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因此,教师能否从中学生特定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了数学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兴趣 能力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是可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下面就个人的体会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正确评价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语言、思辩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
二、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学科的特点,常常给学生以古板、严厉的印象,若在教学中又总是板着面孔,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很紧张,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很远。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产生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学习数学丧失兴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极大的热情,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转变为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三、数学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们常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数学美。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但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与欣赏却不尽相同,这要依靠教师对美的挖掘与展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揭示问题的新颖或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问题时,应使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小结时,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洁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数学中逐渐进行“数学美”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平时做的练习题大多都是经过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尽管有的问题题材来源于实际生活,但是大部分通过精加工以后都变成了纯粹的“应用题”模型。实际上编题者(老师)代替学生完成了从实际生活中收取信息这一过程,学生只要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复制”到模型中去就能够解决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或者只是对现实问题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千万不要“浓缩”成百分之百的纯数学问题。这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提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亚茹,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J],学习导刊,2012(5)
[2]李桂芳,试论高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数学教学研究,2010(9)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兴趣 能力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是可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下面就个人的体会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正确评价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语言、思辩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
二、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学科的特点,常常给学生以古板、严厉的印象,若在教学中又总是板着面孔,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很紧张,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很远。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产生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学习数学丧失兴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极大的热情,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转变为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三、数学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们常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数学美。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但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与欣赏却不尽相同,这要依靠教师对美的挖掘与展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揭示问题的新颖或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问题时,应使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小结时,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洁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数学中逐渐进行“数学美”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平时做的练习题大多都是经过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尽管有的问题题材来源于实际生活,但是大部分通过精加工以后都变成了纯粹的“应用题”模型。实际上编题者(老师)代替学生完成了从实际生活中收取信息这一过程,学生只要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复制”到模型中去就能够解决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或者只是对现实问题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千万不要“浓缩”成百分之百的纯数学问题。这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提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亚茹,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J],学习导刊,2012(5)
[2]李桂芳,试论高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数学教学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