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生态经济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选择和必然要求,根据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需求以及环境资源特点,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经济教育,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从根本上促进生产方式转变。西部地区生态经济教育首先要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多元化生态经济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正确生态观的高素质生态经济人才;其次生态经济教育是技术教育,要按照技术教育的要求优化其内容,使培养的人才能够解决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具体的技术问题和技术难题,为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生态经济教育;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
2010 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明确到2020 年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加快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两大主题[1]。我国西部地区包括西藏、内蒙、广西、宁夏、新疆、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四川等省区,其中5个民族自治区,27个自治州,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2]。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气候和土壤条件独特、生物物种多样性和旅游资源丰富,是加快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但同时西部地区也存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支持条件薄弱等不利因素,困扰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经济基于生态学、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势,有利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现阶段全面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5]。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西部地区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发展和推广。因此,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经济教育,是现阶段全面推动生态经济发展,落实国家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全面提高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水平,形成驾驭现代经济生产要素的能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加强生态经济教育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生态经济发展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理念,特别是在发展政策制定、战略决策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要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放在重要位置。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传统文化、习俗保持比较好的地区,社区居民中间具有朴素的生态环境观。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上远落后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而且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广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生态经济教育与现阶段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极不对应,无法满足生态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生态经济发展对生态经济教育有着新的要求,西部地区必须根据生态经济发展要求调整生态经济教育发展战略,只有两者达到相对均衡,才能彼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生态经济发展除人的观念和发展理念核心问题外,关键环节是要得到有利的技术支撑,需要通过生态经济教育使其得到广泛的认可、发展和推广。生态经济教育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投资,即对受教育者在教育、培训、信息获得等方面增加投资,培养具有正确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人才和劳动者。因此,西部地区要立足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快生态经济教育,显著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生态经济教育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首先,加强生态经济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和认识水平。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西部地区未得到广泛的认识和发展。对于西部山区,通过加强生态经济教育引导能够农民转变思维方式,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信息产业等,促进产业结构向生态化转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解决因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而造成的土地撩荒问题,并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其次,生态经济教育能够提高人们根据形势变化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6]。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使区域生产分工由经济导向转变为生态导向。同时,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引导农村经济社会冲破二元结构的限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加强生态经济教育,使受教育者挖掘大量与转变以后的经济方式相对应的技术、发展理念等。
第三,生态经济教育能够全面提高生态经济决策者、经营者和参与者的素质,解决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不足与劳动力剩余并存的问题。这一问题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达不到生态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形成的技术性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态经济发展广泛使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高,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从而形成的规模性过剩。农村劳动力不足与劳动力过剩并存成为了由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过程中必须解决和面对的问题,必须通过生态经济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即生态教育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并为生态经济结构转变积蓄力量。因此,生态经济教育成为了西部地区解决劳动力剩余与不足并存问题的核心,成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的主要驱动力。
三、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多元化生态经济教育体系
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和认识水平引起,而解决发展观和认识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生态伦理教育,使受教育者改变其生活方式、消费行为、价值观念[7],树立协调自然观、适度消费观、持续发展观、综合效益观,提高生态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生态经济教育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以中小学、媒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主要教育体系的大众型生态经济教育和以高校为主要教育体系的专业型生态经济教育。
大众型生态经济教育通过生态知识普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民众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全民的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资源观,促进形成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在目前的情况下,大众型生态经济教育具体包括:普及群众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党校教育。普及群众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财富,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8];中小学教育就是在中小学教学中,纳入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让青少年从小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小学生态经济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编制阶段性、层次性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党校教育主要是利用党校资源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生态经济教育,这是目前生态经济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大众型生态经济教育的核心[9]。生态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取决于领导干部能否按照生态经济高效发展的要求进行有效调控。 专业型生态经济教育以高校为主要的教育体系,通过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技术与措施学习,为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管理和技术型人才支持。高校生态经济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受教育者正确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各种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增强对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战略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开展经济生产经营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让受教育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具体状况,明确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优势是本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容量范围内,按照生态规律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四、优化生态经济教育的内容突出技术教育的特点
