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分析目前国内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内涵;提出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和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表达在整个社会营造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精神的环境的愿望。
【关键词】大学英语 ;批判性思维 ; 教学实践 ; 培养
引言
笔者在一次国内某本科高校外国语学院基础阶段教学竞赛中,看到了如下两个课堂案例:
第一个案例: Never Say Goodbye. 教师让学生演了两个情景剧:一是一个上大学的学生和父亲分别一幕,另一个是一群学生在火锅店的毕业告别餐。情节中对话均表达了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
教师总结是:“We never say goodbye to happiness. Happiness is the way to live on. Happiness is the mind to live on. ”
第三节课: Valentines Day. 教师让学生选择对于“Pure Love”,来说,是“Appearance”还是“Heart”更重要?学生异口同声地选择了“Heart”,教师笑容可掬的对其做了肯定。
三个教学过程最令人难忘的是,在老师一番长篇说教之后反问“Don’t you think so? ” 满堂学生报以情绪饱满的、异口同声的回答 “yes”.由于拖得过长,有些走调。
接下来,老师都使用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精美的课件、各种各样的动态效果、剪接的电影画面,令人眼花缭乱,表面上似乎是很现代化的教学,但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在令人炫目的形式下没有新颖的教学方法,仍旧是老师一味地灌输既定的标准答案和结论,学生只有观看老师单独表演的份。
这样教学模式在我国目前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具有代表性。这些课堂教学表面上是的现代化的教学,实质是老师借助时髦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单独表演,学生参与思考和表达的需要被忽略、被淡化了。“只有现代的工具,只有现代的形式,却缺乏现代的教育的灵魂。”
什么是现代教育的灵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现代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差别在于: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和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人。
1批判性思维的性质和以及培养的意义
什么是批判思维?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 的直译。美国哲学协会(APA)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有目的、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 而恩尼期认为批判性思维指“个体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的合理决策能力。” 就是说,批判思维是运用认知技能和策略,对所学的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进行个人判断,从而做出合理判断的思维过程。
批判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它是反思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它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一种“扬弃”的思维,是对原有的知识、观点和视觉等重新审视、检验、和再思考。它提倡的是一种质疑、反思和包容的批判精神。
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技能两个部分。批判精神就是有意识地进行分析、质疑、评判的个性倾向性;它能激活个体的批判性意识,促使个体朝某个方向去思考,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具备以下特点:寻求真理、思想开放、知识全面、高度自信、惯于提问、公平处事、不带偏见、慎下结论、有自我矫正的愿望、明确所面对的问题、善于面对复杂的问题、勤于寻找有关资料、有理性地选择标准以及坚持不懈地寻求答案。批判性思维技能是一种认知技能的组合,由阐明、分析、推论、评价、解析、和自我调节几个部分组成。
批判性思维是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技能的有机结合体,二者缺一不可。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个体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对批判思维活动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评价、处理所遇到的现象、观点的合理性;然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只具备批判性倾向是不够的。它的形成还包括一系列加工信息的方法和认知技能的获得的策略和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必须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
2我国的外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和研究现状
国内很多学者对英语专业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现状深感忧虑。他们认为我国英语专业长期缺乏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英语专业的学生与别的文科专业的学生相比,在逻辑思维能力和条理性方面差距很大,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的能力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00年出版的《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提出“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然而,时隔6年,参与制定《大纲》的学者文秋芳经研究发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存在问题依旧是不争的事实 。
造成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缺乏的原因多种多样,最首要的因素是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知识的传播,赋予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和解惑”;也就是将教师当作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重复和记忆成了主要学习策略。正如理查德?莱文指出:“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总是很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一般不会挑战教授和同伴的观点,所以学习总的来说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人的独立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他把知识的积累比喻成在头脑中塞进的物体,从长远来看没有多大价值。他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革的世界,要求人们不断适应一个变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这样一种思维的习惯,需要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需要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主动进行立论、辩论或者对于自己的论点进行修正。” 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认为大学的培养目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中之一。 因此,西方国家已经达成共识,培养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是未来大学的重要任务。 其次是我国的教学目标一直强调外语专业的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的学习,而且在学习阶段强调忘记母语,用外语思维。对于已经成年的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外语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远远无法达到他已经在母语环境下培养的思维,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开口说话,更不用说用复杂的逻辑知识分析、推理、反思。
