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实行自主择业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问题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高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提出了高校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教育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设想和计划,是结合了自身情况及现实约束因素后,对各种可能的选择和机会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这一概念最早是一百多年前由美国的职业规划教育家弗兰克·帕森斯提出来的。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大学多年来实行的是国家统包统分的政策,因此对职业规划的研究很少。实行自主择业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被称为“世上最难就业季”。而据《人民日报》报道,2014年毕业生人数将增加28万人,达到727万人之多。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固然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专业的设置以及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有关,但也与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和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不够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的要求。职业规划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原则,它强调“以人为本”。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大学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来开展,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职业规划教育无疑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都是不一样的。加之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准确,这就需要学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帮助大学生进行具体的评估,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挖掘自身潜力,扬长避短,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同时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自我,将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自己将来能较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否能与人很好地沟通和相处等,往往也是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内容,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职业规划教育的。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刚刚起步不久,尽管相对过去而言,不管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教育水平,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水平还比较低
与发达的西方国家较为完善的职业规划理论水平相比,我国职业规划的理论水平相对还是较低的,对职业规划教育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论述。这是由于我国高校重视程度不足,加之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因而无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反过来,理论的缺乏又使职业规划教育实践受到制约,因此只能照搬国外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创新性不强。
2.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我国还有不少高校没有真正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课程。即使开设了这类课程,有些学校也只是把它作为一门无关紧要的选修课而已。另外,有些高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也比较晚,到大三或者大四,等到学生快毕业了才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给学生做个培训,这样的培训当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大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理念,对将来的职业规划缺乏长远的考虑。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从上大学的那一天起,因为确定了所学的专业,因此毕业后的就业也已经是确定好了的,没有必要再去规划什么。有的人所学专业是父母亲帮忙定好的,上了大学后,当发现所学的专业和自己想象的大相径庭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得过且过,对职业规划更是不当回事。有的人则是对职业规划教育不理解,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面试指导或培训。加之学校缺乏引导,部分大学生自然而然就对职业规划淡漠了。
4.缺乏专业的优秀教师
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学科,从事这门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是受过专门培训的优秀人才。由于目前高校并没有相关师资培养,导致师资欠缺。为满足教学需求,不少高校只能从别的专业抽调部分教师兼任,甚至只能由班主任或是年级辅导员充当。这些教师虽然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毕竟没有受到过良好的专业训练,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而且培训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大都只能对学生进行一些就业形势的介绍和分析,解答学生对国家一些就业政策的疑问,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无法满足当今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
5.缺乏完备和规范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国家并没有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制定具体的指导原则和目的要求。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目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就只能由高校自行设置和承担,这些课程设不设置?如何设置?什么时候设置?都由高校自行决定。如何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经过学习后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些都是在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
1.完善和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1)国家应制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统一教学纲要和指导原则并出台相应政策。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抓得越早越好。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职业规划教育过程间断化、体系单一化、认识片面化、指导粗放化的弊端,使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连续化、体系多样化、认识全面化、指导细致化。实践证明, 那种从小学到大学, 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往往使得学生们从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方向; 而仅仅在大学阶段,甚至只是在毕业前夕,才给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就会使学生因为缺少充分的心理准备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从中学阶段就抓起。最近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考方案改革措施,提出高考将分为技术型和技能型高考,这其实就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分流和指导的一种改革尝试。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优势,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进行规划,逐步发现和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对将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进行设计,以便和高中以及大学的职业规划衔接,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设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和研究机构。设立专门的机构,可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改变过去那种零散、应付式的职业规划教育。该机构应该集规划设计、实施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及时解决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还可以解决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理论水平较低的问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认真探索在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规划的路子。
(3)积极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社会体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如果单靠国家教育部和高校是难以完成的,因为这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应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引起的各种职业变化。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家长、大众传媒等全社会的支持与合作。政府要参与其中,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教育主管部门,认真实施相关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政策,为高校、用人单位搭建起一个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与此同时,要发挥好企业等用人单位在职业规划教育当中的作用。因为在社会实践方面,用人单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走出去的机会,让他们提前接触社会,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只有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把这个事情办好。
2.应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项教育的必备内容认真抓好
(1)从观念上改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有可无的理念。高校应把职业规划教育列入大学生的必修课当中,使大学生对这项教育足够重视。如果把高校比作企业,那么大学生就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产品的质量就必须过硬。高校应该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对职业规划教育给予充分的保障。作为教育的主体,要积极与政府、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互相配合,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使学生能得到较好的职业规划指导,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2)改革职业规划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倡导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要改变过去那种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的简单教学模式。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很快,有自己的主见。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讨论;或者模拟职场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或者走出去,让学生在社会上得到真正的锻炼等等。
