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初三面临毕业,学生分化严重,“边缘人”客观存在是我们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不利于高效教学,化学教师要对“边缘人”进行科学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合理分组,注重小组合作;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把握导向,通过评价引领。
【关键词】边缘人 小组合作 个体差异 导向
合作学习是“学讲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学进去和讲出来的重要途径。“小组讨论”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生生交互可以解决的问题①。但是教学中总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沦为“边缘人”,游离于学习主体之外,这应引起化学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对“边缘人”的界定
在化学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有一小部分同学总是游离于教学主流之外,通过多年观察与实践发现,“边缘人”大约有以下几类人:
(1)后进生。这些学生基础较差,升学无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不愿参与合作学习,别人讨论和他无关。
(2)优秀者。很多人对此感到很惊讶,此类学生学习优秀,能力强,但是合作意识比较差,很多知识他们可能已经自学或在其他辅导班学过,所以在小组合作中往往我行我素,认为问题过于简单,其他同学不值得和他们讨论。
(3)性格内向者。这些学生沦为“边缘人”和学习成绩无关,只是由于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或者自尊心过强害怕回答错误被别人嘲笑,所以不愿主动交流,久而久之被小组其他同学忽略沦为“边缘人”。
二、“边缘人”存在对于合作学习的危害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既是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学习,更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习惯②。“边缘人”的沉默影响师生教学与学习的情绪,不利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些学生不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导致小组合作不畅,不利于和谐课堂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尊重个体差异维护教育公平,教师责无旁贷。
三、让小组中“边缘人”融入主流的策略
(1)合理分组,注重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分组是前提。化学教师要和班主任沟通对学情摸底,初步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做到男女合理搭配;成绩好、中、差比例适当;对于性格也应该按照外向、内向穿插,人数视班级人数而定,一般以6~8人为宜,不宜过大;对于组员进行编号(按照成绩顺序分为1、2、3、4、5、6号)、分工,设组长、记录员、记分员,职务按照可以轮转。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使用,不能沦为形式;对于所分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查,要及时对组员和组长进行调整。
小组合作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真正的思考者、参与者。因此设计问题要有梯度。
如在探究“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我通过实验让同学完成下表,但是要求完成一个演示实验,组长要对组员进行分工,这杨就可以让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了。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2)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对于成绩较差的后进生,教师要有触发他们去思考问题,如学习《能源的综合利用》一课时,可以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能源。该问题比较简单,是比较基础的问题,且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和生活知识储备完成。这类问题就可让后进生来回答,学生可能会给出:煤炭、石油、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答案。教师对此进一步设问,按照资源的分类,对上述能源进行分类?并给出分类标准:按照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在讲到氢能是我们可以联系到以前的知识点氢气的性质、制作方法,与之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交给“边缘人”中的优秀者。然后给予鼓励、赏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上述小组合作试验演示,实验前要求小组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把握试验步骤通过这种思考,学生不仅会对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而且还能举一反三,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知识得到升华和应用。
(3)把握导向,通过评价引领
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教师要把握导向,及时掌控课堂,鼓励小组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小组讨论;完善小组合作评价制度,鼓励每一个小组及组员都参与竞争中。为此,我制定了:小组按号(1、2、3、4、5、6号)发言和推荐发言相结合;按照难度系数,设置分数,鼓励后进生答题,其中1、2为优生,答题得一分;3、4为中等学生,回答正确得两分;5、6为后进生回答正确得三分,每周进行优胜小组评定;每月进行明星小组评定。设置最佳组合、最佳组员、最合作成员、最佳进步奖等,通过这些制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合作。对于优秀者多写引领,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对于性格内向者要多鼓励,交给他们与别人交流的技巧;对于学困生,要多鼓励,引导他们关注未来。
【注释】
① 徐州市教研室.《“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
② 郑飞.《学进去讲出来》,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27.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中心中学)
【关键词】边缘人 小组合作 个体差异 导向
合作学习是“学讲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学进去和讲出来的重要途径。“小组讨论”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生生交互可以解决的问题①。但是教学中总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沦为“边缘人”,游离于学习主体之外,这应引起化学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对“边缘人”的界定
在化学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有一小部分同学总是游离于教学主流之外,通过多年观察与实践发现,“边缘人”大约有以下几类人:
(1)后进生。这些学生基础较差,升学无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不愿参与合作学习,别人讨论和他无关。
(2)优秀者。很多人对此感到很惊讶,此类学生学习优秀,能力强,但是合作意识比较差,很多知识他们可能已经自学或在其他辅导班学过,所以在小组合作中往往我行我素,认为问题过于简单,其他同学不值得和他们讨论。
(3)性格内向者。这些学生沦为“边缘人”和学习成绩无关,只是由于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或者自尊心过强害怕回答错误被别人嘲笑,所以不愿主动交流,久而久之被小组其他同学忽略沦为“边缘人”。
二、“边缘人”存在对于合作学习的危害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既是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学习,更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习惯②。“边缘人”的沉默影响师生教学与学习的情绪,不利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些学生不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导致小组合作不畅,不利于和谐课堂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尊重个体差异维护教育公平,教师责无旁贷。
三、让小组中“边缘人”融入主流的策略
(1)合理分组,注重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分组是前提。化学教师要和班主任沟通对学情摸底,初步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做到男女合理搭配;成绩好、中、差比例适当;对于性格也应该按照外向、内向穿插,人数视班级人数而定,一般以6~8人为宜,不宜过大;对于组员进行编号(按照成绩顺序分为1、2、3、4、5、6号)、分工,设组长、记录员、记分员,职务按照可以轮转。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使用,不能沦为形式;对于所分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查,要及时对组员和组长进行调整。
小组合作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真正的思考者、参与者。因此设计问题要有梯度。
如在探究“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我通过实验让同学完成下表,但是要求完成一个演示实验,组长要对组员进行分工,这杨就可以让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了。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2)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对于成绩较差的后进生,教师要有触发他们去思考问题,如学习《能源的综合利用》一课时,可以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能源。该问题比较简单,是比较基础的问题,且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和生活知识储备完成。这类问题就可让后进生来回答,学生可能会给出:煤炭、石油、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答案。教师对此进一步设问,按照资源的分类,对上述能源进行分类?并给出分类标准:按照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在讲到氢能是我们可以联系到以前的知识点氢气的性质、制作方法,与之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交给“边缘人”中的优秀者。然后给予鼓励、赏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上述小组合作试验演示,实验前要求小组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把握试验步骤通过这种思考,学生不仅会对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而且还能举一反三,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知识得到升华和应用。
(3)把握导向,通过评价引领
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教师要把握导向,及时掌控课堂,鼓励小组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小组讨论;完善小组合作评价制度,鼓励每一个小组及组员都参与竞争中。为此,我制定了:小组按号(1、2、3、4、5、6号)发言和推荐发言相结合;按照难度系数,设置分数,鼓励后进生答题,其中1、2为优生,答题得一分;3、4为中等学生,回答正确得两分;5、6为后进生回答正确得三分,每周进行优胜小组评定;每月进行明星小组评定。设置最佳组合、最佳组员、最合作成员、最佳进步奖等,通过这些制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合作。对于优秀者多写引领,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对于性格内向者要多鼓励,交给他们与别人交流的技巧;对于学困生,要多鼓励,引导他们关注未来。
【注释】
① 徐州市教研室.《“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
② 郑飞.《学进去讲出来》,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27.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