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计眼前利 知本须正心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bo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囊》是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编撰的一部著名类书,收录明代以前史籍、文集、笔记、传说中的智慧、谋略、技巧等故事1238则。全书依内容分十部二十八卷,上自治国用兵之术,下至百姓生活技巧、市井小智,无所不包,且格调较高,品位不俗,今日读来,仍觉趣味横生,亦能启迪智慧,甚而发人深省。
  那是明天启六年(1625),冯梦龙已届天命,仍只是馆塾里的教书先生,生活清苦。为解无米之困,兼为书商编书。其时奸党魏忠贤弄权朝野,特务机关东厂大兴冤狱,是中国专制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智囊》一书中有多篇文章恰是直斥阉党掌权之弊,单凭这一点就不能不令人对冯梦龙大智大勇的胆识无比敬佩。编书可赚钱,却不仅仅是为了钱,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担当和气节就在这里。
  本次我从书中选取三则小故事,与诸君共同品咂,去洞彻世态人情中那些足可为我辈所借鉴的智慧。
  *萧何任氏*
  刘邦大举攻克咸阳之后,手下将领立即如饿狼般纷纷奔入秦朝大库哄抢金帛财货,唯有萧何独去搜集秦朝丞相、御史的法章和文献。后来,刘邦之所以能详细了解天下关塞的险隘、人口的多寡、地区之贫富及百姓之疾苦,全赖萧何所得秦朝之文献。
  宣曲人任氏,原先担任过督道仓吏。秦军打败后,豪杰们争着去抢金银玉器,唯独任氏窖藏了大量粮食。后来楚汉在荥阳相持,百姓无法种地,致使颗粒无收,粮价飞涨,一石米高达一万钱。于是豪杰们的金银玉器,都成了任氏的囊中物。
  【品悟】
  萧何之智在于不贪一己之利而计一国之兴,任氏之智在于不贪眼前之利而求长久之安。可能我们会评说萧何之智大哉,任氏之智小矣。我认为,二者格局的大小之别皆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设若任氏处在萧何的位置上,他同样会如萧何般智慧,而二者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没有差别的。葛洪在《抱朴子·百里》中说:“庸猥之徒,器小志近,冒于货贿,唯富是图。”清代学者魏源在《默觚上·学篇三》中也说:“不知其心易盈者,正由其器小乎!”那些将领、豪杰只知道金银布帛值钱,却不知道邦国之兴是无价的;此时令世人趋之若鹜的财货,灾荒之年却如同粪土,空守着满箱宝器却填不饱肚子,实为可悲之极。


  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道理:变化。易者,变也。世界就如同水一样,不动不变就是死水,惟有时时变易方得水清如许。人、事、物皆同此理,此时宝贵的,将来未必宝贵;此时廉价的,彼时或许就会价值连城。器小者只看眼前,惟图当下快活;大智者却能洞悉变易之理,放眼未来,着眼大局。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习并具备的素质,这般思考问题,不仅很多烦恼没有了,或许命运还会赐予你很多意外的惊喜。
  *李渊*
  唐高祖李渊攻克了霍邑。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军法官认为那些奴隶从军者不能与平民从军者同等对待。李渊说:“战场上,不分贵贱;论功时,怎么能有差别呢?应该一视同仁地授勋。”于是,他在西河犒赏霍邑的官员和百姓,并且挑选壮丁补充军队。家在关中的军士想回家,他都会授予五品散官,让他们返回故里。有人提出官授得太滥了,李渊说:“隋朝吝惜授勋行赏,以致失去了人心,我们为何效法他们呢?况且用官爵来收买众人之心,不是比武力更好吗?”
