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动态生成 演绎精彩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动态课堂”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动态生成和发展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知识共享的过程,既包括预设性生成,也包括非预设性生成的过程,确实需要每位语文教师正确把握。只有这样,教学中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当前语文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与认识的片面性并存,教师机械预设而忽视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反应回馈控制不当等问題大量存在。而开放的生成性资源,则要求打破传统的课堂秩序与平衡,这对已习惯于四平八稳、配合默契的“控制式”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通过教师的捕捉、引领、提炼,使课堂向着高效的目标深化发展,才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
   一、机智预设,把握动态课堂
   (1)机智预设。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内容,设身处地地想学生所想,疑学生所疑,适当地“蹲下身来看学生”,变传统的“加法思维”为“减法思维”,才能让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简化头绪;使教学目标集中,凸现成效。对学生已学会的内容,不必“老生常谈”;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则放手提炼创新。学生的一句言辞、一个批判性的问題,都是具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若能与我们固有的语文学习资源建立联系,加以利用,便能机智地把握动态课堂。
   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包含在精心预设的教学过程、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而变化,把握住它的流动性、瞬间性、短暂性的特征,抓住教育时机,机智地捕捉、激活和利用,必然能收到有效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
   (2)动态呈现。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一定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的“预设”、“生成”,万不可随心所欲、节外生枝。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精心预设。面对挑战,有效处理教材、主动走进学生、精心预设课程、积极开发资源,才能在课堂中机智地选择预设、整合预设,从而收获生成。
   正如企业家讲究“市场预测”,以此避免商业投资的盲目性,如果教学设计时教师也能讲究点“学情预测”,则能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将课堂“动态呈现”。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已有知识水平,客观、准确、深入地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学资源,让教学资源充分、自如地融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中。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精心预设课堂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呈现课堂的动态特征。
   二、顺学而导,绽放活力课堂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曾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題。”学生能够提出问題,证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之中。那么顺学而导,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思维是精彩课堂不可缺少的有效策略。
   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信息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加以汇集、丰富,形成更为综合、完善的新认识,从新的开放性问題中,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当个别学生提供的信息对全班学习有价值时,要启发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体验;当不同学生对知识有所领悟,并产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见解时,教师需要及时地进行梳理并加以提炼和提升;当课堂中有学生出现说不明道不清或者无法准确表达的情况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从混沌提升到清晰。
   《社戏》是鲁迅作品中少见的充满温情的文章。看社戏是整篇文章的中心事件,也是最令“我”难忘的。那么,社戏真的很好看吗?学生从文章中发现答案是否定的。顺学而导,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反观自我——谁不曾有过费尽心血却茫然若失,却决不肯轻易放弃的情感经历?再读课文,品味文中“我”付出的诸多期盼、焦虑、失望、欣喜,伙伴们的热情、体贴、照顾、关怀,感悟出戏前波折的铺垫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童年伙伴、生活的美好回忆与怀念。以学生的感悟为依托,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体贴生命的个性,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种种“意外生成”,通过这种意外的生成顺势引导学生探究,才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绽放出活力课堂。
   三、及时提炼,点亮灵动课堂
   课堂教学情境是丰富并千变万化的,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常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而这恰恰为教学个性、教学艺术的呈现提供了可贵的空间和极大的自由度,同时更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出多指向、深层次的可能。因此,在教学中及时提炼学生所思所想的契机,将教学提炼引领,有助于将精彩的课堂不断地推向理想境界。
   课堂是一片“阳光地带”,展示着语言的魅力;课堂是一片“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课堂是一片“动感地带”,流淌着生命的节奏。在课堂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一些预料之外的、一纵即逝的信息,巧妙点拨,及时提炼,使学生的心灵始终处于探究之中。此时,教师、学生、文本彼此交流,师生分享不同角度的思考和经验,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这样的课堂充满着鲜活与灵动,也因及时引领的动态生成而美丽,而真诚,而感动,而精彩。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所写的事件发生在战争年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若费力地分析故事情节,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将平静得如死水一潭。课題中使用了“壮士”一词,在深读之前,若能及时的提炼信息:为什么称这五位战士为“壮士”? “壮”字为什么不换成“战”、“勇”、“烈”字呢?五壮士是哪五位?为什么成了“壮士”?这样,通过一连串“壮”字的设疑,造成悬念迭起,及时提炼关键信息,直奔文章主旨,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肯定学生主体的同时,也要明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并不是全盘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把握好收和放的度,及时引领提炼。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 学生触景生情,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个性。在有深度的课堂中,教师画龙点睛的提炼和点拨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会使学生眼前一亮,茅塞顿开,思如泉涌。
