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从哪儿来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va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常识,解题必备,万一穿越,更用得着
  如果有一天,你穿越回了古代,睁开眼看到身边的人,张嘴想叫人家过来,你知道应该怎么称呼对方吗?用电视剧和穿越小说里学来的“知识”,八成会出丑。
  古人信奉“在家从父”,父亲的地位不言而喻。假如你穿越回了古代,成了别人家的孩子,首先得知道怎么称呼父亲!
  对于父亲,最古老的口头称呼就是一个“父”字。如果你穿越到东汉末年之前,比如汉武帝时代,见了老爷子,张嘴恭敬地叫一声“父”就可以了,这算当时比较普遍的称呼。另外,叫“翁”或者“公”也行,这两种称呼也很常见。
  很多人说了,现在我们大多是用两个字来称呼人的啊,像“爸爸”“妈妈”“大哥”“阿姨”,单叫一个“父”“翁”多别扭?没事儿,真穿越过去,你很快就会适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了。实在适应不了,一定要用两个字来称呼家长的话,汉末之前,建议你叫“亲父”“亲母”——注意,和现在的“父亲”“母亲”正相反哦。要不,你就把穿越时间再往后倒腾倒腾,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那段时间,古代最流行的助词“阿”就上台蹦跶了。
  “阿父”“阿翁”“阿公”,怎么样,这样叫父亲,感觉顺口多了吧?不过别着急,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个很奇妙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在这时候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对父亲的称呼。
  为什么呢?“五胡乱华”你听说过吗?北方游牧民南下,大量中原人口越过长江,使得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民族和语言都混杂融合在了一起。具体到对父亲的称呼,你可以继续坚持叫“阿父”“阿翁”“阿公”,但更流行的叫法是“阿耶(爷)”“阿爹”“爸爸”。
  “耶”和“爷”在当时是同音同义字,写哪个都可以。在唐朝,对父亲最普遍最流行的称呼就是“阿耶(阿爷)”“耶耶(爷爷)”了,一些学者认为这个词来源于鲜卑语或者其他北方游牧民族。“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下能明白为什么《木兰诗》里头木兰会管父亲叫“阿爷”了吧!
  也许你会问,古装片里不是经常管父亲叫“爹”嘛,怎么一直没说起“爹”这个称呼?你要是穿越到宋以后的朝代,可以放心地叫“爹”。这个称呼有记载说来源于古羌族,也是从汉末三国开始出现的,到了宋朝以后才广泛流行开。
  至于我们现在最常用的“爸”,它在文献里的出现时间和“爷”“爹”基本一致。一些学者认为这原本是东南土著民族对父亲的称呼语,慢慢地融入了汉语里。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在最古老的汉语当中,“父”这个字本来就念“bɑ”,而且很多人也是从生下来就管父亲叫“bɑbɑ”。后来语言演化,“父”字的读音变了,人们对自己生身父亲的称呼却不能随意变,于是根据形声原则,又创造了一个新字,“爸”的上半部分代表字义,下半部分代表读音。这个新字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大致也应该是在南北朝时期,然后一直用到今天。
  好了,掌握了“父”“翁”“公”“爷”“爹”“爸”这六个常用称呼语,如果你真的穿越到了古代,站在父亲面前,基本上不会叫错挨打了。不过这些都是“当面称呼”时使用的,如果你面对的是亲戚朋友外人,说话时提到自己的父亲,该怎么叫呢?
