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为什么要重视对新教材的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首先必须来研究新教材的特点,其次从七个方面学习怎样处理和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关键词:创新性 新教材 研究
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它的处理和优化至关重要。新教材给教师带来了新情况。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呢?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得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教科书是教材的重要部分,但不是教材的全部。那么为什么要重视对新教材的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呢?
首先是优化教学内容的需要,目前在课改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只注意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而教学内容却不见精彩和深度,有很多课上得不好,原因不在于方法和技巧,而是缺少能吸引和启发学生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但收效甚微。那么教学上,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 好的呈现形式 好的方法,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呢?我个人认为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处理好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基本途径。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实施中灵活使用教材。我们知道,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老师要想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就必须对教材进行一番增删、取舍、重组、包装的艺术加工和处理。
为了正确理解新教材,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我们必须首先来研究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有哪几个显著特点呢?
一、新教材的特点
1.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旧教材的通病是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脱离,而新教材无论哪一个学科,都在这方面有了根本的改变。新教材的这种巨大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的现实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与导结合——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打破旧教材由教师“讲”的模式,新教材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各种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书本”。新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还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方法,努力改变过去那种强调学生在学习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
3.继承与创新结合——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和最新科技成果
新教材吸取了新的科技成果和反映了最新的社会发展状况。强调课程设计思想,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发展联系和新科技成果的联系。在内容上做了较大改变,推陈出新,富有时代感。
4.文本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结合——注重给教师留有创造空间
新教材为教师留有一片广阔的创造空间。不再强调教材的精确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它是一种材料和资源,这就为老师主动性、创造性地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创造情况、体验课程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5.科学内容与活泼形式结合——注重教材生动通俗情趣化
新版教科书打破旧教材那种板起面孔说理的模式,注重内容的新颖独特,引人入胜,压缩教材容量,减少知识点,降点难度。取消不必要的记忆内容。编排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文字优美,通俗易懂的内容。
6.学科独立与学科渗透结合——注重学科间整合
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总之,新课标、新教材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方法
上面,我们已经说明了新教材有许多特点和优点,那么是不是教师只要把教材读懂钻透,就可以在课堂上按照自己预先搞好的教学设计“照本宣科”呢?显然不能。那么,怎样处理和创造性使用新教材呢?其方法可能有很多。
1.简约——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所谓简约就是教师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简为易,以简驭繁。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2.扩充——多向思维,开拓思路
扩充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增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3.调整——回归生活,与时俱进
调整包括内容的调整、顺序的调整、形式的调整等等。调整无论是哪家版本的教材,由于受地域和学生实际的限制,以及文本教材本身的局限,教师使用教材上不可能完全通用,这就得根据需要做必要的调整。
4.探究——以疑促思,体验感悟
本次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代学”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首先需要考虑教材的自主、合作、探究性。也就是说教材经过教师处理后,呈现在课堂上教材,就应具有探究性。
5.整合——学科渗透、知识整合
传统课程过于强调学科独立,即本门学科,科目过多缺乏整合。要克服这些弊端,教师处理教材时,应以本学科的知識为主,尽可能去吸引各学科的知识素材和背景,体现教材的整合。
6.活化——化静为动,学做合一
处理教材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活化教材,设法将静止的、抽象的、死板的教学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那么怎样去活化教材呢?(1)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很多方法,如:对话呈现、图片呈现、录像呈现。(2)改变学习方式。要想活化教学内容,另一个做法就是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7.拓展——扩展课外、延伸社会
成功的教学不仅满足于学习掌握课内的知识,更主要是通过课内的学习而能引发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延伸到社会,延伸到现实生活,让学生去实践和创造。
总之,按照新课程理念,各学科都存在如何将课本和课堂上的学习向社会,向实践延伸的学习,这也是教师处理教材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作者单位: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逸夫小学;②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寄宿制小学
关键词:创新性 新教材 研究
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它的处理和优化至关重要。新教材给教师带来了新情况。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呢?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得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教科书是教材的重要部分,但不是教材的全部。那么为什么要重视对新教材的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呢?
首先是优化教学内容的需要,目前在课改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只注意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而教学内容却不见精彩和深度,有很多课上得不好,原因不在于方法和技巧,而是缺少能吸引和启发学生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但收效甚微。那么教学上,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 好的呈现形式 好的方法,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呢?我个人认为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处理好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基本途径。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实施中灵活使用教材。我们知道,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老师要想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就必须对教材进行一番增删、取舍、重组、包装的艺术加工和处理。
为了正确理解新教材,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我们必须首先来研究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有哪几个显著特点呢?
一、新教材的特点
1.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旧教材的通病是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脱离,而新教材无论哪一个学科,都在这方面有了根本的改变。新教材的这种巨大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的现实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与导结合——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打破旧教材由教师“讲”的模式,新教材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各种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书本”。新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还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方法,努力改变过去那种强调学生在学习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
3.继承与创新结合——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和最新科技成果
新教材吸取了新的科技成果和反映了最新的社会发展状况。强调课程设计思想,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发展联系和新科技成果的联系。在内容上做了较大改变,推陈出新,富有时代感。
4.文本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结合——注重给教师留有创造空间
新教材为教师留有一片广阔的创造空间。不再强调教材的精确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它是一种材料和资源,这就为老师主动性、创造性地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创造情况、体验课程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5.科学内容与活泼形式结合——注重教材生动通俗情趣化
新版教科书打破旧教材那种板起面孔说理的模式,注重内容的新颖独特,引人入胜,压缩教材容量,减少知识点,降点难度。取消不必要的记忆内容。编排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文字优美,通俗易懂的内容。
6.学科独立与学科渗透结合——注重学科间整合
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总之,新课标、新教材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方法
上面,我们已经说明了新教材有许多特点和优点,那么是不是教师只要把教材读懂钻透,就可以在课堂上按照自己预先搞好的教学设计“照本宣科”呢?显然不能。那么,怎样处理和创造性使用新教材呢?其方法可能有很多。
1.简约——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所谓简约就是教师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简为易,以简驭繁。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2.扩充——多向思维,开拓思路
扩充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增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3.调整——回归生活,与时俱进
调整包括内容的调整、顺序的调整、形式的调整等等。调整无论是哪家版本的教材,由于受地域和学生实际的限制,以及文本教材本身的局限,教师使用教材上不可能完全通用,这就得根据需要做必要的调整。
4.探究——以疑促思,体验感悟
本次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代学”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首先需要考虑教材的自主、合作、探究性。也就是说教材经过教师处理后,呈现在课堂上教材,就应具有探究性。
5.整合——学科渗透、知识整合
传统课程过于强调学科独立,即本门学科,科目过多缺乏整合。要克服这些弊端,教师处理教材时,应以本学科的知識为主,尽可能去吸引各学科的知识素材和背景,体现教材的整合。
6.活化——化静为动,学做合一
处理教材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活化教材,设法将静止的、抽象的、死板的教学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那么怎样去活化教材呢?(1)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很多方法,如:对话呈现、图片呈现、录像呈现。(2)改变学习方式。要想活化教学内容,另一个做法就是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7.拓展——扩展课外、延伸社会
成功的教学不仅满足于学习掌握课内的知识,更主要是通过课内的学习而能引发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延伸到社会,延伸到现实生活,让学生去实践和创造。
总之,按照新课程理念,各学科都存在如何将课本和课堂上的学习向社会,向实践延伸的学习,这也是教师处理教材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作者单位: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逸夫小学;②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寄宿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