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大为减少。可在文言文教学中,“满堂灌”、“满堂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不容易理解文言文,而且囿于考试,生怕漏讲了某个知识点,在课堂上仍然是逐段逐句地翻译和分析。本该属于学生读背的时间几乎全部占用了,读背只是成了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种点缀,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遗憾。
读背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读书把读背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从学龄开始就要求反复地不断地读,从各种启蒙读物一直读到“四书”、“五经”。白居易、欧阳修从小就背诵了大量的诗文;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能背诵好几部书,其中《古文观止》这部书的两百多篇散文,他背得尤熟。目前教科书里面的文言文大多要求背诵,即使是没有要求背诵的,也明确要求“熟读”。可以说,这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所作出的一大改革,也是一大进步。
一、读背的作用
1.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千年古训道出了读背作为语文教学手段之根本真谛。朱熹主张:“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些话道出了反复诵读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学生读得多了,久而久之,先前不太懂的地方,就会无师自通,就能达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境界。
2.有助于培养语感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背多了,语感增强了,说话、写文章都容易通顺。”多读多背可以习得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就可以内化为能力。读背能不断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诵读,或驱遣想像、联想,感知逼真形象;或情动于中、形之于声,表达喜怒哀乐;或鉴赏玩味、揣摩比较,意会文本主旨。我国的语言文字是最美的文字,它具有音色、音高、音强、音长的变化优势,又有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的语言美感,因而通过诵读能传情达意,体会到意境之高妙。如果说,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那么语感教学就要抓读背。
3.有助于积累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里,突出了学习语文积累语言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揭示了没有语言的积累就不会有深刻的感悟,没有深刻的感悟就不会有正确的运用。因此积累语言是学习语文最基础又最重要的要求。语言的储备需要“读”“背”来实现,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为诵读教学建构了很好的平台。在反复诵读中,字词句段篇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大脑仓库,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语言丰富了,也有助于说、写能力的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把读背落到实处
1.切实转变观念
多读多背一些名篇佳作,既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又可增强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开阔知识视野。文言文的教读,固然需要作些讲解,但更重要的是读和背。其实,对于古文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教师没必要一一作分析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去感悟、去理解。只有在学生反复读背后仍不能化解疑难的情况下,教师才有必要去作些适当的讲解。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课文分析,而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熟读,那么这些分析就很难让学生消化、吸收,很难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解。
2.激发学生读背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读背古文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多讲名人诵读成才的事例,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读背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对要求读背的语言材料的重要性、趣味性、规律性,以及美感特征作必要的“点拨”与引导,以唤起学生朗读背诵的欲望、信心和热情。如让学生在听诗词背景故事之后再读背,学生肯定会兴趣盎然。另外,教师还要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诵读,避免单调枯燥,努力使学生感到读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如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在游戏活动中读,听教师示范读,运用多媒体教读,等等。即使是在一堂课内,也要形式多样,如默读、朗读、背诵,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老师读、学生读,全文读、部分读,等等。
3.教给学生读背的方法
读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1)理清层次法。任何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都有其内在的行文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这个思路。思路把握了,也就从宏观上把握了全文的纲。教师可以把这个“纲”板书出来,学生则根据这个“纲”来背记。(2)感知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读背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3)创设情景法。巧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设置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直观画面来背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李白的《望天门山》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其内容制成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描绘的次序识记背诵。(4)配乐背诵法。对一些抒情性美文,可利用学生喜欢唱歌的天性,鼓励他们打破思维的定势,激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用自己喜欢的乐曲为这类课文配乐。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用歌曲《读书郎》的曲调唱刘禹锡的《陋室铭》;可用歌曲《生日歌》的曲调唱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陆游的《游山西村》等课文。
总之,读背是文言文教学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无论语文教学怎样改革,读背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对学生要有读背的要求,要把读背教学纳入语文教学的检查管理之中,从严把握,搞好课内外落实。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加强读背,才能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背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读书把读背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从学龄开始就要求反复地不断地读,从各种启蒙读物一直读到“四书”、“五经”。白居易、欧阳修从小就背诵了大量的诗文;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能背诵好几部书,其中《古文观止》这部书的两百多篇散文,他背得尤熟。目前教科书里面的文言文大多要求背诵,即使是没有要求背诵的,也明确要求“熟读”。可以说,这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所作出的一大改革,也是一大进步。
一、读背的作用
1.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千年古训道出了读背作为语文教学手段之根本真谛。朱熹主张:“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些话道出了反复诵读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学生读得多了,久而久之,先前不太懂的地方,就会无师自通,就能达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境界。
2.有助于培养语感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背多了,语感增强了,说话、写文章都容易通顺。”多读多背可以习得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就可以内化为能力。读背能不断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诵读,或驱遣想像、联想,感知逼真形象;或情动于中、形之于声,表达喜怒哀乐;或鉴赏玩味、揣摩比较,意会文本主旨。我国的语言文字是最美的文字,它具有音色、音高、音强、音长的变化优势,又有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的语言美感,因而通过诵读能传情达意,体会到意境之高妙。如果说,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那么语感教学就要抓读背。
3.有助于积累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里,突出了学习语文积累语言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揭示了没有语言的积累就不会有深刻的感悟,没有深刻的感悟就不会有正确的运用。因此积累语言是学习语文最基础又最重要的要求。语言的储备需要“读”“背”来实现,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为诵读教学建构了很好的平台。在反复诵读中,字词句段篇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大脑仓库,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语言丰富了,也有助于说、写能力的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把读背落到实处
1.切实转变观念
多读多背一些名篇佳作,既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又可增强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开阔知识视野。文言文的教读,固然需要作些讲解,但更重要的是读和背。其实,对于古文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教师没必要一一作分析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去感悟、去理解。只有在学生反复读背后仍不能化解疑难的情况下,教师才有必要去作些适当的讲解。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课文分析,而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熟读,那么这些分析就很难让学生消化、吸收,很难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解。
2.激发学生读背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读背古文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多讲名人诵读成才的事例,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读背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对要求读背的语言材料的重要性、趣味性、规律性,以及美感特征作必要的“点拨”与引导,以唤起学生朗读背诵的欲望、信心和热情。如让学生在听诗词背景故事之后再读背,学生肯定会兴趣盎然。另外,教师还要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诵读,避免单调枯燥,努力使学生感到读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如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在游戏活动中读,听教师示范读,运用多媒体教读,等等。即使是在一堂课内,也要形式多样,如默读、朗读、背诵,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老师读、学生读,全文读、部分读,等等。
3.教给学生读背的方法
读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1)理清层次法。任何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都有其内在的行文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这个思路。思路把握了,也就从宏观上把握了全文的纲。教师可以把这个“纲”板书出来,学生则根据这个“纲”来背记。(2)感知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读背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3)创设情景法。巧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设置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直观画面来背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李白的《望天门山》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其内容制成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描绘的次序识记背诵。(4)配乐背诵法。对一些抒情性美文,可利用学生喜欢唱歌的天性,鼓励他们打破思维的定势,激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用自己喜欢的乐曲为这类课文配乐。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用歌曲《读书郎》的曲调唱刘禹锡的《陋室铭》;可用歌曲《生日歌》的曲调唱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陆游的《游山西村》等课文。
总之,读背是文言文教学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无论语文教学怎样改革,读背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对学生要有读背的要求,要把读背教学纳入语文教学的检查管理之中,从严把握,搞好课内外落实。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加强读背,才能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