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可见,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而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语又是人与人在进行实际交往时使用最多的语言单位,故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不言而喻。当今互联网时代,小学生传统字词教学可谓备受挑战,原因之一就是网络词汇的出现和推广。其中,诸如“偶(我)”“稀饭(喜欢)”“有木有(有没有)”“粉丝(崇拜者)”等等不规范网络词汇在小学生日常口语和书面写作中的出现,更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现象。
网络词汇的出现,具有其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一些新造词语在经过传播之后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如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就收录了“给力”“雷人”等词语;但大部分网络词语因其“天生缺陷”而冲击着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首先,由于计算机文字输入方式的简化,部分不规范网络词语由拼音的错误使用或者稍加转化而来,混淆了词语的表意,如“稀饭(喜欢)”“滚粗(滚出)”等;其次,一些本具有实指意义的词语被借用于指代其他意义,如“恐龙”指长得难看的女孩,“青蛙”与恐龙相对,指长得难看的男孩等等,不利于学生正确积累词汇;第三,某些网络用语如“MM(妹妹)”“GG(哥哥)”等打破了原本一一对应的语音字词形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由此看来,不规范甚至粗俗的网络词汇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那么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的呢?
首先,正确认识、对待网络词语。网络词语的出现有其创新而生动的一面,这正是语言的活力和魅力所在。与其一味地批判网络词汇的不严谨、粗俗,不如正确认识网络词汇所代表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健康地利用网络词语。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使用网络词汇的实例,应及时纠错、正确解释,分析其创新之处和不规范之处,使学生能够真正辨清网络词语与规范汉语的区别,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词语。
其次,利用网络词汇为日常教学服务。语文重在运用,让学生立足真实的语言环境(包括网络环境)中,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实际价值。巧妙地把网络词汇引进课堂,不但不会混淆认知,反而会起到帮助认识、加深印象的作用。
第三,在加强规范汉语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不可否认,创新性是网络词汇的一大特点。懂得辨别网络词汇是否规范很重要,但学会语言运用的创新性则更为关键。这是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有的网络词汇诙谐幽默、针砭时弊、概括性强,不乏智慧的闪光。教师应该引导其改掉简单复制网络词语的不良语言习惯,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个体体验,创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形成自我规范而个性、稳定又灵活的语言风格和表达能力。
网络词汇的出现,具有其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一些新造词语在经过传播之后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如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就收录了“给力”“雷人”等词语;但大部分网络词语因其“天生缺陷”而冲击着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首先,由于计算机文字输入方式的简化,部分不规范网络词语由拼音的错误使用或者稍加转化而来,混淆了词语的表意,如“稀饭(喜欢)”“滚粗(滚出)”等;其次,一些本具有实指意义的词语被借用于指代其他意义,如“恐龙”指长得难看的女孩,“青蛙”与恐龙相对,指长得难看的男孩等等,不利于学生正确积累词汇;第三,某些网络用语如“MM(妹妹)”“GG(哥哥)”等打破了原本一一对应的语音字词形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由此看来,不规范甚至粗俗的网络词汇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那么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的呢?
首先,正确认识、对待网络词语。网络词语的出现有其创新而生动的一面,这正是语言的活力和魅力所在。与其一味地批判网络词汇的不严谨、粗俗,不如正确认识网络词汇所代表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健康地利用网络词语。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使用网络词汇的实例,应及时纠错、正确解释,分析其创新之处和不规范之处,使学生能够真正辨清网络词语与规范汉语的区别,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词语。
其次,利用网络词汇为日常教学服务。语文重在运用,让学生立足真实的语言环境(包括网络环境)中,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实际价值。巧妙地把网络词汇引进课堂,不但不会混淆认知,反而会起到帮助认识、加深印象的作用。
第三,在加强规范汉语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不可否认,创新性是网络词汇的一大特点。懂得辨别网络词汇是否规范很重要,但学会语言运用的创新性则更为关键。这是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有的网络词汇诙谐幽默、针砭时弊、概括性强,不乏智慧的闪光。教师应该引导其改掉简单复制网络词语的不良语言习惯,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个体体验,创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形成自我规范而个性、稳定又灵活的语言风格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