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阅读素养是学生对文本感悟能力的重要体现,文本语言、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都是阅读素养培养必须关注的要素。所谓的阅读素养,指的是运用本身的读、记、思、说、写等来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关于小学语文的阅读素养,则是需要了解语文阅读素养的价值。培养阅读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人的各项发展的初期阶段,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初具雏形。本文就此探讨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30-01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语文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小学语文中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语文读书兴趣的提升、掌握多种读书技巧和基本技能。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阅读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也是各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以现状研究几点小学语文怎样提升阅读素养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所帮助。一、小学生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单一,先由学生自主阅读,再由教师进行讲解,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制定统一的阅读步骤和答题格式,学生在阅读时以教学大纲为参照,完全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需求,这种教学现状过于功利化。二、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对文章的阅读是否有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兴趣,如果学生对文章感兴趣有好奇心,自然会主动阅读。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偏小,对一切都比较好奇,求知欲也处于比较强的阶段。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每一节课的开头,精心设计一些导入语,多用一些疑问句,激起他们的求知以及好奇心。例如当教师在教学《桂花雨》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用相应的导入语,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过下雨,但是同学们有见过桂花雨吗?你们知道桂花雨是什么样子吗?下桂花雨的时候会有一阵香气飘来,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體验呢”?这时学生们的好奇心,都被教师的导入语抓起来了,他们对桂花雨这一事物迫切想要了解,所以就会精神抖擞,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想。这时教师就可以说,“借着今天这篇描写《桂花雨》的文章,让我们详细的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可以用心的阅读文章,在文章中寻求答案”。由于同学们对答案的高度好奇,所以这时学生们就会很有兴趣的朗读文章。
2.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阅读要求,学生们可以在进行二次阅读时根据问题来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但是教师应该注意,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不能将问题提得过深,否则学生无法回答,不利于他们的学习阅读兴趣增长和自信心的提升,这时教师就应该遵守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如果学生能够通过汉语拼音,准确的读懂一句话的意思,这时教师就可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不仅要求学生通过汉语拼音读懂一句话,而且要准确的将这句话断开,运用丰富的情感以及自己的思维来理解这一句话的含义,从而来连串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在每一句之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不同的学生建立不同的目标,由浅到深,将目标慢慢放大,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第二方面可以为学生们的阅读理解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创建教学阅读情境,体会作者情感。
在语文的教学环节中,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系列阅读,从而读懂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最终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作者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方式就是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氛围来体会情感。例如在教师教学《荷花》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对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声进入情境,边听边想象文中描述的场景,想象自己也变成一朵朵荷花,陶醉在整片美丽的荷花林中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中,这时学生就会被情景给感染,从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创建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背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因此在教学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找一些与所要教学文章相符合的素材,例如一些图画视频、古诗配乐,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中仔细默读文章,领会其中深意。
4.丰富阅读方式,提升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以自己的教学为主,自己在不断的传授以及朗读将文章的中心思想直接告诉学生,很多学生早已厌倦这种方式,产生逆反心理后,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也可以丰富教学的阅读方式,例如让学生们一起齐读,让一个学生领读,组与组之间进行轮流读,分角色朗读。当在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进行集体朗读,这样就可以将文章的感情饱满化,或者当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的人物较多,对话也比较多,就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这样一来,学习方式得到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补充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就会有更强的能力升华自己的阅读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要的就是务实,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他们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学习就是通过基础的方式让学生领会文章深意,而阅读正是这样一种方式。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了解文章内容,领悟中心思想,揣摩出作者情感,都是熟能生巧的阅读素养积累出来的。
(本文系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立项课题《指向语文素养提升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YBLX2015265)
参考文献
[1]蔡瑤.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终生发展的意义[J]人生十六七,2018年03期.
[2]万志红.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式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7年11期.
[3]刘国军.小学语文阅读检测试题命制的几点建议[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8年02期.
[4]金锋.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价值探究[J].吉林教育,2017年46期.
[5]谢贵霞.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7年3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30-01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语文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小学语文中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语文读书兴趣的提升、掌握多种读书技巧和基本技能。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阅读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也是各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以现状研究几点小学语文怎样提升阅读素养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所帮助。一、小学生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单一,先由学生自主阅读,再由教师进行讲解,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制定统一的阅读步骤和答题格式,学生在阅读时以教学大纲为参照,完全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需求,这种教学现状过于功利化。二、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对文章的阅读是否有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兴趣,如果学生对文章感兴趣有好奇心,自然会主动阅读。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偏小,对一切都比较好奇,求知欲也处于比较强的阶段。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每一节课的开头,精心设计一些导入语,多用一些疑问句,激起他们的求知以及好奇心。例如当教师在教学《桂花雨》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用相应的导入语,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过下雨,但是同学们有见过桂花雨吗?你们知道桂花雨是什么样子吗?下桂花雨的时候会有一阵香气飘来,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體验呢”?这时学生们的好奇心,都被教师的导入语抓起来了,他们对桂花雨这一事物迫切想要了解,所以就会精神抖擞,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想。这时教师就可以说,“借着今天这篇描写《桂花雨》的文章,让我们详细的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可以用心的阅读文章,在文章中寻求答案”。由于同学们对答案的高度好奇,所以这时学生们就会很有兴趣的朗读文章。
2.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阅读要求,学生们可以在进行二次阅读时根据问题来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但是教师应该注意,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不能将问题提得过深,否则学生无法回答,不利于他们的学习阅读兴趣增长和自信心的提升,这时教师就应该遵守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如果学生能够通过汉语拼音,准确的读懂一句话的意思,这时教师就可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不仅要求学生通过汉语拼音读懂一句话,而且要准确的将这句话断开,运用丰富的情感以及自己的思维来理解这一句话的含义,从而来连串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在每一句之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不同的学生建立不同的目标,由浅到深,将目标慢慢放大,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第二方面可以为学生们的阅读理解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创建教学阅读情境,体会作者情感。
在语文的教学环节中,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系列阅读,从而读懂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最终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作者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方式就是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氛围来体会情感。例如在教师教学《荷花》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对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声进入情境,边听边想象文中描述的场景,想象自己也变成一朵朵荷花,陶醉在整片美丽的荷花林中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中,这时学生就会被情景给感染,从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创建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背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因此在教学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找一些与所要教学文章相符合的素材,例如一些图画视频、古诗配乐,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中仔细默读文章,领会其中深意。
4.丰富阅读方式,提升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以自己的教学为主,自己在不断的传授以及朗读将文章的中心思想直接告诉学生,很多学生早已厌倦这种方式,产生逆反心理后,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也可以丰富教学的阅读方式,例如让学生们一起齐读,让一个学生领读,组与组之间进行轮流读,分角色朗读。当在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进行集体朗读,这样就可以将文章的感情饱满化,或者当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的人物较多,对话也比较多,就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这样一来,学习方式得到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补充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就会有更强的能力升华自己的阅读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要的就是务实,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他们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学习就是通过基础的方式让学生领会文章深意,而阅读正是这样一种方式。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了解文章内容,领悟中心思想,揣摩出作者情感,都是熟能生巧的阅读素养积累出来的。
(本文系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立项课题《指向语文素养提升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YBLX2015265)
参考文献
[1]蔡瑤.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终生发展的意义[J]人生十六七,2018年03期.
[2]万志红.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式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7年11期.
[3]刘国军.小学语文阅读检测试题命制的几点建议[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8年02期.
[4]金锋.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价值探究[J].吉林教育,2017年46期.
[5]谢贵霞.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7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