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读书堂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夫子书院,总校坐落于风景如画的泉城公园,现有泉城公园校区、经四路万达广场校区、领秀城校区、中润世纪城校区以及青岛、胶州、东营、威海等校区,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秉持着中华礼乐文化的久远传承,致力用圣贤之光,照亮儿童的慧命,揭幕生命的康庄大道,与时代一同见证中国文化及下一代一阳来复的光明未来。本刊有幸采访到夫子书院的创始人王永豪、宫爽夫妇,在他们的娓娓道来中学习到,教育,要教,也要育。“上行下效”为教,“养子使做善”为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学者简介:王永豪,文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汉语国院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法学会青少年犯罪学会理事、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员、夫子书院创始人。宫爽,夫子书院联合创始人。


  记者:请问夫子书院是因何初心发起的呢?
  王永豪:如果把书院比作孩子的话,他比我们的女儿大一岁。当我妻子怀孕的时候,我在中国石油大学正开了一门传统文化课程。当时我特别喜欢蒙学,又逢得知妻子怀孕的消息,就决定去书店为孩子买一套启蒙的传统文化图书,想随着她的长大让她逐渐学习。书店里传统文化的书很多,其中蒙学的书所占比例也很大,可惜挑选后发现其中并没有我满意的,各方面总是有内容、体系等等这样那样的不足。最后我一撸袖子,下定决心:我自己为女儿写一套!于是初心就这么开始了。因为喜欢传统文化,我写的比较投入,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之后才休息,一写就写了三年多,写坏了一台电脑。我一口气写出了六十万字的教材。写完后,我把这套书打印出来校对。孩子那时候两三岁了,要求出门玩,于是我在陪着妻女去游乐场的时候都带着稿子,她们玩,我就在一边校稿。
  宫爽:当时真的是这样,而且到现在都是,因为还在不停更新、补充教材内容等等。我们玩的时候,他就在一边停下来,打开电脑看、写,要么就是在校对打印出来的成稿。这个工作真的是持之以恒许多年了。


  王永豪:我脾气慢,坐的住,又有文字洁癖,重要的文本不想让别人做,所以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研究生帮助做些基本的工作,我怕他们困了、累了、烦了,就不认真了,所以我就自己写自己校对。孩子三岁的时候,教材写好了,我自己很满意,看着一本本这么厚的稿子,足以满足孩子在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期间的蒙学需求了。我想,这么好的教材,不应该只给自己的孩子读,让其他孩子也开始学才好。我认为这套自己编写的教材,肯定比市面上的蒙学书籍在体系、内容、搭配上要好一些,于是在教自己女儿的同时,也开始教别人。一位东营的朋友说我这是“推己及人”。我同意他的观点。我从此开始组建团队,找老师,教孩子们,这就是书院的开端。
  记者:这真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啊,饱含拳拳爱子之心。
  宫爽:其实我怀孕的时候,我们就选择了读书录音给孩子当胎教启蒙,这是比编写教材更早的初心。我读一句,他读一句,读了许多诗和一部分经典,还包括《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可能就是因为我一遍遍听录音当胎教的缘故,女儿从小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七个月大就会叫“妈妈”,长大后说话从来都是字正腔圆,没有发音不准、用词不当的情况。除了胎教的影响,在她出生后,我们也没间断地给她提供国学教育,这同时也是书院成立的基础。


  王永豪:录制胎教启蒙的场景,现在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我们还精心选择了背景音乐,以配合诵读的内容。有一次不慎选择了一首开头舒缓但节奏会逐渐加快的古筝曲,读着读着就跟不上了,两个人都忍不住笑场了。那个时候还没想过书院的存在,仅仅是出于个人爱好,目的就是教好自己的孩子。到了女儿四岁,书院就正式对外招生了,女儿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在书院学习。这整个过程,对女儿个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她从四岁进入书院,诵读《千字文》《大学》之后开始识字,八个月后基本识全常用字,每个字都能说出出处,现在写作文能下笔灵感如泉涌,表达方法多变,可以说都是国学教育带来的益处。
  记者:夫子书院发展很快,现在有多家分校了,最初第一家又是如何建成的呢?
  宫爽:最初我们硬件设施不足,第一个校区是与合作单位接洽共建的,形成了书院的雏形。最早只有两名教师,展开了一些教学工作,效果非常好,孩子的教育效果、家长的口碑反馈都很不错,书院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后来在一个合适的契机,夫子书院独立出来运作,建立了泉城公园、万达、领秀城等几处分校,可以说是逐渐积累的结果。
  记者:为读者们分享一些办学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吧。


