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争议与思考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b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货币具有功能角色类货币化、价值支撑共识化、发行交易去中心化、高度匿名化等特征,目前,各国对于认定明确区别于虚拟财产形式的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的态度尚存在差异.我国司法实践对虚拟货币的合法性、法律属性、相关民事行为效力等方面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从同案不同判的现状看,否定虚拟货币交易相关民事行为或法律关系的效力,并非实现个案公平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佳路径,反而可能会诱导通过诉讼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发生.因此,如何顺应财产权客体的扩张趋势,搁置虚拟货币作为财产权客体的"物债"之争,承认虚拟货币的虚拟财产属性,规范相关法律的适用,构建基于私法语境下的财产权规则是维护法律的安定性、促进区块链技术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其他文献
恢复高考以来,以考试招生制度为导引,我国高考命题不断改革,大致经历了“高考命题的改革酝酿期”,“以地方试点为发端的初步探索期”,“以高考内容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推进期”以及“高考命题改革的深入突破期”四个阶段.在改革过程中,高考命题通过考试目标体现招考政策,进而引发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高考命题逐渐实现从经验命题向以教育测量为指导的科学化命题转变.新时代,高考命题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体现育人为本的理念.
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前夕,丰臣秀吉遣使马尼拉,要求菲律宾的西班牙人遣使朝贡.1592-1594年双方围绕着纳贡称臣与否的不同政治诉求先后三次相互遣使致信,其中不乏谎言与欺骗.1594-1596年西班牙方济各会士在日本的传教活动取得迅速进展,这似乎意味着双方外交关系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1596年“圣菲利普号事件”和1597年“二十六圣人殉教事件”使得双方的外交关系瞬间跌入冰点.1597年西属菲律宾遣使赴日交涉,但却迎来丰臣秀吉的强硬回复.西属菲律宾不仅对此无可奈何,甚至直到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乃
本文使用2002年和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中国简略生命表和中国健康长寿纵向研究数据(CLHLS),运用Sullivan提出的基于时期生命表而建立的平均预期寿命和残障预期时间的计算公式,分析了2002-2018年中国老年人残障预期时间的变动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将变动差异分解为生存概率增量效应和残障率减量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老年人的残障预期时间呈明显的压缩趋势,男性老年人的预期余寿由2002年的17.91年上升到2018年的18.87年,残障预期时间由1.63年减少到1.36年;女性老年人的预期余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