  “我爸”“我爹”?这太没文化了。古代普遍的叫法是在称呼前加一个“家”字。比如“家父”“家君”“家尊”“家严”,也有称“太公”“大君”的(古代“太”和“大”往往被视为同一个字)。至于“先君”“先严”是对已过世父亲的称呼,可不能乱用。
  至于跟人说话时要提到对方的父亲,古代称呼里有一句顺口溜很管用:“家大、舍小、令外人”,也就是称呼自家长辈时,前面加“家”字;称呼自家晚辈时,前面加“舍”字,如舍弟、舍侄;称呼别人家的人,前面加“令”字。所以,称呼对方父亲,用得最多的是“令尊”,“尊君”“尊公”“尊翁”“尊大人”也很常见。
  哦,这个“大人”可不是称呼官老爷。我再多说几句,明朝以前,子女可以当面管父母长辈叫“大人”,但这一般是在比较严肃隆重的场合。至于称官员为“大人”,最开始是一种特别明显的阿谀奉承,意思就是死皮赖脸地表示“您对我就像是父亲一样重要”。不管被叫人的感觉怎么样,旁观群众肯定会觉得肉麻,但这是官场风气嘛,伸手不打笑脸人。到明清时,管官员叫“大人”居然比较流行了,大家也就不当回事了。
其他文献
对皇帝的称呼  随便找一部号称“古装宫廷大戏”的电视剧来看,“朕要喝水”“替朕更衣”“朕喜欢你”……诸如此类的台词不绝于耳。在古代,皇帝真的是“朕”不离口的吗?当然不是了。  史官们写史书时,喜欢按照礼制加工帝王的言论,使之尽量往“朕”“孤”“寡”上靠拢。但事实上,从秦始皇到“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翻看一些直接引用他们说的话、写的便条的资料可以发现,在不那么严肃的非正式场合,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就
般认为,中国思想史上,是庄子最早提出了“人当自由”这一哲学命题。学者们根据《逍遥游》被列为《庄子》首篇推断,“自由”(“逍遥”)或许是庄子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宋代诗人黄庭坚就曾赋诗云:“漆园(庄子曾任漆园吏,此处代指庄子)著书五十二,致意最在逍遥游。后来作者逐音响,百一未必知庄周。”  那么,庄子哲学中的自由究竟是什么?当然不是现实中的生杀予夺、为所欲为。从《庄子》全文看,庄子始终把自由视为人的本
美国民谣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摘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一度引起舆论哗然,似乎中国民众对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歌手/诗人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他引发的反响甚至超过了以往的几届。其中既有社会的质疑,又有学界深深的思考。  对于鲍勃·迪伦获奖,人们的疑惑自然就是一位歌手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实上,鲍勃·迪伦于1996年和2006年两次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时至今日,“陪跑多年”
名校自主招生一直备受关注,而今年首次安排在高考之后,想要报考名校自主招生的同学们,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呢?3月6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15年自主招生方案。  清华自主招生测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分别在6月10日和16、17日两天进行,6月22日公布认定结果。招生简章中取消了以往的“校长推荐”,考生报名一切凭高中三年实际成绩和成就、潜质“说话”。初试科目要求考生无论文理科,都必考“数学与逻辑”,复试还将包括
以下文字,滋滋冒油,散发不可抗拒的肉香。两千字不到,带来的效果完全不输“深夜报复社会”的高清美食照。如果说“做菜”的画面是一步一步写出来的,那么香味又来自哪里?是“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是“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口水的声音”?  这些文字,要送给刚过完年的“吃货”们——经过好吃好喝好睡的寒假,你们的胃口还好吗?如今人人乐得称自己为“吃货”,爱吃,一天到晚想着吃,除了吃什么也不想——这简直是婴儿,
世界上靠酒标找到卖点并且大获成功的恐怕也只有木桐酒庄了.而这一创意来源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商业巨子——菲利普男爵。1924年,木桐酒庄有了第一个专业级的酒标,该酒标一直沿用到1944年,这段时期是木桐酒庄开始走向成功的发展期。所以,菲利普男爵采用了一种让客户便于认知酒庄的方法:固定不变的标志,让人看一眼便知。然而自1945年开始,一直到2016年的72个年头里,木桐酒庄依据当时菲利普男爵定下的规矩:
有人说,人生要读三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固然有其道理,但如果就此认为这三者乃并驾齐驱的关系,甚至将读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凌驾于读有字之书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  读有字之书不仅是读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后两者的终极归宿!是所谓始于斯终于斯矣!  读有字之书是读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的基石。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有字之书的阅读量,是无法体味无字之书的奥妙与心灵之书的内涵的,就好比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物質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这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但也带来了选择的困惑:可选的商品多了,应该选哪款?可读的书刊多了,到底选哪种?可走的路多了,到底该选哪条?……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第十八届雅加达亚洲运动会于2018年8月18日正式开幕。《炉石传说》《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国际版(AOV)》等六款游戏首次以表演项目的形式登上亚运赛场。  中国电竞国家队参加了其中的3项比赛。电竞国家队的主教练李托表示,为国出征亚运会“就是一个奇迹”!  2017年,电子竞技成为国际奥委会“认证”的体育项目,而在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也将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尽管电竞产业发展如此迅速,但电竞
鲁迅的文章都很难读懂,比如《拿来主义》。读了对我们的议论文写作有何帮助呢?  鲁迅的文章有着强大的理性力量,幽默而深刻,但是同学们不易理解。《拿来主义》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是一篇经典的議论文。文章深入浅出、耐人寻味,也为议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首先,议论文的观点要鲜明。  文章究竟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要有破有立,“破”,即批驳错误观点;“立”,即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