  宫爽:印象深刻的事情太多了,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心里感慨很多。我们作为读书人,很多人情世故都不太擅长,从刚开始的建校、招生,招聘并培训老师,再后来成立分校,事事都不容易。来这里教书的老师,必然是与我们互相认可的人,才能如此一路同行而来,每个人都是累并快乐着。比如办一场古礼教学展示,前后细节都需要用心,哪怕再小的一场礼,也要准备一两天,甚至一星期以上,需要多次彩排,没有一次是很容易的。但是,即使我們重复了无数次,也不能因为熟悉而懈怠,毕竟对于观礼、参与的学生与家长来说,这往往是人生中非常难忘的一个第一次。课程也是,怎么上课孩子才喜欢,怎么上课才能上出效果来,达到我们的预期,这都需要用心。课件的制作,导入课程的流程,展开教学的游戏,激励学习的方式,都是我们老师非常用心地设计编排出来的。所以夫子书院是一个充满爱的书院,老师们会不断考虑如何营造孩子喜欢的课堂氛围,干巴巴的讲课是不行的。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学国学是很枯燥乏味的,但是来课堂旁听之后,都会大为改观。这里的课程是非常有意思的,把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在一起,穿插着击鼓传球、猜谜语、接龙等环节,还有让孩子们满心期待的国学万宝箱,这全部都是来自老师的爱。   王永豪:即使是纯知识类的课程,例如经典诵读,我们也希望能放进一些游戏性的元素在里面,让诵读变得不再枯燥。传统文化的节日、节气、国医、茶艺、剪纸、汉字演变、非遗文化等等,都加入课程之中,让孩子既动脑也动手,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解与记忆相结合,古代与现代相结合,既喜闻乐见,又行之有效,孩子会觉得很有意思,也能学得更扎实。