(3)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除了要制定大众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外,在后期的职业规划教育中,高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兴趣爱好、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以及不同的性格特征,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供学生进行选择,这样职业规划教育就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分阶段对学生实行职业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始终贯穿大学的整个过程,但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如何在大学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的四年中,每一年的侧重点都应该是不同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大学有一种新鲜感,而且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所学的专业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时候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以灌输职业规划教育的意识和理念为主,同时可以让有经验的老师或师兄、师姐介绍自身的一些成长经历,特别是发挥榜样作用,使他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与此同时,让他们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二年级,经过一年的职业规划训练,学校和学生对自身的性格特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应该制定具体的训练方案,按照方案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要进一步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自我认知,要摸清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大学三年级,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对先前制定的职业规划方案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不断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让他们有意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大学四年级是大学的最后一年,要让学生了解当年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求职技巧,安排好他们的实习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思想很容易出现波动,这时候一定要和学生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加强个体辅导,帮助他们及时进行自我调适,使他们能顺利地度过大学的最后阶段,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它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过去那种靠临时请一些非专业的老师来应付教学的做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一定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规划专业教师队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首先,可以引进专业的职业规划方面的教师和专家,以补充高校职业规划的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强现有的有志于参与职业规划方面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送他们出去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职业规划培训师,到学校给学生做一些相关培训,这样同样可以弥补高校师资力量的不足。
3.学生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做好职业规划的自我定位
大学生作为职业规划受教育的主体,其自我正确的定位也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要配合学校通过自我评价体系和专业的测试,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和职业兴趣。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自身的思想动态,寻求他们的帮助,使自身拥有健康的择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要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爱好,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求职之路打好基础。最后,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只有把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
四、小结
大学生就业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科学、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而这有赖于包括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孙静月.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3]刘雪冰.对国外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状况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
[4]刘荣军.关于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5]刘冬.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教育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设想和计划,是结合了自身情况及现实约束因素后,对各种可能的选择和机会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这一概念最早是一百多年前由美国的职业规划教育家弗兰克·帕森斯提出来的。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大学多年来实行的是国家统包统分的政策,因此对职业规划的研究很少。实行自主择业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被称为“世上最难就业季”。而据《人民日报》报道,2014年毕业生人数将增加28万人,达到727万人之多。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固然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专业的设置以及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有关,但也与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和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不够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的要求。职业规划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原则,它强调“以人为本”。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大学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来开展,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职业规划教育无疑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都是不一样的。加之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准确,这就需要学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帮助大学生进行具体的评估,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挖掘自身潜力,扬长避短,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同时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自我,将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自己将来能较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否能与人很好地沟通和相处等,往往也是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内容,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职业规划教育的。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刚刚起步不久,尽管相对过去而言,不管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教育水平,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水平还比较低
与发达的西方国家较为完善的职业规划理论水平相比,我国职业规划的理论水平相对还是较低的,对职业规划教育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论述。这是由于我国高校重视程度不足,加之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因而无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反过来,理论的缺乏又使职业规划教育实践受到制约,因此只能照搬国外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创新性不强。
2.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我国还有不少高校没有真正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课程。即使开设了这类课程,有些学校也只是把它作为一门无关紧要的选修课而已。另外,有些高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也比较晚,到大三或者大四,等到学生快毕业了才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给学生做个培训,这样的培训当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大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理念,对将来的职业规划缺乏长远的考虑。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从上大学的那一天起,因为确定了所学的专业,因此毕业后的就业也已经是确定好了的,没有必要再去规划什么。有的人所学专业是父母亲帮忙定好的,上了大学后,当发现所学的专业和自己想象的大相径庭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得过且过,对职业规划更是不当回事。有的人则是对职业规划教育不理解,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面试指导或培训。加之学校缺乏引导,部分大学生自然而然就对职业规划淡漠了。
4.缺乏专业的优秀教师
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学科,从事这门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是受过专门培训的优秀人才。由于目前高校并没有相关师资培养,导致师资欠缺。为满足教学需求,不少高校只能从别的专业抽调部分教师兼任,甚至只能由班主任或是年级辅导员充当。这些教师虽然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毕竟没有受到过良好的专业训练,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而且培训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大都只能对学生进行一些就业形势的介绍和分析,解答学生对国家一些就业政策的疑问,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无法满足当今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