为解决我国外语专业学生批判思维能力薄弱的难题,中国的教育专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宏观意见。文秋芳认为应当为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松绑。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人使用英语同以英语为母语的对象与非母语地区的对象的机会要少得多,而英语最多实现的不过是交际功能。不必追求专业技能方面达到准确、流利、得体的标准,不必忘掉自己的母语,用英语思维,而且鼓励用汉语思维,并接受“汉语英语” 。笔者认为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和老师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要落实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人才的重任最终仍然要落到教育工作者的肩上。
下面我们将讨论英语教学环节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3英语教学环节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培养批判性思维,首先要创造新型的教学环境,改革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坚持一下几个原则:
第一, 教师要转变观念,消除对权威的迷信,形成批判性思维信仰,提供批判思维示范。赫钦斯认为,大学“具有强烈而严肃的使命,就是思考。大学时独立思想的中心。既然它是一个思想中心,一个独立思想的中心,那么它也是一个批判中心。” 西方教育家认为大学只服从真理的标准,拒绝服从任何权威;学生有自由挑战和质疑一切权威,包括学术权威、艺术权威和政治权威。现代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现代公民,而不是言听计从、缺乏批判精神的人。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把自己定位成知识的权威,而是把学生看成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有认识水平的、能与自己平等对话的伙伴,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真实的思想;鼓励学生多问、多思、敢于质疑。
第二,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和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和有争议的话题。要激发学生接受批判性思维训练,选材很重要。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话题平淡无奇,也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思维就会僵化,活动也无法开展下去。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节奏,自然而巧妙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互动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
第三,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技巧和策略,为学生提供发现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与他人共享资源,并能有效地引出学生的不同观点将教材内容与自己现实生活结合,营造一种自由参与、平等分享的和谐民主气氛;比如采用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诱发集体智慧,集思广益;课堂辩论赛能够给学生提供机会,锻炼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改编课本的体裁;或角色扮演。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反思,区分谎言和事实,辨别谬误和真理。
第四, 改变灌输式的教学,建立对话式的教学模式。保罗说:“思维不是由答案,而是由问题推动前进的。” 对话要有成效,提问是关键。好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学术性对话”或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是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主要教学途径。教师要提出有效的问题,在逻辑层面上给学生以推理或推论示范;要检验自己提的问题是否清楚明瞭并有一定深度,是否具有开放性、多视觉,是否能达到锻炼学生反思、质疑的批判性思维,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4学会提问:具体案例示范说明英语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笔者认为明确概念,提出问题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一个好的提问者就是一个好的思考者。将以本文开始提到的那两个教学模式为例,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具体示范怎样在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表演,也提出了他们思考的观点和问题。教师不能止于学生的表演,而要利用苏格拉底式对话追问学生,如问题一,有关思考的契机:“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问题二,有关思考的依据:“这样思考的理由是什么?”问题三,有关对立的思考:“有没有相反或例外的情况?”问题四,关于思考的后果和影响:“这样的想法会产生什么影响?”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批判思维示范,帮助学生要打破一些心理定势,消除偏见和成见,防止给某个人或事物贴笼统的标签。教师要自觉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历史,文化,哲学,文学和美学,了解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轻信和盲从。
例如:第一节课的内容是一个孩子在祖父那里学到人生的第一课:忘记与至爱分离的苦痛,只记住生命中美好的时光,永远不要说永别。教师可以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一, “祖父为什么这么想呢?”“是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信念?”问题二, “他相信这一点的理由是什么?”问题三, “是否有对立的观点?比如有哪些时候我们要与一些人和事永别?是否告别就意失去?”问题四,“持这种信念的结果会怎样?”“我们要付诸实践要做什么?”通过教师追问,启发学生思考,不难发现,作者表达的观点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然而,换一个角度思考,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空间:客观地说,同过只留住美好的过去是有意识地掩盖生活的真相,是回避矛盾的消极态度。生活是酸、甜、苦、辣的大杂烩,生与死,聚与散,苦与乐等互相矛盾,有相互依赖,构成我们复杂而又有滋有味的人生。我们的一生是一场告别的盛宴:我们要不断告别过去:我们的童年、青春期、壮年直至老年;我们也要不断告别亲人、朋友。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告别”有时也会令人欣慰:当我们告别恶习、无知、疾病、贫困和战争的时候。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教科书的内容,善于思维,敢于质疑,不盲目对书本上的内容照单接收。
第二个课堂案例中,老师提问:“对于纯洁的爱来说,是外表重要还是心灵重要?”老师用一个带有道德评判性质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预设的答案。然而,无论是老师的提问还是答案都缺乏深度和多元的思想。对于一个纷繁复杂变化的现实世界,“纯洁的爱”也被难以突破现实的困境。如鲁迅就曾在《伤逝》里用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警醒“五、四”后追求理想纯洁爱情的热血青年:“人,必须要生活着,爱才是有所附丽。”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里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各种婚恋观。她眼中理想的婚恋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地位和财富必不可少的婚姻。可见,恋爱和婚姻,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个人的事情,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的。 因此,针对这个命题,首先该问的问题是“什么是纯洁的爱?如果只爱一个的外表,不计较别的条件,并愿意为他或她牺牲一切,难道不算纯洁的爱?”只有弄清“纯洁的爱”的概念,才能够做出进一步判断。其次老师应该反问:“为什么一个人被异性的外表所吸引,萌发爱意的一见钟情不算纯洁的爱?”老师还可以追问学生“‘柏拉图的精神恋’和‘弗洛伊德式的肉欲之恋’算不算纯洁的爱?”以及具有争议的问题“能否包容同性恋、黄昏恋和忘年恋?”
