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以为只要胸怀坦荡,便没有不可提及的事;我以为自己心厚纯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成为有故事的人。但昨天,父亲的一句“你姐说,她的身份证丢了!”瞬间揭开我们家的故事。
犹记19年前,我心灰意冷地结束高考,却又在情理之中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是一个美好的夏天,酷热的八月,有我徜徉在县城林荫里选购名著的悠闲;有我用一条草编的长绳奋战一千个跳绳的汗水;还有我对大学校园生活的美好畅想。那也是一个苦涩的夏天,在聒噪的知了声里,我从妹妹处获悉了父亲的隐“情”。妹妹说:“黄婆会跟爸爸住在我们家楼上”;妹妹说:“黄婆说爸爸晚上嘴巴说过不停,好吵”。我带着满腔愤怒询问妈妈,妈妈说:“没有的事!”说得云淡风轻。我似乎想多了!但妹妹告诉我“妈妈傻得还给她煮飯、洗衣服!”我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这样。但我知道:我们家没有男孩,妈妈觉得自己欠爸爸一个儿子。一切似乎昭然若揭,一切又似乎是空穴来风。就在这隐秘的猜想中,我受邀去黄婆家吃晚饭。邀请是妈妈传达的。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却无法劝说自己欣然接受。于是,我在傍晚时候,在家里磨磨蹭蹭地洗了头发,静静等待每一根发丝干燥。在黑暗即将吸尽最后一丝光明时,踏上了赴宴的路。至今,我已不记得晚餐的情形,连餐桌上是否有父母的身影都不记得了。只知道黄婆有一个四五岁的儿子,还有父亲看她家儿子那专注、羡慕的眼神。父母与黄婆的情缘起与父母放黄家水库那两年。那两年,为着赚钱送我和妹妹读书,他们每天徒步往返二十余里外的黄家水库,生活很是辛苦。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父母踩着烈日余温的地面,向着二十里外的水库走去,我看着黑夜将他们瘦长的身影渐渐隐没在黑暗中,心中虽有愤懑,却更多的是对他们的感激:这么多年,他们不止一次被村里人嘲笑断子绝孙。这句话似乎特别有效,不管产生争论时,我们多么的理直气壮,对方只要喊出这一句,父亲的脊梁似乎就直不起来!多年来,我们一家都生活在这样的魔咒中,每到狂喜的边缘就不停地被村里人提醒:你的喜悦并不长久!尽管如此,父亲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们姐妹的培养。他守着几亩薄地,早出晚归,从晨到昏,又由昏到晨,不停的劳作。为了供我们读书,他放过鱼塘水库,养过蛋鸭家兔,尝试了一切可以赚钱的路子。就为了兑现给我们的承诺:只要考得起,砸锅卖铁也送你们读。
那个暑假,父母一如既往地用他们瘦弱的双肩支撑起家里的一切开支。我们家虽然穷,但我从来不曾为自己上不起大学而忧虑过。
再之后,暑假结束。我踏进了大学校园,在校园里,有青春的喜悦,也有来自底层生活的自卑与自尊。我却从没放弃过思考——那关于父母的隐秘思考。我也曾写信回家,向父亲隐秘地表达我的诉求,向母亲直白表述我由衷的敬爱。父母没有回复过我只言片语。两年后,黄婆再嫁他乡。妹妹上大学时,父母提及让她在等车时去黄婆新家休息一会,被妹妹拒绝了。妹妹上大学前立下豪言壮语:她以后要嫁一个同姓的有钱人,这样她的孩子就是爸妈的孙子。我们都觉得自己欠父亲一个梦想。
多年后,我们都出嫁了。姐姐两年连生下两个儿子,妈妈把一岁多的大外甥接回家。说要当孙子带,以后让孩子跟我们家姓。姐姐没有回应。一年后,父亲得知姐夫已悄悄给两孩子上了户口,都跟姐夫姓孙。父亲一气之下,对大外孙的爱也荡然无存。妹妹随后也嫁了个没落了的有钱人,跟我们也不同姓。我们欠父亲一个梦,母亲欠父亲一个儿子!年近六旬的父亲似乎认命了,开始宠爱妹妹的儿子。但父亲背地里对母亲说,他亏了——自己的女儿嫁出去给别人都生了儿子。言下之意可想而知。
母亲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我身上,她告诉我:四十岁之前放开二胎的话,一定要生,生男生女都姓高。她说这话的时候,二胎政策连影子都没有。但政策说来就来了。为了圆父亲的梦,我用了半年时间说服老公同意二胎跟我姓,然后如期怀上孩子。当B超医生告诉我孩子很漂亮时,我高兴地告诉父亲是个女儿。但父亲表情不明地说:“还没生出来,说不准!”我想:他从来没有像这次般渴望男孩——这是他最后圆梦的机会。儿子在大年初一降生,母亲是初三过来的。母亲说初二宴请亲戚时,父亲高兴得喝醉了。
现在,父亲常来我家小住。母亲每天呆在我家为我精心照料二孩。有一天,我问及母亲当年的事,母亲表情顿了顿,说:“那时都喜欢打牌,一起玩而已。”然后不久,姐姐在电话里说,父亲让她把身份证复印件寄给黄婆,说是当年用姐的名字办了一些证。我告诉姐姐不能随便乱寄身份证,哪怕复印件也不行。然后就有了父亲开头的话。
有些话已经被说话者遗忘了,但对别人的伤害已经造成;有些事情已经过去了,但那些伤痛还在。从闭塞的乡村,到开放的城市,一路走来,当年的故事给过我们伤痛,也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杨进昌.一路走来一路忙文[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8,No.502(01):71.