  *白起祠*
  唐代贞元年间,咸阳有人上奏说他们看到了战国时秦国的大将白起。白起叫他们转奏当今皇帝:“请求为国家捍卫西部边疆,正月间,吐蕃一定会来侵犯。”没过多久,吐蕃果然来犯,被打败后撤退了。德宗以为真是白起在保佑他,打算在京城为白起建造祠庙,并赠封他为司徒。李泌说:“我听说‘国之兴,在人心’。如今将帅们击退了吐蕃,建立了功业,陛下不予以奖赏,却要褒赏一个早已故去的白起,我担心这样的话守边将领就没有干劲儿了!况且在京城立庙,隆重地祈祷,流传开来,必将使巫风盛行。我听说杜邮那里有座白起旧祠,请下道敕文命当地府县将其修缮一番,这样不至于惊动人的耳目了。”德宗听从了李泌的意见。
  【品悟】
  《大学》为我们展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与道家的“小国寡民”不同,儒家的视野是放眼天下的,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平天下先修身,修身即修心,修心须正心。把心方正了,说的话响当当,做的事坦荡荡。李渊的智和李泌的智都在于他们懂得:“国之兴,在人心。”人心散了,国岂能存?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在李渊眼中,所有将士都是同生共死、浴血杀敌的同袍,岂有贵贱之分?更何况,英雄不问出处。这是难得的平等观。李泌于一件事中见出两处危害,思虑之周全令人赞叹。此两则故事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看问题、做决断必须从根本处着眼,分清利弊,切忌因为一时兴起或是刻板偏见使心不得其正,最后落得个追悔莫及。
其他文献
编者按:夫子书院,总校坐落于风景如画的泉城公园,现有泉城公园校区、经四路万达广场校区、领秀城校区、中润世纪城校区以及青岛、胶州、东营、威海等校区,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秉持着中华礼乐文化的久远传承,致力用圣贤之光,照亮儿童的慧命,揭幕生命的康庄大道,与时代一同见证中国文化及下一代一阳来复的光
期刊
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那是一个糟糕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破坏的时代,那是一个满载着融合的时代。那是马革裹尸的战争季节,那是衣冠风流的浪漫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那是一个分裂了两百年的铁血时代,也是一段英雄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光辉岁月。在那个时代,北地悲歌,胡风彪悍,吴声艳曲,余韵流风;在那个时代,有草原民族拓跋鲜卑的崛起、衰落与消亡,有一代代被权力击垮的南朝皇帝的变态,有边关小兵高欢的艰
期刊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盲”,指看东西模糊。“聋”是指听不清楚。爽,是差错的意思。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杂的音调使人听觉不敏,饮食过于富足,使人食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精神狂乱,稀有的货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安饱而放纵自己的欲望,所要丢弃“那个”(为目
期刊
功成身退 天之道  这是老子总结历史人生形成的大智慧。一部历史,有多少不懂得功成身退的元勋重臣身败名裂,死于非命?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最客气、最文明的了。我们都知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复仇有两个人为他出生入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位是范蠡,一位是文仲。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的道理,帮勾践复国后,他十分清楚勾践这个人“长颈鸟嘴,鹰眼狼步,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他立刻提出辞职,弃官
期刊
冬日的清晨,阳光总是以慢慢的脚步不急不慌的走来。不像夏天,刚刚还觉得天蒙蒙的黑,再一抬头,窗外已是艳阳高照,我喜欢冬天里的慢与寒凉,在寒凉的空气中,才会更深切地感受到身体的温暖和内心的跳动。  每日的清晨,坐在书桌旁,煮水、品茶、看书、写字,已成了生活中难得的清闲与享受。想着现在的清晨还有很多人在酣睡中,早起的自己便有了意外的欢喜。清晨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刻,更能清晰地听到内心的话语。  在这冬日的
期刊
明代大文人张岱说:“(王)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常讲学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他为阳明先生。在浙江余姚的王阳明故居寿山堂正门,悬挂着一块“真三不朽”的匾额。所谓“三不朽”,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真三不朽,当然就是后人称赞王阳明在三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立志学为圣
期刊
阳明心学以儒家思想为根,兼容释、道精髓,是500年来中国思想智慧最新生发,曾国藩、梁启超、毛泽东、蒋介石都深受其影响,盛名远播日韩、欧洲,影响了众多领袖人物。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提及,“王阳明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阳明心学提倡“心即理”“致良知”,认为“吾性自足”,每个人都有一颗可判断是非善恶的本心。致良知即是行良知,让我们的心灵不沾一点污秽,依良知而
期刊
无善无恶心之体  这一句是讲“心体”,也就是良知本身的存在状态是超越于相对意义上的善恶的。我们通常讲的善恶,实际上都是指经验世界中的相对价值,有善才有恶,有恶才有善,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事实世界的善恶既然是相对的,那么我们就不能把相对价值理解成绝对价值,否则就一定会出问题。  所以,王阳明告诉我们,就心体的本然存在状态来说,它原是超越于经验状态的,它永远能够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因此在价值的意义
期刊
阳明心学不是躺在故纸堆里的死板国故,而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简明的实践指南。  10月15日至16日,主题为“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的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文化院院长、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北京三智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以及杜维明、董平、难波征男(日本)、安乐哲(美国)、崔在穆(韩国)等国内外阳明心学研究专家与会,共同探讨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  许嘉璐先生认为,“
期刊
我们当前社会最重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要将人心和人的根本追求,从利益、从功利转变成爱和良知。  现今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以功利为出发点,做事情先要看有没有利益,有利益就做,有多大的利益就花多大的力气。现在我们国家的道德观念出现了一个新的面貌,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使得我们把对于功利、利益的追求,转变为对于爱和良知的追求。所以我想这也是王阳明的思想为什么在现在被如此的广泛重视,最根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