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教育注重素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根据地区特色,开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教育。在农村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农业技术专家为学生们讲解农耕文化,开展德育活动。本文就农耕文化农村学校德育活动新天地来谈。
【关键词】农耕文化 学校 德育 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67
如今大多数学校的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加上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学生,不利于学生和教育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开展德育活动,可以运用农耕文化来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农村学校利用农耕文化开展德育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势
1.农村学校占地面积广,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可进行开发和利用。2.农村学校的大部分教师从小接触农耕文化,在农村出身和成长,对于农耕文化较为了解,有利于农耕文化开展教学活动。3.农村学校较为朴素,有良好的校风校纪,教学质量好,有管理得当的教师人才队伍,教师的自身素质较好。4.农村有非常丰富的土地资源,现在国家的政策对于农村的扶持力度很大,政府的工作人员对于教育的关注也很多,教育资源丰富[1]。
(二)劣势
1.虽然农村学校的教师对于农耕文化较为了解,但是实际操作经验较少,对于农业的种植也不是很了解,知识面较窄。2.农村相对闭塞,不能及时的接受到外界的信息,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导致在学校的管理方面存在着漏洞,需要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3.农村学校的缺乏年轻的教师,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师年龄都偏大,教学理念较为老套,而且师资较为贫乏,年轻的教师不愿意长时间的待在农村里,农村学校缺乏活力。4.农村学校的生源较为复杂,生源质量较低,大部分的农村家庭对于小孩教育这一方面不重视,家庭的文化程度较低,甚至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令其辍学打工,农村孩子的教育得不到保障,农村的孩子知识素养普遍较低。农村学校的氛围较为自由散漫,动手能力较差。
二、农村学校利用农耕文化开展德育活动的目标
1.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建设符合学校发展的教学体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关于农耕文化和道德教育,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农耕文化。2.要正确的引导的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对农村劳动的兴趣和投入劳动实践的动力,让学生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农耕文化。3.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相关的政府要出席相关的政策,吸引年轻的人才,为学校的教学注入活力[2]。4.要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学的发展。5.学校要对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传递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家庭重视教育,理解到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农村学校利用农耕文化开展德育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对农耕文化要有所理解,并且有实践的经验。教育部门也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农村教师有补贴,吸引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农村的教学中来,让农村的教育理念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农村教育中注入新的活力。
2.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农村教育教学要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对于农耕文化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有亲身实践,实际的感受了解农耕文化。对于课程体系的开发,要设置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并且在每个阶段都要有劳动教育的课程。要结合农村本地特色,结合德育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道德素养。教师在进行教案的编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让教师把编写好的教案让学生们自己选择,确保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3]。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限于自己学科的知识,还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由教师讲,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促进学生的特长的发展。在课程的安排上,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组织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学校要积极的组织开展各种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比如在校内,学校可以进行卫生比赛,并设置丰厚的奖品,提高学生劳动的热情。在校外,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可以一些卫生组织合作,让学生参与到环保事业中,积极的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学校可以联系一些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实现信息化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尽管农村的条件较差,但是通过互联网还是能够及时的了解外界的信息,能够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实现信息化教学。运用信息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本上的知识生动的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农耕文化,可能有的教师自身也不太了解,但是教师可以通过网上的信息有所了解,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够了解。运用信息技术,将枯燥乏味的农耕文化生动的展现出来,学生能够有兴趣了解和学习[4]。构建完善的网络体系,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形成有机合力,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这也有利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方面也越来越重视。为了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根据地区特色,开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教育。在农村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农业技术专家为学生们讲解农耕文化,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都优秀的学生,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俊英.农耕文化:农村学校德育活动新天地[J].读写算:教师版,2015(23):84-84.
[2]高维忠.因材施教,丰富载体,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天地[J].文教资料,2015(17):136-137.
[3]蕭鉴彬.挖掘中华农耕文化创建学校特色的探索[J].新校园(中旬),2016(4):169-169.
