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倍受关注的环节,文章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写出了多媒体无论在辅助学生阅读还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及改变作文评改方式上,都起着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阅读;观察;评改
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最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途径。经过多年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尝试,我深切感受到多媒体犹如一缕春风,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乏味,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 程度似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的体现。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艺术形象,引起学生共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而多媒体网络中,浩如烟海的信息,恰恰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1、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細致。如指导学生写“一种有趣的植物”时,我先在电脑上显示一株正茁壮成长的“含羞草”,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含羞草有趣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下笔成文自然轻松自在了。
2、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我在指导写《美丽的秋天》时,让学生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想象不出,于是,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一段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果园,有田野,有庄稼,有水果……看完录像,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争着说,“我到果园里去寻找秋天,我发现了橙黄橙黄的桔子,我认为秋天是黄色的。”“我来到了田野,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我认为秋天是红色的。” “我到果园里去寻找秋天,我发现了紫色的葡萄,我认为秋天是紫色的。”…… 紧接着我说:“我们大家发现秋天有这么多颜色,我们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开阔了写作思路。这一次的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言语间也通顺许多。
三、改变评改方式,提高评改质量
作文 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拘泥于常规的精批细改,则教师耗时多,费力大,而学生却不领情,他们往往拿到作文本后一扫而过,漠然置之,实在是效果不佳。那如何打破常规,提高评改的有效性呢?让学生参与评改作文是个便于实施又有实效的方法。
“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带着这种理念,我开始尝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成作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为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学生兴趣浓厚。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写作修改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写有所得,改有所获。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总之,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的作文引来了活水,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91页。
(作者单位:惠州市博罗县石湾中心小学)
关键词:多媒体;阅读;观察;评改
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最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途径。经过多年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尝试,我深切感受到多媒体犹如一缕春风,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乏味,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 程度似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的体现。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艺术形象,引起学生共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而多媒体网络中,浩如烟海的信息,恰恰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1、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細致。如指导学生写“一种有趣的植物”时,我先在电脑上显示一株正茁壮成长的“含羞草”,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含羞草有趣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下笔成文自然轻松自在了。
2、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我在指导写《美丽的秋天》时,让学生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想象不出,于是,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一段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果园,有田野,有庄稼,有水果……看完录像,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争着说,“我到果园里去寻找秋天,我发现了橙黄橙黄的桔子,我认为秋天是黄色的。”“我来到了田野,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我认为秋天是红色的。” “我到果园里去寻找秋天,我发现了紫色的葡萄,我认为秋天是紫色的。”…… 紧接着我说:“我们大家发现秋天有这么多颜色,我们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开阔了写作思路。这一次的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言语间也通顺许多。
三、改变评改方式,提高评改质量
作文 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拘泥于常规的精批细改,则教师耗时多,费力大,而学生却不领情,他们往往拿到作文本后一扫而过,漠然置之,实在是效果不佳。那如何打破常规,提高评改的有效性呢?让学生参与评改作文是个便于实施又有实效的方法。
“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带着这种理念,我开始尝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成作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为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学生兴趣浓厚。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写作修改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写有所得,改有所获。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总之,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的作文引来了活水,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91页。
(作者单位:惠州市博罗县石湾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