   四、适时调控,成就精彩课堂
   课堂教学中,学生或教师的一个错误,不同意见的碰撞、突发性事件等,常常打破教学预设,使教学计划无法及时完成,同时也可能让教师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很多教师不但忽视课堂中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而且当可动态生成的资源出现时,也尽量回避。
   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有价值的生成通常发生在质疑和纠正彼此的碰撞中,而其间教师的引导调控是触发生成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驾驭教学过程,适时调控,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教师要善于应变学生的质疑问难,并适时调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鸟的天堂》其中一节是描绘鸟儿翻飞齐鸣的景象。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位学生出人意料地认为鸟的天堂有点“烦”。教师适时追问为什么,“听到这么多鸟叫声,怎么能心不烦呢?”再次追问,“为何巴金不仅不心烦,更能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这一适时质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收获思想启迪。同时,在教学中抓住文本空白,引导学生从误读到悟读,最终明白:同样的情景,由于人的感情色彩而会有所变化,这就是触景生情,景由情移的一种品读体验。一次错误的生成,由于老师适时调控,学生们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无意中却成就了一段精彩!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早就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巧用追问,敲打出智慧的火花,适时纠错,能促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认知在碰撞中汇聚和融合,这是一种有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累,是新知生成和建构的前提。
   把握动态生成,构建有效语文课堂。重新审视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本质,及时提炼适时调控。如此这般,“精彩”又怎会擦肩而过?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打破长期存在的定势,机智地把握动态课堂;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顺势引领出精彩课堂;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有效课堂,让平淡的课堂演绎出智慧与激情,创造与精彩!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美国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为Oleo Sponge的新型海绵,它不仅可以吸收分散在水体中的溢油,而且可以拧干以允许材料和回收油的再利用。他们在海绵内创建一层薄的金属氧化物“底漆层”,亲油分子会粘在该层上。在测试中,Oleo Sponge能够从水上和水下吸收柴油和原油。将其拧干后,还能重复使用,且不会破损。  信件、快递单、车票上都印有私密的个人
“杀风景”,也写作“煞风景”,指的是美好的景色或环境遭到破坏,现多比喻在兴高采烈的场合做出不合适的行为使人扫兴。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把“清泉濯足、花上晒裈、焚琴煮鹤、对花啜茶、背山起楼、松下喝道”列为六大杀风景事情。他认为,在清澈的泉水中洗脚,在盛开的花枝上晒裤衩,把琴劈了做柴来煮鹤吃,花盛开该欣赏时却只顾喝茶还发出吞咽声,背靠山盖楼阻挡美丽风景进入视野,清静幽雅的松林里却有官老爷的车马随从不停吆
我默然望着天空,有流云划过天际。暖暖的阳光蔓过肩头,静静等待长大的感觉。  ——题记  第一次月考悄然来临,也许是我的漫不经心,考卷上鲜红的分数让我几乎窒息。  考完第二天,老师走进教室,把排名表放在讲桌上。我不想抬头,更不敢抬头。课后,讲台上站满了人,每个同学都想看看自己的排名,只有我独自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心中填满了苦恼焦躁。看着别人脸上挂着的笑容,再回顾自己的成绩,我的心不禁隐隐作痛。每当有
“与圆有关的综合题”系列一经推出,受到了不少“造粉”的喜爱,大脸兔在QQ以及“学苑创造杂志”的微信公众号后台都收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反馈,希望还能继续推出这系列的文章。所以大脸兔再次邀请甘晓云老师来为同学们讲解与圆有关的综合题。大家可要认真学习哟。  在初中阶段,圆与圆的综合题不会太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求面积(这类题目大多与弧的知识相关);二是求(证明)切线(下期讲).本期先讲解求面积.  一、
近日,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大胆的“摘星”计划:将与地球擦肩而过甚至对地球产生威胁的近地小天体“抓”回地球,并对其上的资源开发利用。这一设想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系统仿真与论证技术研究室研究员李明涛提出的。  李明涛团队设想给近地小天体装上发动机,插上“飞翔的翅膀”,使其安全进入地球轨道上空,再给小天体穿上“拉风”的防热减速外套,使其安全着陆无人区,从而实现“摘星”计划。  目前,李明涛团队
目前,高中课改活动正在紧张地进行,引起媒体的关注,报道“教改后的课堂,照本宣科行不通。尤其是语文课上互动性强,老师提问调查多,注意对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训练,特别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因而教师备课要花比以往多得多的时间。”  新课改的理念,是要求教和学更进一步地互相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教学相长表现在“课堂提问”上是指:教师点名学生提问,这时教师是主动的,是有意调查考问;学生是被动的,是临时
文章的原生价值是满足社会大众的阅读需要,读者阅读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从中获取自己所要关注的信息。编入教材之后文章的价值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即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生发了“教学价值”,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价值、情意价值、智能价值(语言信息处理价值)①。所谓语文教材核心教学价值,就是适应课程目标、学段及单元教学目标、学情等因素需要,从具体选文的潜在教学价值中选择并确定的最合宜、最有价值的语文教学内容。关于教学价值
《扁鹊见蔡桓公》是在初中时学习的课文,当时对这篇文章的体会并不深,随着知识的积累,今天重读这篇古文,就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文章开门见山,并没有交待写作背景,这并不妨碍其成为经典之作。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这里用的是“疾”,后面则是“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用的是“病”,那么“疾”和“病”有什么区别吗?  “疾”的中间是“矢”,“疒”是指床,是指箭伤
有一些人,用自己的专业“玩”出了全新的人生。  说起张辰亮这个名字,你的脑子大概得想那么一会儿他是谁,但是提到微博上的“博物君”,相信你一定不陌生。张辰亮就是“博物君”背后的人。  张辰亮从小就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了兴趣,小学的时候,图书馆满足了他对世界的大部分好奇。上了高中,他又找来了大学的普通昆虫学教材,并在网上寻觅到了“中国昆虫爱好者”和“大自然社区”两个论坛。从“潜水”开始,慢慢地和专业的硕
[编者按] 2021年4月28日,高海平的散文集《太阳很红,小草很青》分享会如期举行。张锐锋、金汝平、金春平三位担任现场嘉宾,山西省作家协会的张荔洁担任主持人。分享会围绕三个议题展开:第一,都市与乡村中的心灵漂泊。第二,现代化语境中的永恒乡愁。第三,传统与先锋张力中的散文书写。下面就是这次分享会的访谈录。  主持人(山西省作家协会张荔洁):高海平老师从事散文创作已经有30多年了。今天,他与大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