[4]李明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农耕文化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5(A4):175-175.
【关键词】农耕文化 学校 德育 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67
如今大多数学校的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加上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学生,不利于学生和教育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开展德育活动,可以运用农耕文化来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农村学校利用农耕文化开展德育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势
1.农村学校占地面积广,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可进行开发和利用。2.农村学校的大部分教师从小接触农耕文化,在农村出身和成长,对于农耕文化较为了解,有利于农耕文化开展教学活动。3.农村学校较为朴素,有良好的校风校纪,教学质量好,有管理得当的教师人才队伍,教师的自身素质较好。4.农村有非常丰富的土地资源,现在国家的政策对于农村的扶持力度很大,政府的工作人员对于教育的关注也很多,教育资源丰富[1]。
(二)劣势
1.虽然农村学校的教师对于农耕文化较为了解,但是实际操作经验较少,对于农业的种植也不是很了解,知识面较窄。2.农村相对闭塞,不能及时的接受到外界的信息,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导致在学校的管理方面存在着漏洞,需要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3.农村学校的缺乏年轻的教师,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师年龄都偏大,教学理念较为老套,而且师资较为贫乏,年轻的教师不愿意长时间的待在农村里,农村学校缺乏活力。4.农村学校的生源较为复杂,生源质量较低,大部分的农村家庭对于小孩教育这一方面不重视,家庭的文化程度较低,甚至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令其辍学打工,农村孩子的教育得不到保障,农村的孩子知识素养普遍较低。农村学校的氛围较为自由散漫,动手能力较差。
二、农村学校利用农耕文化开展德育活动的目标
1.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建设符合学校发展的教学体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关于农耕文化和道德教育,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农耕文化。2.要正确的引导的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对农村劳动的兴趣和投入劳动实践的动力,让学生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农耕文化。3.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相关的政府要出席相关的政策,吸引年轻的人才,为学校的教学注入活力[2]。4.要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学的发展。5.学校要对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传递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家庭重视教育,理解到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农村学校利用农耕文化开展德育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对农耕文化要有所理解,并且有实践的经验。教育部门也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农村教师有补贴,吸引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农村的教学中来,让农村的教育理念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农村教育中注入新的活力。
2.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农村教育教学要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对于农耕文化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有亲身实践,实际的感受了解农耕文化。对于课程体系的开发,要设置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并且在每个阶段都要有劳动教育的课程。要结合农村本地特色,结合德育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道德素养。教师在进行教案的编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让教师把编写好的教案让学生们自己选择,确保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3]。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限于自己学科的知识,还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由教师讲,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促进学生的特长的发展。在课程的安排上,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组织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学校要积极的组织开展各种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比如在校内,学校可以进行卫生比赛,并设置丰厚的奖品,提高学生劳动的热情。在校外,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可以一些卫生组织合作,让学生参与到环保事业中,积极的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学校可以联系一些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实现信息化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尽管农村的条件较差,但是通过互联网还是能够及时的了解外界的信息,能够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实现信息化教学。运用信息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本上的知识生动的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农耕文化,可能有的教师自身也不太了解,但是教师可以通过网上的信息有所了解,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够了解。运用信息技术,将枯燥乏味的农耕文化生动的展现出来,学生能够有兴趣了解和学习[4]。构建完善的网络体系,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形成有机合力,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这也有利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方面也越来越重视。为了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根据地区特色,开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教育。在农村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农业技术专家为学生们讲解农耕文化,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都优秀的学生,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俊英.农耕文化:农村学校德育活动新天地[J].读写算:教师版,2015(23):84-84.
[2]高维忠.因材施教,丰富载体,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天地[J].文教资料,2015(17):136-137.
[3]蕭鉴彬.挖掘中华农耕文化创建学校特色的探索[J].新校园(中旬),2016(4):169-169.
[4]李明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农耕文化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5(A4):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