5.缺乏完备和规范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国家并没有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制定具体的指导原则和目的要求。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目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就只能由高校自行设置和承担,这些课程设不设置?如何设置?什么时候设置?都由高校自行决定。如何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经过学习后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些都是在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
1.完善和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1)国家应制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统一教学纲要和指导原则并出台相应政策。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抓得越早越好。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职业规划教育过程间断化、体系单一化、认识片面化、指导粗放化的弊端,使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连续化、体系多样化、认识全面化、指导细致化。实践证明, 那种从小学到大学, 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往往使得学生们从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方向; 而仅仅在大学阶段,甚至只是在毕业前夕,才给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就会使学生因为缺少充分的心理准备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从中学阶段就抓起。最近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考方案改革措施,提出高考将分为技术型和技能型高考,这其实就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分流和指导的一种改革尝试。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优势,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进行规划,逐步发现和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对将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进行设计,以便和高中以及大学的职业规划衔接,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设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和研究机构。设立专门的机构,可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改变过去那种零散、应付式的职业规划教育。该机构应该集规划设计、实施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及时解决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还可以解决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理论水平较低的问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认真探索在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规划的路子。
(3)积极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社会体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如果单靠国家教育部和高校是难以完成的,因为这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应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引起的各种职业变化。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家长、大众传媒等全社会的支持与合作。政府要参与其中,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教育主管部门,认真实施相关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政策,为高校、用人单位搭建起一个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与此同时,要发挥好企业等用人单位在职业规划教育当中的作用。因为在社会实践方面,用人单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走出去的机会,让他们提前接触社会,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只有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把这个事情办好。
2.应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项教育的必备内容认真抓好
(1)从观念上改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有可无的理念。高校应把职业规划教育列入大学生的必修课当中,使大学生对这项教育足够重视。如果把高校比作企业,那么大学生就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产品的质量就必须过硬。高校应该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对职业规划教育给予充分的保障。作为教育的主体,要积极与政府、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互相配合,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使学生能得到较好的职业规划指导,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2)改革职业规划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倡导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要改变过去那种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的简单教学模式。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很快,有自己的主见。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讨论;或者模拟职场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或者走出去,让学生在社会上得到真正的锻炼等等。
(3)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除了要制定大众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外,在后期的职业规划教育中,高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兴趣爱好、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以及不同的性格特征,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供学生进行选择,这样职业规划教育就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分阶段对学生实行职业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始终贯穿大学的整个过程,但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如何在大学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的四年中,每一年的侧重点都应该是不同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大学有一种新鲜感,而且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所学的专业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时候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以灌输职业规划教育的意识和理念为主,同时可以让有经验的老师或师兄、师姐介绍自身的一些成长经历,特别是发挥榜样作用,使他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与此同时,让他们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二年级,经过一年的职业规划训练,学校和学生对自身的性格特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应该制定具体的训练方案,按照方案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要进一步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自我认知,要摸清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大学三年级,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对先前制定的职业规划方案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不断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让他们有意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大学四年级是大学的最后一年,要让学生了解当年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求职技巧,安排好他们的实习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思想很容易出现波动,这时候一定要和学生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加强个体辅导,帮助他们及时进行自我调适,使他们能顺利地度过大学的最后阶段,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它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过去那种靠临时请一些非专业的老师来应付教学的做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一定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规划专业教师队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首先,可以引进专业的职业规划方面的教师和专家,以补充高校职业规划的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强现有的有志于参与职业规划方面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送他们出去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职业规划培训师,到学校给学生做一些相关培训,这样同样可以弥补高校师资力量的不足。
3.学生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做好职业规划的自我定位
大学生作为职业规划受教育的主体,其自我正确的定位也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要配合学校通过自我评价体系和专业的测试,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和职业兴趣。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自身的思想动态,寻求他们的帮助,使自身拥有健康的择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要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爱好,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求职之路打好基础。最后,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只有把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
四、小结
大学生就业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科学、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而这有赖于包括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孙静月.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3]刘雪冰.对国外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状况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
[4]刘荣军.关于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5]刘冬.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