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戏剧教学;重点;教学活动;
评议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0—0122—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学生应具有初步的阅读和欣赏戏剧的能力。而对于戏剧教学,有些教师以往总认为戏劇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大多轻描淡写地介绍与阅读一下就完事,有些教师则把戏剧当作纯语文课或纯文学课来上了,忽略了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从而使戏剧的特点在教学中得不到更大的展现,教学效果远不能得到实现。或者只是指导学生“走马观花”热闹一下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些做法既挫伤了学生学习戏剧的浓厚情绪,抹杀了戏剧本身的趣味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将以《雷雨(节选)》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戏剧的趣味性教学,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戏剧的魅力。
一、确立教学重点
在《雷雨(节选)》一课的教学中,我立足于课标的要求,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着眼,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通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及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读人物形象。
本课节选自《雷雨》的第二幕,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其丰富的矛盾冲突,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从而解读出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考虑到了整个单元的教学。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及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在《雷雨(节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把握人物的形象无疑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角度。将“通过矛盾冲突及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读人物形象”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直接从戏剧矛盾冲突的角度切入对课文的赏析,并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到戏剧语言独有的魅力,这样就充分体现出了戏剧的基本特征,对于提高学生在戏剧方面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奠基和引导。
二、设计教学活动
在这个单元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接触戏剧作品。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几乎是“零起点”;而《雷雨》的情节、所表现的时代、人物的情感等又都与学生的生活较为疏离,这些都让学生在面对这篇课文时很难打起精神来。在正式展开对课文的分析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准备,然后再对戏剧的一般知识及《雷雨》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的前后关联等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补充,让学生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除此而外,还要注意以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其一,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在《雷雨》这一课上,我特意设置了暴风雷雨来临时的画面,再配上雷雨轰轰隆隆的声音,很好地创设了逼真的雷雨情境,渲染了气氛,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给提起来了。
其二,课堂表演。
在课文的节选部分,人物的形象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和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的,而表演就能恰如其分地使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得以呈现,学生如果能够通过认真的参与或者观看表演,就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解读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从而加深认识。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激烈冲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表演活动,让学生将节选部分最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搬上舞台。这样的设计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三、引导学生评议戏剧作品
“评议”即说出对作品中的感人情节和形象或其语言的个人体验。还是教授《雷雨》一课,最后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同学们畅所欲言,因为人人参与了演出准备工作,谁都有话要说。有人说到剧情矛盾冲突,有人说到剧中语言的精妙,有人评说剧中人物。最后意见分歧比较大的是周朴园这个人物的评说。有同学认为周朴园是心地恶毒的坏人,有些学生认为周朴园是个心灵复杂的人,既有阴暗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这是学生深入理解剧情的表现,我立即抓住这一点,引导同学们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做深入了解,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戏剧表现的主题思想。在学生的评议中进行戏剧的趣味性教学,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戏剧的魅力。
四、让学生改编剧本结局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熟悉、了解全剧情节的基础上,对原版《雷雨》的大悲剧结局进行讨论,看看自己是否喜欢原故事的结局,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心目中《雷雨》的结局给写出来。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独立思考、大胆创新,自由练笔、提高写作能力,从而走近“戏剧”这个原本不太熟悉的体裁,并对其独特的魅力有所体味。最终也实现了使学生“手动、口动、心动”的语文课堂要求。
编辑:刘於诚
评议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0—0122—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学生应具有初步的阅读和欣赏戏剧的能力。而对于戏剧教学,有些教师以往总认为戏劇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大多轻描淡写地介绍与阅读一下就完事,有些教师则把戏剧当作纯语文课或纯文学课来上了,忽略了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从而使戏剧的特点在教学中得不到更大的展现,教学效果远不能得到实现。或者只是指导学生“走马观花”热闹一下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些做法既挫伤了学生学习戏剧的浓厚情绪,抹杀了戏剧本身的趣味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将以《雷雨(节选)》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戏剧的趣味性教学,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戏剧的魅力。
一、确立教学重点
在《雷雨(节选)》一课的教学中,我立足于课标的要求,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着眼,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通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及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读人物形象。
本课节选自《雷雨》的第二幕,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其丰富的矛盾冲突,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从而解读出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考虑到了整个单元的教学。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及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在《雷雨(节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把握人物的形象无疑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角度。将“通过矛盾冲突及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读人物形象”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直接从戏剧矛盾冲突的角度切入对课文的赏析,并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到戏剧语言独有的魅力,这样就充分体现出了戏剧的基本特征,对于提高学生在戏剧方面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奠基和引导。
二、设计教学活动
在这个单元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接触戏剧作品。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几乎是“零起点”;而《雷雨》的情节、所表现的时代、人物的情感等又都与学生的生活较为疏离,这些都让学生在面对这篇课文时很难打起精神来。在正式展开对课文的分析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准备,然后再对戏剧的一般知识及《雷雨》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的前后关联等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补充,让学生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除此而外,还要注意以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其一,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在《雷雨》这一课上,我特意设置了暴风雷雨来临时的画面,再配上雷雨轰轰隆隆的声音,很好地创设了逼真的雷雨情境,渲染了气氛,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给提起来了。
其二,课堂表演。
在课文的节选部分,人物的形象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和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的,而表演就能恰如其分地使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得以呈现,学生如果能够通过认真的参与或者观看表演,就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解读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从而加深认识。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激烈冲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表演活动,让学生将节选部分最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搬上舞台。这样的设计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三、引导学生评议戏剧作品
“评议”即说出对作品中的感人情节和形象或其语言的个人体验。还是教授《雷雨》一课,最后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同学们畅所欲言,因为人人参与了演出准备工作,谁都有话要说。有人说到剧情矛盾冲突,有人说到剧中语言的精妙,有人评说剧中人物。最后意见分歧比较大的是周朴园这个人物的评说。有同学认为周朴园是心地恶毒的坏人,有些学生认为周朴园是个心灵复杂的人,既有阴暗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这是学生深入理解剧情的表现,我立即抓住这一点,引导同学们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做深入了解,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戏剧表现的主题思想。在学生的评议中进行戏剧的趣味性教学,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戏剧的魅力。
四、让学生改编剧本结局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熟悉、了解全剧情节的基础上,对原版《雷雨》的大悲剧结局进行讨论,看看自己是否喜欢原故事的结局,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心目中《雷雨》的结局给写出来。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独立思考、大胆创新,自由练笔、提高写作能力,从而走近“戏剧”这个原本不太熟悉的体裁,并对其独特的魅力有所体味。最终也实现了使学生“手动、口动、心动”的语文课堂要求。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