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菌群分布与耐药性分析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897例报告)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国内多中心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0月至2018年4月国内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97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56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09例、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3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82例,女315例;年龄为(59±11)岁,年龄范围为6~86岁。观察指标:(1)菌群分布情况。(2)细菌耐药性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

(1)菌群分布情况:897例患者中,脓液细菌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为733例,大肠埃希菌7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1例,草绿色链球菌10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亚种9例,β-溶血链球菌7例,鲍曼不动杆菌6例,中间链球菌、屎肠球菌各5例,木糖氧化产碱菌木糖氧化亚种3例,奇异变形杆菌、咽峡链球菌、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各2例,差异柠檬酸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侵肺巴斯德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河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鲁氏不动杆菌、唾液链球菌、链球菌属细菌、鸟肠球菌、粪肠球菌、产酸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脓液细菌培养为双重细菌12例,多重细菌2例。(2)细菌耐药性情况:①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情况,脓液细菌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99.79%(474/475)、4.09%(7/171)、12.18%(82/673)、7.34%(49/668)、2.34%(4/171)、1.96%(11/562)、5.85%(10/171)、0(0/562)、0.55%(4/733)、1.42%(9/635)、0(0/733)、2.46%(18/733)、0.55%(4/733)、0.27%(2/733)、1.36%(10/733)、0.14%(1/733)、0(0/733)、0.36%(2/562)、0.95%(7/733)、0.41%(3/733)、0(0/733)、0(0/562)、1.64%(12/733)、0.95%(7/733)、4.50%(33/733)。脓液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菌,对上述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78.67%(59/75)、40.91%(18/44)、65.33%(49/75)、56.00%(42/75)、38.64%(17/44)、41.94%(13/31)、20.00%(15/75)、3.23%(1/31)、25.33%(19/75)、5.77%(3/52)、18.67%(14/75)、32.00%(24/75)、8.00%(6/75)、16.00%(12/75)、37.33%(28/75)、1.33%(1/75)、0(0/75)、0(0/31)、40.00%(30/75)、14.67%(11/75)、1.33%(1/75)、0(0/31)、54.67%(41/75)、37.33%(28/75)、52.00%(39/75)。②其他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情况: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亚种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头孢吡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8/8、0/5、0/5、0/1、0/9、0/2、0/9、0/8、0/9、0/9、0/6、0/9、0/9、0/7、0/1、0/9、0/8、0/9、0/9、0/9、0/9。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2/6、4/6、3/6、0/6、4/6、1/6、2/6、4/6、2/6、4/6、4/6、3/6、0/6、4/6、2/6、3/6。木糖氧化产碱菌木糖氧化亚种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3、3/3、3/3、1/3、1/3、1/3、0/3、3/3、2/3、3/3、3/3、3/3、3/3、1/3。③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替加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复方新诺明、利奈唑胺、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2/6、6/8、4/5、4/5、4/5、4/5、4/5、4/5、4/5、4/5、4/5、4/5、4/5、3/5、2/5、2/5、3/8、3/5、3/5、0/8、0/8、3/8、3/11、0/5、1/8、0/8、0/8、2/6、3/3、1/3、0/3。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3/10、0/8、0/7、0/7、2/8、6/10、0/8、0/8、0/7、0/5、4/10、6/10、0/5、0/5、0/3。β-溶血链球菌对试验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0。④复合细菌耐药性情况:双重细菌耐药性情况,肺炎克雷伯杆菌合并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替坦、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妥布霉素、替加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为0;鲍曼不动杆菌对厄他培南、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为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耐药率均为0;弗劳地柠檬酸杆菌除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1外对其他试验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0。大肠埃希菌合并革兰氏阳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均为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率均为0;铅黄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和红霉素耐药率均为0;人葡萄球菌亚种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耐药率均为0;屎肠球菌对四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率均为0。多重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铜绿假单胞菌+光滑球拟酵母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复方新诺明、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克林霉素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0。光滑球拟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率均为0。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1例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均为0。鲍曼不动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0。

结论

肺炎克雷伯杆菌是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致病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美洛培南、替加环素耐药率均为0,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亚种等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对厄他培南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患者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Ⅰ期开放和Ⅱ期开放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设为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Ⅱ期开放)设
目的探讨T3期胆囊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7例T3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4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9~79岁。根据患者术前病理学分型及术中探查情况施行相应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情况。(2)T3期胆囊癌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3)T3期胆囊腺癌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P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61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49岁,年龄范围为36~67岁。61例患者中,4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设为开放组;21例采用MARPN治疗,设为MARPN组。两组患者均按照《重症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腹腔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62例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盲法为双盲法)。患者术后24~48 h开始给予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制剂,设为生态免疫组;患者术后24~48 h开始给予单纯肠内营养制剂,设为单纯组。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治疗前和
营养支持治疗是救治外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也是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实践中的难点。近年来,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快速发展,全世界范围内完成了多项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在众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形成共识,刊发了相关指南与共识。笔者基于最新循证医学成果,对近年来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普遍关注的热点及对策进行总结和解读。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在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28~78岁。30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添加100 mL ω-3鱼油脂肪乳,设为试验组;30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添加常规脂肪乳,设为对照组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胰腺癌仍然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胰腺癌确诊时已属于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机,且其对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效果有限,预后极差。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基础疾病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至今虽然已确定吸烟、肥胖、酒精、慢性胰腺炎、2型糖尿病及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但其病因仍不明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例;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52~63岁。将患者增强CT扫描检查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格式数据,对胰头部、胰体尾部、十二指肠降部、腹部动脉、门静脉、胆总管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将结果导入增强现实软件,
针对腹腔感染,应尽早实施控制措施。伴有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时,应在积极复苏的同时,根据病情选择经皮穿刺引流、开腹手术或腹腔开放疗法。术后可通过炎症反应指标变化和脏器功能障碍是否改善评估治疗效果。全身炎症反应指标除传统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外,还应参考更敏感且具特异性的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等。可通过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评估脏器功能改善情况。血胆红素是反映腹腔感染时肝脏功能的良好指标,胆红素的持续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