去过关,去抄教师准备好的历史答案,历史教学恐怕真的“死得不能再死了”。唐朝的建立时间是618年,可记为“见糖留一把”,便于记忆,而且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促进。 如在学习了《宋朝的社会生活》这课后,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假如你是一位北宋时期的人,你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用日记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就能积极的去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渲染历史气氛展现历史底蕴,增加历史的直观性,让学生形成历史感、历史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等。例如在讲授《血肉筑长城》一课时,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抗日战争初期的各个重大事件:如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的资料,了解台儿庄战役的历史背景。然后在上课时首先播放电影《血战台儿庄》的片断,学生很快被战争场面吸引。接着结合电影开始的地图经及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分析指出: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侵占了上海、南京、太原等重要城市(用红色动态显示这三座城市)。接着日寇又从南京和山东两路以南北两个方向向徐州进发(日军进军路线用黑色箭头动态表示)。在多媒体课件中依次显示启发式提问:“日寇向徐州进军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按照地图马上可以得到结论:“日寇为了连接华北和华东战场,最后侵占整个中国。”“徐州保卫战的指挥官是谁?”学生马上回答预习过的知识:“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教师用鼠标点击超链接的源端点“李宗仁”,屏幕显示超链接的页面,即显示李宗仁先生的照片及其生平简介。教师对该内容作了讲解后,切换回原来的地图,屏幕继续显示提问:“徐州东北三十公里处的一个战略要地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台儿庄”。点击播放按扭,播放《血战台儿庄》的片断。然后结合教材将战斗的壮烈场面略加渲染,并由学生分析归纳敌我双方为何要争夺台儿庄、血战台儿庄的重要意义。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争相发言,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师要注重从单一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题,探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使课堂生动、活泼、开放、多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提高 历史 课堂效率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这些话都点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兴趣,学生学习历史也就失去了动力,更无从谈起自主学习了。因此我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尽量采用各种方式去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如学习《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它所起到的作用。如果老师只是简单的讲解,学生是无法完全记住“丝绸之路”的路线的,这时老师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时一名“导游”,作为“导游”应该向游客介绍哪些呢?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会自己去了解“丝绸之路”所经过的路线,它的沿途会有哪些重要的景点,以及在当时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学生就会对“丝绸之路”的路线印象深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每课特点,多采用一些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
2.改变教学 让学生乐于动脑
历史课堂教学其实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当我们踏上历史新课改这个全新的“舞台”,教师如果再唱“独角戏”,肯定不能适应新“舞台”的要求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教师创设情境、提供必要条件、指导搜集资料、不断进行引导、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养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和主动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历史教育的主体和历史学习的主人。我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位同學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向五位同学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平台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我帮助修改,同时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南京条约》的内容是重点要识记的内容,在学习五个开放口岸时,让学生自己整理便于记忆,有的整理为广厦福宁上;有的整理为宁上广州,不下福州。当学生发现这种方法可以减轻他们学习的负担并且让记忆知识变得有趣时,他们会乐于动脑,这对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帮助很大。
3.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虽然历史事件与现象是“死”的,但让后人一解释就“活”了。在教学课堂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参与,作用到了学生的头脑,史料就“灵动起来了”。如果我们只要求学生去记忆、去过关,去抄教师准备好的历史答案,历史教学恐怕真的“死得不能再死了”。唐朝的建立时间是618年,可记为“见糖留一把”,便于记忆,而且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促进。 如在学习了《宋朝的社会生活》这课后,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假如你是一位北宋时期的人,你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用日记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就能积极的去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渲染历史气氛展现历史底蕴,增加历史的直观性,让学生形成历史感、历史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等。例如在讲授《血肉筑长城》一课时,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抗日战争初期的各个重大事件:如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的资料,了解台儿庄战役的历史背景。然后在上课时首先播放电影《血战台儿庄》的片断,学生很快被战争场面吸引。接着结合电影开始的地图经及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分析指出: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侵占了上海、南京、太原等重要城市(用红色动态显示这三座城市)。接着日寇又从南京和山东两路以南北两个方向向徐州进发(日军进军路线用黑色箭头动态表示)。在多媒体课件中依次显示启发式提问:“日寇向徐州进军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按照地图马上可以得到结论:“日寇为了连接华北和华东战场,最后侵占整个中国。”“徐州保卫战的指挥官是谁?”学生马上回答预习过的知识:“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教师用鼠标点击超链接的源端点“李宗仁”,屏幕显示超链接的页面,即显示李宗仁先生的照片及其生平简介。教师对该内容作了讲解后,切换回原来的地图,屏幕继续显示提问:“徐州东北三十公里处的一个战略要地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台儿庄”。点击播放按扭,播放《血战台儿庄》的片断。然后结合教材将战斗的壮烈场面略加渲染,并由学生分析归纳敌我双方为何要争夺台儿庄、血战台儿庄的重要意义。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争相发言,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师要注重从单一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题,探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使课堂生动、活泼、开放、多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