[2]苏帼.老家的那一棵枣树[J].厦门文学,2017(6):55-56.
犹记19年前,我心灰意冷地结束高考,却又在情理之中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是一个美好的夏天,酷热的八月,有我徜徉在县城林荫里选购名著的悠闲;有我用一条草编的长绳奋战一千个跳绳的汗水;还有我对大学校园生活的美好畅想。那也是一个苦涩的夏天,在聒噪的知了声里,我从妹妹处获悉了父亲的隐“情”。妹妹说:“黄婆会跟爸爸住在我们家楼上”;妹妹说:“黄婆说爸爸晚上嘴巴说过不停,好吵”。我带着满腔愤怒询问妈妈,妈妈说:“没有的事!”说得云淡风轻。我似乎想多了!但妹妹告诉我“妈妈傻得还给她煮飯、洗衣服!”我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这样。但我知道:我们家没有男孩,妈妈觉得自己欠爸爸一个儿子。一切似乎昭然若揭,一切又似乎是空穴来风。就在这隐秘的猜想中,我受邀去黄婆家吃晚饭。邀请是妈妈传达的。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却无法劝说自己欣然接受。于是,我在傍晚时候,在家里磨磨蹭蹭地洗了头发,静静等待每一根发丝干燥。在黑暗即将吸尽最后一丝光明时,踏上了赴宴的路。至今,我已不记得晚餐的情形,连餐桌上是否有父母的身影都不记得了。只知道黄婆有一个四五岁的儿子,还有父亲看她家儿子那专注、羡慕的眼神。父母与黄婆的情缘起与父母放黄家水库那两年。那两年,为着赚钱送我和妹妹读书,他们每天徒步往返二十余里外的黄家水库,生活很是辛苦。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父母踩着烈日余温的地面,向着二十里外的水库走去,我看着黑夜将他们瘦长的身影渐渐隐没在黑暗中,心中虽有愤懑,却更多的是对他们的感激:这么多年,他们不止一次被村里人嘲笑断子绝孙。这句话似乎特别有效,不管产生争论时,我们多么的理直气壮,对方只要喊出这一句,父亲的脊梁似乎就直不起来!多年来,我们一家都生活在这样的魔咒中,每到狂喜的边缘就不停地被村里人提醒:你的喜悦并不长久!尽管如此,父亲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们姐妹的培养。他守着几亩薄地,早出晚归,从晨到昏,又由昏到晨,不停的劳作。为了供我们读书,他放过鱼塘水库,养过蛋鸭家兔,尝试了一切可以赚钱的路子。就为了兑现给我们的承诺:只要考得起,砸锅卖铁也送你们读。
那个暑假,父母一如既往地用他们瘦弱的双肩支撑起家里的一切开支。我们家虽然穷,但我从来不曾为自己上不起大学而忧虑过。
再之后,暑假结束。我踏进了大学校园,在校园里,有青春的喜悦,也有来自底层生活的自卑与自尊。我却从没放弃过思考——那关于父母的隐秘思考。我也曾写信回家,向父亲隐秘地表达我的诉求,向母亲直白表述我由衷的敬爱。父母没有回复过我只言片语。两年后,黄婆再嫁他乡。妹妹上大学时,父母提及让她在等车时去黄婆新家休息一会,被妹妹拒绝了。妹妹上大学前立下豪言壮语:她以后要嫁一个同姓的有钱人,这样她的孩子就是爸妈的孙子。我们都觉得自己欠父亲一个梦想。
多年后,我们都出嫁了。姐姐两年连生下两个儿子,妈妈把一岁多的大外甥接回家。说要当孙子带,以后让孩子跟我们家姓。姐姐没有回应。一年后,父亲得知姐夫已悄悄给两孩子上了户口,都跟姐夫姓孙。父亲一气之下,对大外孙的爱也荡然无存。妹妹随后也嫁了个没落了的有钱人,跟我们也不同姓。我们欠父亲一个梦,母亲欠父亲一个儿子!年近六旬的父亲似乎认命了,开始宠爱妹妹的儿子。但父亲背地里对母亲说,他亏了——自己的女儿嫁出去给别人都生了儿子。言下之意可想而知。
母亲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我身上,她告诉我:四十岁之前放开二胎的话,一定要生,生男生女都姓高。她说这话的时候,二胎政策连影子都没有。但政策说来就来了。为了圆父亲的梦,我用了半年时间说服老公同意二胎跟我姓,然后如期怀上孩子。当B超医生告诉我孩子很漂亮时,我高兴地告诉父亲是个女儿。但父亲表情不明地说:“还没生出来,说不准!”我想:他从来没有像这次般渴望男孩——这是他最后圆梦的机会。儿子在大年初一降生,母亲是初三过来的。母亲说初二宴请亲戚时,父亲高兴得喝醉了。
现在,父亲常来我家小住。母亲每天呆在我家为我精心照料二孩。有一天,我问及母亲当年的事,母亲表情顿了顿,说:“那时都喜欢打牌,一起玩而已。”然后不久,姐姐在电话里说,父亲让她把身份证复印件寄给黄婆,说是当年用姐的名字办了一些证。我告诉姐姐不能随便乱寄身份证,哪怕复印件也不行。然后就有了父亲开头的话。
有些话已经被说话者遗忘了,但对别人的伤害已经造成;有些事情已经过去了,但那些伤痛还在。从闭塞的乡村,到开放的城市,一路走来,当年的故事给过我们伤痛,也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杨进昌.一路走来一路忙文[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8,No.502(01):71.
[2]苏帼.老家的那一棵枣树[J].厦门文学,2017(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