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组小说,我现在又不太满意,因为我觉得现在可以写得更好了,不过它们也是我付出过心血的。《完成一场行为艺术》是来源于一个灵感,我有一个好闺蜜,曾经做过几次行为艺术,我便从这得的灵感。《契约》是一个小女孩追求自由的故事。《被风席卷的城市》写的大概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其实它们几乎属于完全虚构,是一种比较“空”的虚构。现在看来,虚构,也要有根,不能空,这是我对它们不满意的点。当然最好的地方,大概在于语感和语言。
我来北京一两年了,一直一个人生活。我喜欢这里,并不是出于虚荣心和名利,仅仅只是喜欢,就像喜欢一个人一朵花。有过很多困境,比如搬过多次家,换过多次工作,身边没有人陪伴,一个人吃饭食之无味,一个人睡觉听着玫瑰在花瓶里开;一抬眼,不知哪个城市可以去,连故乡也回不了了;一低头,还是觉得,至少可以留在这里。也愈加明白这世间的薄凉,人心的薄凉。但也会出现帮助你的人。一个帮助过我的老师写过一句话:要有走出困境的勇气和能力。生活会让人成长,改变就是成长的一种,我发现自己成长了,独立,内心所有的东西都不会说出来,能好好工作,对待得失坦然,对待情感人事淡然,可是永远不会认输;这样的经历和成长,并不是作为素材,只是让我安心,沉稳,让我对写小说越来越能驾驭,让我不会慌。
支撑我文学和我生活的,是我的故乡,湘西。故乡是一辈子写不完的,也没有什么比故乡更值得写,故乡就是我的创作核心,我以后所有的小说,都会是写我的故乡,它是属于我内心独有的东西,谁都没有,只有我能写出。我绝望时,想起我的故乡,就被它救活了,我会想起那里的木屋,吊脚楼,山歌,溪水,火焰,巫鬼传说,想起我童年的小伙伴,春天松树林里的小白花,溪水里的螃蟹,和伙伴们在最高的山顶放纸燕,挖香草,和爸爸妈妈去外婆家。我故乡的人们,有一种坚韧的精神,是坚韧让我们的先祖点燃火驱赶野兽,是坚韧创造了民族和文化。我想让更多人了解我的故乡和故乡的人们,而我从小生活的湘西,是和沈从文大师的湘西完全不一样的。虽然远离它,也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它的怀抱,可最美好的事物总是只存在于心里和回忆中,就像爱情,我相信爱情,可我相信的爱情只存在于我的心里和回忆中。
我以前写诗,写诗让我不开心。写诗是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大概后来我不愿意去表达内心了,所以放弃了写诗。而小说可以把所有想而不得的,所有的幻想都写出来,其实也是表达内心,可别人看不透;就算看透了,你也可以不承认,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写小说也不会孤独,小说里的人物会陪伴你。陪伴,是特别难得的,没有一个人能一直陪伴你。去年我养了一只美短猫,它后来得抑郁症死了,它不能陪伴我,我也不能陪伴它,而小说里的人,可以永远陪伴你。
我接触了很多圈子,认识了很多人,各色各样,各个城市,有做影视娱乐文化的,有做软件开发的,有热衷于桌游的一大群人。他们是很普通的人,却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故事或者性格特点,都可以将来转化为写作素材,自然更重要的是了解更多的生活。其中有一个绰号叫“永恒”的小伙子,他是上海本地人,胖胖的,肚皮鼓鼓的,衣服都遮不住。他说话调子总拖得长长的,吃饭算得精细,喜欢玩。他永远热情洋溢,乐观,永远笑,和他在一起,好像生活不会有悲伤。我们一群朋友在上海玩时,他一个人说得不停,晚上去看电影,坐他的电瓶车,风吹得脸生疼,他却一路笑一路说:“看我的汗血宝马,又是一个漂移,超过了那辆大卡车。”我们在一起,他总是会主导全场,可他对他妻子,倒是言听计从:我们去吃鱼火锅时,他不断夹鱼片放到他妻子碗里,他的柔情和乖巧,只能这个时候看到。我离开上海时,他对我说:“西西,你说过要把我写进小说的,你要记得啊,把我的大肚子,和我的聪明自信都写进去。”还有一个人,大家都叫他“舅舅”,因为他年纪比我们大,1985年的,他是江苏人,当警察,以前在军校学习了很久。他说话很直,一身正氣,做事也干脆利索不拖沓,他和“永恒”相似的地方在于,和朋友在一起,他也总是那个领头的人。他有妻子孩子,也会在外面找女朋友,他说:“结婚就不能找女朋友了吗,我找女朋友不藏着掖着,谁都知道,除了我老婆。”我问他有没有最爱的人,他先是说了两个,一个是他军校的初恋,一个是他妻子;后来他说,他最爱的是他老婆,那个军校的初恋,只是一段深刻的感情,他妻子已经成为了他的亲人。他经常跟我们说,他军校毕业时本来可以去上海工作,还有上海户口,但是买不起上海房子,所以回了江苏,还说要每个月还房贷,保养汽车,供孩子上学,现在第二个儿子又要生了,他得给两个儿子买好房子,他说:“房子得给这两个小王八蛋买好,但是生活靠他们自己。他们成家后的生活,是好是坏,看他们造化。”他的生活,听起来好像很累,可细细一想,他总是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些人,都是最贴近生活的,而小说,源于生活。