  宫爽:中华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乃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在理论层面,若未触及礼的特性,便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在实践层面,若未继承传统礼仪的合理内核,弘扬中华文明终流为一纸空言。书院里的传统节日课程,一般都是和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让孩子真正去感受,才能真正了解。比如端午节,一般人会认为民俗是包粽子,而在书院,沐兰汤洗手、雄黄酒画额、做香包,这些都会让孩子去感受。刚开始家长并不理解,会认为这是作秀,对孩子没有实际意义,而我们会告诉家长,这些事情不仅仅是形式,承载的文化才是端午的精髓,而且像沐兰汤洗手、雄黄酒画额这样的形式,还有去除污秽、杀菌消毒的科学意义在里面。家长了解后,就会支持孩子去参与、去学习。国学的根在文化,重在内容,而非形式。穿汉服也好,行汉礼也好,一切外在都是服务于内化的。
  王永豪:国学教育最好是形神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宫爽:现在文化断层太严重了,国学教育面向的,是孩子也是家长。很多家长知道国学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他们认为国学教育不是刚需,和孩子的分数没有太大关系,可是在生活当中,很多看似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反而是最为重要的。比如阳光、水、空气,对人来说都是免费的,但人却不能没有这些。我们的文化、思想,孩子内心的沉淀,看似對孩子的成绩没有直接影响,但其实是最有意义的。健全的心智,文化的底蕴,指导未来生活中行事处世的智慧,能给予孩子这些,才是真正的教育。好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会认可、选择国学教育了。
  记者:人并非成年了就是长大了,很多时候是在成为父母之后,再与孩子共同成长。
  宫爽:是的。感觉自己成为母亲后,越来越能体会到该给孩子什么。家长对孩子,恨不得什么都给最好的,但物质不能取代精神。孩子在物质上再充盈,如果内心空虚,总有一天会驾驭不了这些物质,这些物质也会离他而去。但如果孩子内心强大,即使没有物质条件,他也会去创造。在孩子的培养上,家长还是要注重孩子的个人能力、文化素养的打造,这才是最重要的。
  王永豪:教育,要教,也要育。“上行下效”为教,“养子使做善”为育。教给孩子技能,那只是“教”,教给孩子本真的文化,明明德,才是“育”。通过教育,会让孩子认识到,真正的高贵是内心高贵,真正的强大是内心强大。“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孔子夸奖子路,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这是非常可爱的。我们希望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在夫子书院养趣、知书、达礼、开智、广闻,修德、修型、修心、修性、修慧。
  宫爽:书院和我的女儿,可以说是一对双胞胎,他也是我们的孩子,也一直在成长,他有他自己的生命力,有他自己的精神气质,有他自己的存在原因,有他自己的成长历程,也会有他自己的未来。唯有文化是可以传世的,是可以造福后代的。我们一直不忘初心,也会继续尽心尽职尽责,付出爱与教育,让夫子书院与孩子们一起长大,成为他应该成为的样子。
其他文献
魏晋风度,有一种酒意。这酒,是清醒着去醉,是大笑地去痛,是理性中的不羁,是集会中寂寞。  当竹林七贤痛饮于天地之间的時候,他们真的频频醉到不省人事吗?不,在举杯消愁里,有一种滥饮图醉也迷乱不了的真知灼见,那是由魏晋乱世里的知识分子所格外具备的高远的见识、敏锐的直觉、深刻的思辨来酿成的醉里挑灯看世间。理想的幻灭,令他们用醉生装点心志的梦死,失意的激愤,令他们用醉态遮掩苍凉的心态。他们用自我故意的酒后
期刊
说到魏晋风度,不能不说嵇康。嵇康,字叔夜,谯郡(今安徽宿县)人。生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他的祖先本姓奚,原是会嵇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因避仇而迁徙至铚。铚地有座山叫嵇山,他们在山旁安了家,于是依山名而改姓嵇。嵇康的父亲嵇昭曾做过小官,社会地位不高,嵇康出生后不久(约7岁时)他就去世了。嵇康是在母亲和哥哥的抚养下成长的。嵇康的哥哥叫嵇喜,字公穆,有一定的政治才能,曾出任徐州刺史和执掌皇族
期刊
1.洞庭碧螺春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分东山、西山),为绿茶中珍品,以形美、色绝、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世。碧螺春始于何时,说法颇多。肯定的是,康熙年间已为贡茶。  洞庭东山为伸进太湖的半岛,西山则是湖中岛屿。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适宜茶树生长。主产区分布于东山的杨湾、前山的涧桥、俞坞、湖湾与后山的尚绵、屯湾等四个乡的18个村。茶树与果树交错种植,桃、
期刊
如果我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个大特务,经常接受指令从事某种与身份不相符的活动,你会相信吗?然而,史书就这样白纸黑字地写着。  某年,曹寅向康熙汇报了苏杭织造捐资平抑米价和洪武陵墓塌陷这两件事,康熙在奏折上批示说:“知道了。此事奏明的是,尔再打听还有什么闲话,写折来奏。”  大学士熊赐履退休后一直住在江宁,康熙曾在曹寅进京时叮嘱他“存问”熊的有关情况。一年后,曹寅在奏折中这样汇报:“打听得熊赐履在家,
期刊
《论语》“子罕”第八章:“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陈寅恪在“海宁王静安先生墓志铭”中说:“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他更强调,“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王国维当然是国学大师。我引这两句话,是想表达一点我个人的意见
期刊
宋朝对中国的百姓来说,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上的繁荣、百姓生活水准的提升,这些都在宋朝全部实现。只是,这样的繁荣后来突然被硬生生地打断。宋的首都开封被金占领,刚刚才即位的钦宗皇帝、以及其父亲,也就是刚刚才退位的徽宗,两人一同被俘虏到遥远的北方荒野。这么一来,朝廷就不再存在,官兵们也不能做些什么,而开始有了义勇军的编成。在黄河流域渐为金军所占领的状态下,慌张逃亡的人大抵上依着八百年前西
期刊
房间内,光线将不同的花纹图案,洒在墙壁、地面乃至桌椅瓶几,通透,鲜亮;粉墙外,万千自然景致被格成各种花样递将过来,悦目,悦心。何物所致——窗。  窗之大小、高低、简繁,且不论,叫人喜欢的是窗中间的棂条,或长或短,或直或弯,在窗框的空间里随意穿插,纵横交错,成各种形状花式。这棂心(又叫作格心),在宫室,在园林,在家宅,安安静静的,格了漫漫数千年的光与影,娓娓述说着窗的前世今生。  窗,最早是建筑顶部
期刊
林语堂说:“一个人过于冒险独进,其险恶征兆常常可以预知。”于是,相当一部分人在忍耐后的冷淡中,变得圆熟通融,显得聪明乖巧,具有了很强的适应性。  忍耐后的冷淡,成为个人“适生”的甲壳,魏晋时期的人文状况就是极好的例证。那个时期,智者与识者对国事漠不关心,意气消沉,文人学士间流行一种风气,纵酒狂醉,抱膝清谈,迷信道家神仙之学说,追求不老不死之药。诸多学者遁入山林,自筑泥屋,不设门户,饮食辟一窗口而授
期刊
很多人搞不清佛教和禅宗到底怎么回事儿。简单说,它们有一种关系,三种区别。所谓一种关系,就是包含关系:佛教有无数派别,禅宗只是其中之一。所谓三种区别,其一,使用范围不一样,佛教是世界通用,禅宗是中国首创;其二,师承来历有区别,佛教以释迦牟尼为祖师,禅宗以达摩祖师为正宗;其三,修行方法不一样,佛教提倡清心寡欲、忍受痛苦,所以有个说法叫“苦行僧”,而禅宗讲究觉悟,立地成佛,可以不吃苦,可以不念经,甚至可
期刊
没有人愿意饱尝愁苦的滋味——假如他能够避免;没有人不愿意作出美好的诗篇——即使他缺乏才情;没有人不愿意取巧省事——何况他不至于损害旁人。既然“穷苦之言易好”,那末,要写好诗就要说“穷苦之言”。不幸的是,“憔悴之士”才能说“穷苦之言”。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作出好诗,得经历卑屈、乱离等愁事恨事,这代价可不算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