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e_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使我们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教材来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搞好我们的数学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里,大家都不言而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许多弊端,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身心智力的良性发展。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激情和梦想;失去了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失去了本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失去了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活泼乐观的性格和特性。我们对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反思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使我们不难发现过去课堂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第一,我们长期使用的教材,有许多例题、习题与我们实际现实生活脱节,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删、调整教学内容,做综合化的拓展渗透。
  诚然,我们的教材文本,一直都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这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更是我们教师备课、讲课的主要依托、依据。可是,目前的课程改革使得现在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文本相对滞后。教材文本里的例题、习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已经和学生实际的生活脱节,进而使在学生的头脑中数学和他们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材仅仅是众多媒体的一种。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其他人在交往和对话这种独特的情境中,对课程文本的进行再加工、再构建。因此,我们在这种加工和构建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了某种情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以及人格的某种成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的技能。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更有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样我们做教师的,就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去做,在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现有的水平,来真正做到全面深刻理解吃透教材,既做到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制约,能够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增删、调整教学内容,对我们教学的内容做一个综合化的拓展渗透。如此这般,一定能从有限的教材中再生无限,从相对滞后的教材中开拓鲜活,从单纯片面的教材中构架全面完整,进而做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
  第二,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在教师的一味地“教”,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也只能在被动的状态下来进行接受式的学习。
  事实上,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受教学活动的计划性、预设性的教学影响,还有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常常是受教育教学教案的束缚局限,我们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不敢越出“教案”一步。在教师的教学字典里,完成教材文本的内容,就是完成理想的教学任务,往往不会生发开来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使得学生长期以来思维能力局限在规定范围之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教师常常满足于一得之功,很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仅仅维持在单调的找出答案这种情境之中,教师意愿总是期盼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理解思路和教案设计的思路不一致的时候,教师常常是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思考的思路强行“引导”上自己的“正路”。把自己教学意识强加给学生,左右着学生,也就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其实,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认为,我们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地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不再成为观众,而要登上课堂的舞台。就是说,让我们的可爱的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那么,我们教师就应采取一些激励性、赏识性、反思性的语言,来启迪、赞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第三,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要实行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来掌握知识。
  不言而喻,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知识为本位,偏离以人为本的教学轨道这种教学。教学的重点都用在突出知识的重要性上面来,进而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上的人文关怀,这样使得我们的教学过分强调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作用。长期在思想深处就没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的巩固练习,就是学生知识再认识的一种实践活动,它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说,重复、单调、机械、模仿、死板。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约了学生大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进行,问题解决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我们所说的问题解决和常规训练的主要区别质疑是练习着重寻找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我们进行问题的解决真正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发现创造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有收获,使全体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收获。
  总而言之,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摒弃旧的、落后的教学思想方式,而应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鲜明的体现。让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用心来钻研教材、教法,就能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建设我们的伟大祖国而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摘要]:案例教学方法是采用典型案例来讲解知识点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主要对案例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效果以及一些教学问题设计和组织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给教师一定教学参考,以促进临床医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案例教学 临床医学 应用设计案例教学法又称为个案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教学领域当中,这一教学
摘要: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一定的步骤和具体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比教给学生结论更重要。  关键词:审题能力 培养 过程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
主要阐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学习成绩一定很优秀。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一、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没有吸引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放低姿态,多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一改过去那种教师统领课堂的落后局面,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获取更多学习与互动上的主动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互动艺术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多是基于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传统灌输式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开展单向性的教学,学生却只能充当被动的学习者,所以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没有得到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