我来北京一两年了,一直一个人生活。我喜欢这里,并不是出于虚荣心和名利,仅仅只是喜欢,就像喜欢一个人一朵花。有过很多困境,比如搬过多次家,换过多次工作,身边没有人陪伴,一个人吃饭食之无味,一个人睡觉听着玫瑰在花瓶里开;一抬眼,不知哪个城市可以去,连故乡也回不了了;一低头,还是觉得,至少可以留在这里。也愈加明白这世间的薄凉,人心的薄凉。但也会出现帮助你的人。一个帮助过我的老师写过一句话:要有走出困境的勇气和能力。生活会让人成长,改变就是成长的一种,我发现自己成长了,独立,内心所有的东西都不会说出来,能好好工作,对待得失坦然,对待情感人事淡然,可是永远不会认输;这样的经历和成长,并不是作为素材,只是让我安心,沉稳,让我对写小说越来越能驾驭,让我不会慌。
支撑我文学和我生活的,是我的故乡,湘西。故乡是一辈子写不完的,也没有什么比故乡更值得写,故乡就是我的创作核心,我以后所有的小说,都会是写我的故乡,它是属于我内心独有的东西,谁都没有,只有我能写出。我绝望时,想起我的故乡,就被它救活了,我会想起那里的木屋,吊脚楼,山歌,溪水,火焰,巫鬼传说,想起我童年的小伙伴,春天松树林里的小白花,溪水里的螃蟹,和伙伴们在最高的山顶放纸燕,挖香草,和爸爸妈妈去外婆家。我故乡的人们,有一种坚韧的精神,是坚韧让我们的先祖点燃火驱赶野兽,是坚韧创造了民族和文化。我想让更多人了解我的故乡和故乡的人们,而我从小生活的湘西,是和沈从文大师的湘西完全不一样的。虽然远离它,也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它的怀抱,可最美好的事物总是只存在于心里和回忆中,就像爱情,我相信爱情,可我相信的爱情只存在于我的心里和回忆中。
我以前写诗,写诗让我不开心。写诗是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大概后来我不愿意去表达内心了,所以放弃了写诗。而小说可以把所有想而不得的,所有的幻想都写出来,其实也是表达内心,可别人看不透;就算看透了,你也可以不承认,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写小说也不会孤独,小说里的人物会陪伴你。陪伴,是特别难得的,没有一个人能一直陪伴你。去年我养了一只美短猫,它后来得抑郁症死了,它不能陪伴我,我也不能陪伴它,而小说里的人,可以永远陪伴你。
我接触了很多圈子,认识了很多人,各色各样,各个城市,有做影视娱乐文化的,有做软件开发的,有热衷于桌游的一大群人。他们是很普通的人,却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故事或者性格特点,都可以将来转化为写作素材,自然更重要的是了解更多的生活。其中有一个绰号叫“永恒”的小伙子,他是上海本地人,胖胖的,肚皮鼓鼓的,衣服都遮不住。他说话调子总拖得长长的,吃饭算得精细,喜欢玩。他永远热情洋溢,乐观,永远笑,和他在一起,好像生活不会有悲伤。我们一群朋友在上海玩时,他一个人说得不停,晚上去看电影,坐他的电瓶车,风吹得脸生疼,他却一路笑一路说:“看我的汗血宝马,又是一个漂移,超过了那辆大卡车。”我们在一起,他总是会主导全场,可他对他妻子,倒是言听计从:我们去吃鱼火锅时,他不断夹鱼片放到他妻子碗里,他的柔情和乖巧,只能这个时候看到。我离开上海时,他对我说:“西西,你说过要把我写进小说的,你要记得啊,把我的大肚子,和我的聪明自信都写进去。”还有一个人,大家都叫他“舅舅”,因为他年纪比我们大,1985年的,他是江苏人,当警察,以前在军校学习了很久。他说话很直,一身正氣,做事也干脆利索不拖沓,他和“永恒”相似的地方在于,和朋友在一起,他也总是那个领头的人。他有妻子孩子,也会在外面找女朋友,他说:“结婚就不能找女朋友了吗,我找女朋友不藏着掖着,谁都知道,除了我老婆。”我问他有没有最爱的人,他先是说了两个,一个是他军校的初恋,一个是他妻子;后来他说,他最爱的是他老婆,那个军校的初恋,只是一段深刻的感情,他妻子已经成为了他的亲人。他经常跟我们说,他军校毕业时本来可以去上海工作,还有上海户口,但是买不起上海房子,所以回了江苏,还说要每个月还房贷,保养汽车,供孩子上学,现在第二个儿子又要生了,他得给两个儿子买好房子,他说:“房子得给这两个小王八蛋买好,但是生活靠他们自己。他们成家后的生活,是好是坏,看他们造化。”他的生活,听起来好像很累,可细细一想,他总是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些人,都是最贴近生活的,而小说,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