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蒙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蒙语文教材中,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蒙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蒙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让学生通过比较反衬,来发现文中人物的美與丑,在不断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在初中蒙语文教学中,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不同的角度上各自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鉴赏、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作者在刻画菲利普夫妇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自然地表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当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赚了大钱的时候,认为于勒是“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人”“他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而当于勒又成为了穷光蛋时,又变成了“决不会有出息的”“这个东西”“流氓”;当菲利普夫妇盼望着发财的于勒快些回来时,于是他们一家在海边散步,菲利普太太是安详地用手挽着丈夫的胳膊,而发现于勒穷困潦倒时,先是惶恐,浑身发抖,之后是马上镇定,指挥着全家安全地避开了于勒。就是这几处看似好笑的言谈举止,在我们的印象中已出现了既可鄙又可怜的人物形象。
  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还有许多,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在蒙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想象中体会文学作品美的意境。
  三、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我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品味语言是解读一切文本的关键,也是打开文章奥秘之门的钥匙。因此,蒙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品味领悟语言的能力呢?
  1.反复推敲传神词语
  众所周知,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并反复推敲,力求传神。传神词语的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既写出了秋天的季节特点,又描绘出落叶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真琢磨,反复推敲,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用心品味优美句子
  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诗歌中典型的对称美:“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句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作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把天上堆叠的云彩比作是海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景观。
  3.仔细琢磨个性对话
  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细致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加深对课文主旨的领会。所以作为蒙语文教师,应切切实实地走回到蒙语文最初的意义上来,引领学生品味语言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在语言中感受人文之美,感受母语之美,既提高他们对文本解读能力,又使蒙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蒙语文味。
  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蒙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蒙语文的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总之,在蒙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只要我们每个蒙语文教师具备浓厚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创设适宜的审美情境,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广泛通过合适的途径,全方位地开展审美教育,一定能够把各种不同形态的美如春风吹拂到学生的心里,如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如阳光洒满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审美创造,促进人格的完善。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树立服务意识  教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目的大多是为了升学和考试,这让教师和家长往往过多注重学生的成绩,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小学语文教育也要让学生在知识的收获中提高自身的人文性思想情感,让学
教育改革的基础是中小学教育改革,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是中学教育改革的龙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尤其进入21世纪,普通高中教育如何适应目前形势,准确地进行人才定位,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江西省、山西省、天津市实验的基础上,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
乡村振兴的实施,需要知识过硬的高素质农民作为人才储备和支撑,所以新时代语境下,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只有合理规划,做好基础设计,分工协作、统一领导,加大乡村职业教育的扶持力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对化学品进行有效的管理,预防、遏制重大灾害的发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管理现状进行了比较,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教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本文主要探讨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操作方法、该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导学案提高课堂有效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