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它是在上一次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正确、深入地理解问题。数学课堂上的追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新知,还能使学生的听课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抓住认知的交汇点进行追问,激发学生的欲望
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环节或某个问题老师若能够引出好的问题,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在问题环节中利用追问的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追问呢?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时机,准确地找到切入点,抓住学生认知的交汇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和形成过程中。比如当老师在教授“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学习和尝试量角、比较分析再次体验量角、总结分析并归纳等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先让学生尝试量一下90度角,这种角度非常直观易看,所以一般应该都不会出现错误和疑问,这一步就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角的概念。学生认识了直角后,再让学生分别对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进行测量,此时大部分学生应该都会处于积极尝试的状态,这时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去操作体验。最后老师会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并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量角的方法,即要做到“一看”和“两个重合”,从而才能正确地测量出角的度数。老师对学生一步一步地追问,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让自身产生探索的乐趣,激发其对数学的求知欲
二、在新知识的重、难点处适时追问
通过有效追问能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化、明朗化,引发他们向更深层次思考,只有学生的思维由表层走向深入,才能真正把问题转化成知识和能力。如果教师能在新知识的重难点处及时追问,学生就会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获得数学知识与方法,从而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比较,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学会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学生操作后汇报剪拼法时,我有创意地追问:你们是沿着哪条线剪的?为什么要沿着高所在直线剪?为什么刚好能拼成长方形?当学生真正懂得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所在的直线剪开再平移,一定能拼成长方形的道理后,我继续追问: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步理解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三、教师要及时在认知的“生长处”追问,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选择在最佳的时机进行追问,让学生表达关于数学问题的见解,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时,我给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数字:-1,-4,0,1,4,然后提问学生:“这些数字如果用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来表示,分别怎么读呢?”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读道:“零下一度,零下四度,零摄氏度,一度,四度。”我追问道:“那-1和-4谁大?”学生摇了摇头,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坐标轴,先把0,1,4标出来,然后继续追问道:“-1和-4怎么标?”学生根据坐标轴的对应性,很快标了出来,并且回答道:“-1比-4大,因为-1靠近0。”我继续追问道:“那0是正数还是负数?”学生不确定地回答:“是正数?”我反问:“那0摄氏度以上是正数,以下是负数,其中包含0了吗?”学生恍然大悟说:“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充当的是衡量标准。”在我的三次追问下,学生对于负数已经有了清晰的掌握和认识,并且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来思考问题,思维也拓展得更宽了。
四、教师要紧扣认知的“盲点处”来追问,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认知的模糊点和阻碍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学生认知的盲点作为引导和追问的切入点,点拨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拦路虎”。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我问学生们:“我手里拿着的这块橡皮泥,怎么求出它的面积?”学生思考了一会,回答道:“可以把它捏成正方形,然后量出边长,进而求得面积。”话音刚落下,又有一个学生回答:“还可以捏成长方形和三角形,求得面积。”这暗示学生已经形成了转化的思想,可以灵活看待问题。我接着追问道:“那如果捏成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求?”因为还没学过,学生都一脸茫然,陷入了沉思,我提醒道“可以试着用学过的图形来拼接成平行四边形计算。”程珂同学立马灵机一动说道:“可以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接而成,量出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求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乘以2就可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我继续追问道:“那梯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学生脱口而出:“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度为梯形的上底 下底,高和梯形高度相等,则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上底 下底)×高,从而一个梯形的面积是(上底 下底)×高÷2。”這说明学生的逆向思维已经得到了挖掘,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学生由一开始的被动地位上升为主动地位,更加有助于学生把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融会贯通,空间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总之,追问是一门稍纵即逝的教学艺术,需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经验,并不断总结,从而探究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追问教学方式,并寻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进而激发其思考数学问题的内驱动力,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灌云县小伊中心小学
一、抓住认知的交汇点进行追问,激发学生的欲望
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环节或某个问题老师若能够引出好的问题,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在问题环节中利用追问的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追问呢?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时机,准确地找到切入点,抓住学生认知的交汇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和形成过程中。比如当老师在教授“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学习和尝试量角、比较分析再次体验量角、总结分析并归纳等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先让学生尝试量一下90度角,这种角度非常直观易看,所以一般应该都不会出现错误和疑问,这一步就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角的概念。学生认识了直角后,再让学生分别对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进行测量,此时大部分学生应该都会处于积极尝试的状态,这时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去操作体验。最后老师会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并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量角的方法,即要做到“一看”和“两个重合”,从而才能正确地测量出角的度数。老师对学生一步一步地追问,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让自身产生探索的乐趣,激发其对数学的求知欲
二、在新知识的重、难点处适时追问
通过有效追问能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化、明朗化,引发他们向更深层次思考,只有学生的思维由表层走向深入,才能真正把问题转化成知识和能力。如果教师能在新知识的重难点处及时追问,学生就会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获得数学知识与方法,从而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比较,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学会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学生操作后汇报剪拼法时,我有创意地追问:你们是沿着哪条线剪的?为什么要沿着高所在直线剪?为什么刚好能拼成长方形?当学生真正懂得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所在的直线剪开再平移,一定能拼成长方形的道理后,我继续追问: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步理解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三、教师要及时在认知的“生长处”追问,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选择在最佳的时机进行追问,让学生表达关于数学问题的见解,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时,我给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数字:-1,-4,0,1,4,然后提问学生:“这些数字如果用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来表示,分别怎么读呢?”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读道:“零下一度,零下四度,零摄氏度,一度,四度。”我追问道:“那-1和-4谁大?”学生摇了摇头,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坐标轴,先把0,1,4标出来,然后继续追问道:“-1和-4怎么标?”学生根据坐标轴的对应性,很快标了出来,并且回答道:“-1比-4大,因为-1靠近0。”我继续追问道:“那0是正数还是负数?”学生不确定地回答:“是正数?”我反问:“那0摄氏度以上是正数,以下是负数,其中包含0了吗?”学生恍然大悟说:“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充当的是衡量标准。”在我的三次追问下,学生对于负数已经有了清晰的掌握和认识,并且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来思考问题,思维也拓展得更宽了。
四、教师要紧扣认知的“盲点处”来追问,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认知的模糊点和阻碍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学生认知的盲点作为引导和追问的切入点,点拨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拦路虎”。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我问学生们:“我手里拿着的这块橡皮泥,怎么求出它的面积?”学生思考了一会,回答道:“可以把它捏成正方形,然后量出边长,进而求得面积。”话音刚落下,又有一个学生回答:“还可以捏成长方形和三角形,求得面积。”这暗示学生已经形成了转化的思想,可以灵活看待问题。我接着追问道:“那如果捏成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求?”因为还没学过,学生都一脸茫然,陷入了沉思,我提醒道“可以试着用学过的图形来拼接成平行四边形计算。”程珂同学立马灵机一动说道:“可以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接而成,量出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求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乘以2就可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我继续追问道:“那梯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学生脱口而出:“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度为梯形的上底 下底,高和梯形高度相等,则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上底 下底)×高,从而一个梯形的面积是(上底 下底)×高÷2。”這说明学生的逆向思维已经得到了挖掘,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学生由一开始的被动地位上升为主动地位,更加有助于学生把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融会贯通,空间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总之,追问是一门稍纵即逝的教学艺术,需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经验,并不断总结,从而探究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追问教学方式,并寻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进而激发其思考数学问题的内驱动力,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灌云县小伊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