生态经济是基于生态学、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通过生态教育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采用环保与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技术,关键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技术。因此,生态经济教育必须突出技术教育,解决生态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具体操作标准以及工艺流程等,为生态经济建设涉及到建设单位、地区基本环境条件勘查、评价及综合治理,生态项目立项论证、选择和生态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服务。针对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要求,生态经济技术教育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的法律规范、扶持政策、生态补偿政策;区域生态环境容量计算、优劣势分析与评价技术、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国内外最新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生态产品生产技术、生态产品发展动态分析与预测技术等。这些内容都是生态经济技术教育的重点,直接关系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五、结语
生态经济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面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发展需求强烈的现状以及日益扩大的东西差距,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成为了西部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核心要解决人的认识问题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通过生态经济教育全面提高最活跃的经济发展要素——人的整体素质,使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技术在西部地区得到广泛的认可、发展和推广,促进生产方式由粗放、低效、高成本向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低消耗、低污染转变,全面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地位与战略地位。但是,西部地区目前生态经济教育的水平与生态经济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快生态经济教育进程,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西部地区生态经济教育发展一是要建立起以中小学、媒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主要教育体系的大众型生态经济教育体系和以高校为主要教育体系的技术型生态经济教育体系,确定高校在生态经济教育方面的主体地位;二是要基于发展现代生态经济的要求和突出技术教育的特点优化其内容,培养能够解决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具体的技术问题和技术难题的人才,提升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后凯.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展望.中国财政,2010.19:18-20
[2]李道湘,魏晓东,沈桂萍.西部大开发与西部社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曦,严红,成卓.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度与机制设计[J].天府新论,2012(2):64-70
[4]魏后凯.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展望[J].中国财政,2010(19):18-20
[5]王万山.生态经济理论与生态经济发展走势探讨[J].生态经济,2001(5):14-16
[6]周松,刘水芬,宋宇新.农村生态经济教育发展探讨——以井冈山地区为例[J].井冈山学院学报,
[7]何小英.“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伦理教育.船山学刊,2004(3):156-159
[8]吴晓青.云南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建设绿色经济强省[J].生态经济,1999(6):1-6
[9]李 勐.强化生态教育 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科技信息,2010(27):543-544
(作者单位:1.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2.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关键词:生态经济教育;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
2010 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明确到2020 年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加快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两大主题[1]。我国西部地区包括西藏、内蒙、广西、宁夏、新疆、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四川等省区,其中5个民族自治区,27个自治州,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2]。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气候和土壤条件独特、生物物种多样性和旅游资源丰富,是加快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但同时西部地区也存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支持条件薄弱等不利因素,困扰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经济基于生态学、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势,有利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现阶段全面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5]。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西部地区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发展和推广。因此,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经济教育,是现阶段全面推动生态经济发展,落实国家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全面提高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水平,形成驾驭现代经济生产要素的能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加强生态经济教育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生态经济发展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理念,特别是在发展政策制定、战略决策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要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放在重要位置。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传统文化、习俗保持比较好的地区,社区居民中间具有朴素的生态环境观。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上远落后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而且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广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生态经济教育与现阶段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极不对应,无法满足生态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生态经济发展对生态经济教育有着新的要求,西部地区必须根据生态经济发展要求调整生态经济教育发展战略,只有两者达到相对均衡,才能彼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生态经济发展除人的观念和发展理念核心问题外,关键环节是要得到有利的技术支撑,需要通过生态经济教育使其得到广泛的认可、发展和推广。生态经济教育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投资,即对受教育者在教育、培训、信息获得等方面增加投资,培养具有正确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人才和劳动者。因此,西部地区要立足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快生态经济教育,显著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生态经济教育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首先,加强生态经济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和认识水平。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西部地区未得到广泛的认识和发展。对于西部山区,通过加强生态经济教育引导能够农民转变思维方式,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信息产业等,促进产业结构向生态化转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解决因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而造成的土地撩荒问题,并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其次,生态经济教育能够提高人们根据形势变化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6]。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使区域生产分工由经济导向转变为生态导向。同时,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引导农村经济社会冲破二元结构的限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加强生态经济教育,使受教育者挖掘大量与转变以后的经济方式相对应的技术、发展理念等。
