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意识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48-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践和深入,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一致通过。素质教育不同于原来的应试教育,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例如,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學内容设置等,而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家教委在九十年代初期(1992年)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第一次对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纲》指出: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这个要求的提出是基于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总结了国内外数学改革的经验,适应了当代教学改革的需要。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呢?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同仁斧正。
  1注意把有关内容同实际问题或具体活动联系起来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或者具体的活动通常是作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分析问题的一种工具,这从学生学习方面来说,的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但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目标下,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知识和实际问题的联系,使他们了解知识的来源以及知识最终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应该将之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时,就要注意将数学知识与概念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具体的活动联系起来,不仅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和具体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还要透彻理解相关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采用。
  例如,在教学有关倍数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创建一种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第一行摆2个小方块,第二行摆4个小方块,可以说,第二行的小方块数是第一行的2倍,也就是说4是2的2倍。第三行再摆6个小方块,第三行的方块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初步地理解了什么是倍,怎样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学会解答与倍数有关的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做更深层次的引导,让学生将问题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如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生活,看看那些可以用倍数的形式表示。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后,会发现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倍数表示,如学校学生人数和班级人数之间关系等。这样经常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他们能够逐渐形成用数学方法来看待问题的能力。
  2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
  知识是从生活实践中高度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最终将应用于生活。数学尤其如此,数学知识中很多概念和原理都是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原型的。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必要让学生重新去经历知识发现的细致过程,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该让他们对此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让学生在经历将现实的生活现象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现象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例如,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为了增加知识的具体性和形象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我给学生留下课外作业,让他们自己去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且分别算出班级中女生的平均身高、男生的平均身高以及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并且得出这几个结果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直接通过计算就得到的结果,还需要通过实际测量得出相关数据,然后将收集的数据根据统计学知识进行分组,最好再经过观察、计算得出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让学生学习到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在实际中进行了运用,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有很多种形式,包括动手操作,实地考察测量等。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他们体会到知识和实践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如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自己家中客厅的长与宽,量一下桌椅等家具的尺寸,或者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课本的尺寸。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和学习中处处充满可数学,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再如在学习学习“平均数问题”“工程问题”等典型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举一些学生周围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些铁路的建设、小区的建筑等。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阅历等编数学题。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灵活地掌握并运用了数学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此,我只是提出了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总结,当然,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生活情趣 【Abstract】mathematics is life, only we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44-02  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身上的责任是艰巨的,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怎样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这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话题。当前,我国的基本教育正由应试教育想素质教育转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要
期刊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许志平:大连市建设学校工民建专业专职教师,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从教5年,讲授《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组织》,《平法识图实训》,《CAD绘图实训》等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二作者 王有金,裴园园,大连市建设学校工民建专业专职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讲授《施工技术》,《施工实训》,《平法识图实训》,《施工测量》,《档案实训
【摘要】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工具,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及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精练性、抑扬顿挫和生动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Abstract】the language is the main means of transfering information ,and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47-01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而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 心智活動过程。 而数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50-02  〔背景〕: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们实践着新课改带来新理念。真切地感受到机械制图课堂的动感和鲜活,我们看到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的探究和争鸣,学生在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增长智慧。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基础差,底子薄,在初中阶段只接触过平面几何,没有深入学习立体几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48-02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开展,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对于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并通过知识动态化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索乐趣,使之对数学知识体系有更完善的了
期刊
【摘要】小数数学教材设计了一幅幅富有儿童情趣并渗透着数学文化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它使理性数学问题感性化,抽象数学问题具体化,深奥数学问题通俗化。利用数学教材情景图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关键词】主题图; 探究【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