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 ,普遍采用的教学法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本文针对任务的设计问题,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134-01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任务驱动”教学就成了较好的选择。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后,自己解决问题。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抽象的知识在实践中内化,技能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独立探索、与人合作的意识也初步树立起来。 由于学习目的明确,很快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将得到增强。
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确任务、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勤于实践、勇于探究。教学中,“任务”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那么,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任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被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因此任务的选择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自然就事半功倍。比如,元旦时,我们可以设计制作贺卡的任务,在上课时,先展示几张漂亮的贺卡,学生们的眼球立刻被吸引,兴趣也就来了。
二、任务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将任务分为不同的层次。以免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下,而基础好的学生又吃不饱。布置任务的时候最好能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任务,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基础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做好提高任务,让所有的学生在每次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成就感,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从而一步步的提高。
三、任务的可操作性要强,直接反馈作品
好多计算机课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可能用“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可操作性,任务的难度要适中,基础任务学生应能在一节课内完成,且任务完整,自成一个小作品,这样既便于学生有的放矢的练习,也使学生能迅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任务设计要环环相扣
任务的设置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任务和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各个子任务只要一结合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任务。这个完整的大任务就是学生每一章的总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涉及到该章的许多的知识点,通常要许多课时才能够去完成,所以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让它们之间形成子任务和母任务的关系。子任务服务于母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很好的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五、任务设计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
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比较快,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可能很快就会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结合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着眼,“任务”的完成要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能力。
六、任务设计的不同阶段要设置不同性质的任务
学生接受新知时,总是简单的很容易上手,如果难了,很多同學就跟不上,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设计任务时,要分成不同的阶段,新知学习时,基础任务设计的要相对简单,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完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点后,可以设计有一定难度的综合任务,比如WORD学完后,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制作电子小报。
精心设计任务后,还要做好“导演”,成功组织课堂教学,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不要忘了,那就是评价任务。学生的任务完成以后,一定要及时评价,即时反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这对保持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运用好“任务驱动”这个利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并学以致用,相信他们必会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134-01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任务驱动”教学就成了较好的选择。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后,自己解决问题。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抽象的知识在实践中内化,技能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独立探索、与人合作的意识也初步树立起来。 由于学习目的明确,很快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将得到增强。
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确任务、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勤于实践、勇于探究。教学中,“任务”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那么,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任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被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因此任务的选择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自然就事半功倍。比如,元旦时,我们可以设计制作贺卡的任务,在上课时,先展示几张漂亮的贺卡,学生们的眼球立刻被吸引,兴趣也就来了。
二、任务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将任务分为不同的层次。以免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下,而基础好的学生又吃不饱。布置任务的时候最好能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任务,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基础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做好提高任务,让所有的学生在每次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成就感,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从而一步步的提高。
三、任务的可操作性要强,直接反馈作品
好多计算机课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可能用“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可操作性,任务的难度要适中,基础任务学生应能在一节课内完成,且任务完整,自成一个小作品,这样既便于学生有的放矢的练习,也使学生能迅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任务设计要环环相扣
任务的设置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任务和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各个子任务只要一结合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任务。这个完整的大任务就是学生每一章的总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涉及到该章的许多的知识点,通常要许多课时才能够去完成,所以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让它们之间形成子任务和母任务的关系。子任务服务于母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很好的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五、任务设计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
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比较快,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可能很快就会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结合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着眼,“任务”的完成要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能力。
六、任务设计的不同阶段要设置不同性质的任务
学生接受新知时,总是简单的很容易上手,如果难了,很多同學就跟不上,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设计任务时,要分成不同的阶段,新知学习时,基础任务设计的要相对简单,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完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点后,可以设计有一定难度的综合任务,比如WORD学完后,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制作电子小报。
精心设计任务后,还要做好“导演”,成功组织课堂教学,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不要忘了,那就是评价任务。学生的任务完成以后,一定要及时评价,即时反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这对保持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运用好“任务驱动”这个利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并学以致用,相信他们必会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