第三,生态经济教育能够全面提高生态经济决策者、经营者和参与者的素质,解决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不足与劳动力剩余并存的问题。这一问题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达不到生态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形成的技术性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态经济发展广泛使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高,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从而形成的规模性过剩。农村劳动力不足与劳动力过剩并存成为了由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过程中必须解决和面对的问题,必须通过生态经济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即生态教育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并为生态经济结构转变积蓄力量。因此,生态经济教育成为了西部地区解决劳动力剩余与不足并存问题的核心,成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的主要驱动力。
三、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多元化生态经济教育体系
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和认识水平引起,而解决发展观和认识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生态伦理教育,使受教育者改变其生活方式、消费行为、价值观念[7],树立协调自然观、适度消费观、持续发展观、综合效益观,提高生态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生态经济教育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以中小学、媒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主要教育体系的大众型生态经济教育和以高校为主要教育体系的专业型生态经济教育。
大众型生态经济教育通过生态知识普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民众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全民的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资源观,促进形成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在目前的情况下,大众型生态经济教育具体包括:普及群众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党校教育。普及群众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财富,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8];中小学教育就是在中小学教学中,纳入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让青少年从小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小学生态经济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编制阶段性、层次性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党校教育主要是利用党校资源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生态经济教育,这是目前生态经济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大众型生态经济教育的核心[9]。生态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取决于领导干部能否按照生态经济高效发展的要求进行有效调控。 专业型生态经济教育以高校为主要的教育体系,通过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技术与措施学习,为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管理和技术型人才支持。高校生态经济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受教育者正确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各种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增强对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战略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开展经济生产经营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让受教育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具体状况,明确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优势是本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容量范围内,按照生态规律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四、优化生态经济教育的内容突出技术教育的特点
生态经济是基于生态学、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通过生态教育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采用环保与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技术,关键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技术。因此,生态经济教育必须突出技术教育,解决生态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具体操作标准以及工艺流程等,为生态经济建设涉及到建设单位、地区基本环境条件勘查、评价及综合治理,生态项目立项论证、选择和生态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服务。针对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要求,生态经济技术教育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的法律规范、扶持政策、生态补偿政策;区域生态环境容量计算、优劣势分析与评价技术、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国内外最新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生态产品生产技术、生态产品发展动态分析与预测技术等。这些内容都是生态经济技术教育的重点,直接关系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五、结语
生态经济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面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发展需求强烈的现状以及日益扩大的东西差距,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成为了西部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核心要解决人的认识问题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通过生态经济教育全面提高最活跃的经济发展要素——人的整体素质,使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技术在西部地区得到广泛的认可、发展和推广,促进生产方式由粗放、低效、高成本向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低消耗、低污染转变,全面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地位与战略地位。但是,西部地区目前生态经济教育的水平与生态经济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快生态经济教育进程,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西部地区生态经济教育发展一是要建立起以中小学、媒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主要教育体系的大众型生态经济教育体系和以高校为主要教育体系的技术型生态经济教育体系,确定高校在生态经济教育方面的主体地位;二是要基于发展现代生态经济的要求和突出技术教育的特点优化其内容,培养能够解决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具体的技术问题和技术难题的人才,提升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后凯.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展望.中国财政,2010.19:18-20
[2]李道湘,魏晓东,沈桂萍.西部大开发与西部社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曦,严红,成卓.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度与机制设计[J].天府新论,2012(2):64-70
[4]魏后凯.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展望[J].中国财政,2010(19):18-20
[5]王万山.生态经济理论与生态经济发展走势探讨[J].生态经济,2001(5):14-16
[6]周松,刘水芬,宋宇新.农村生态经济教育发展探讨——以井冈山地区为例[J].井冈山学院学报,
[7]何小英.“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伦理教育.船山学刊,2004(3):156-159
[8]吴晓青.云南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建设绿色经济强省[J].生态经济,1999(6):1-6
[9]李 勐.强化生态教育 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科技信息,2010(27):543-544
(作者单位:1.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2.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