由此可见,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就是好的提问者。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对比、评价等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当今英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要进行批判思维教学,首先自身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信仰;对教材有创意地使用,掌握批判性思维的的特殊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以批判思维为基础的学术对话或苏格拉底式对话教学,对学生采取平等的、开放的互相质疑、讨论。教师不再担当传统的“知识占有者和给予者,而是批判精神的激励者、启发者,交流过程中的参与者、协调者,和反思过程的监控者和促进思维的引导者。” 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也很重要,学生要主动参与和配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自觉反思质疑自己的观点,包容、批判接受别人观点,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另外,批判思维精神的培养还需一个社会环境长期滋养,由于传统文化等因素,我国对具有批判精神的人才存在偏见,批判性思维教学尚未写入教学大纲,课堂上的批判性技能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另外,全社会在考察一个合格的人才的时候不能仅仅盯着过级证书,还应注重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即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文中所指案例来自何兆熊. 顾大僖编 综合教程 第二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2]黄玉峰."三个面向"的现代教育核心是培养"公民" http://www.kxfz.cn/a/shequ/shequkexuefazhanluntan/bumenlingdaolun/2012/0927/124723.html
2012-10-25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167
[5] 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1
[6]《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关于高等外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几点思考(一). [J].外语界,2001(5):9-15
[7]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文秋芳.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J].外语学刊2006(5).79
[9]吕德雄.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 生活教育2010(5):62
[10]同上。
[11]转引自汤广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德里克·博克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J].教育学术月刊.2012(3):10
[12]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觉. [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3):286-292
[13]转引自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 2003(4):11
[14]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乔苒、徐笑春译.《批判性思维》,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111
[15]粟莉.论教师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中的角色.[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4):324.
【关键词】大学英语 ;批判性思维 ; 教学实践 ; 培养
引言
笔者在一次国内某本科高校外国语学院基础阶段教学竞赛中,看到了如下两个课堂案例:
第一个案例: Never Say Goodbye. 教师让学生演了两个情景剧:一是一个上大学的学生和父亲分别一幕,另一个是一群学生在火锅店的毕业告别餐。情节中对话均表达了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
教师总结是:“We never say goodbye to happiness. Happiness is the way to live on. Happiness is the mind to live on. ”
第三节课: Valentines Day. 教师让学生选择对于“Pure Love”,来说,是“Appearance”还是“Heart”更重要?学生异口同声地选择了“Heart”,教师笑容可掬的对其做了肯定。
三个教学过程最令人难忘的是,在老师一番长篇说教之后反问“Don’t you think so? ” 满堂学生报以情绪饱满的、异口同声的回答 “yes”.由于拖得过长,有些走调。
接下来,老师都使用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精美的课件、各种各样的动态效果、剪接的电影画面,令人眼花缭乱,表面上似乎是很现代化的教学,但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在令人炫目的形式下没有新颖的教学方法,仍旧是老师一味地灌输既定的标准答案和结论,学生只有观看老师单独表演的份。
这样教学模式在我国目前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具有代表性。这些课堂教学表面上是的现代化的教学,实质是老师借助时髦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单独表演,学生参与思考和表达的需要被忽略、被淡化了。“只有现代的工具,只有现代的形式,却缺乏现代的教育的灵魂。”
什么是现代教育的灵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现代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差别在于: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和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人。
1批判性思维的性质和以及培养的意义
什么是批判思维?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 的直译。美国哲学协会(APA)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有目的、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 而恩尼期认为批判性思维指“个体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的合理决策能力。” 就是说,批判思维是运用认知技能和策略,对所学的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进行个人判断,从而做出合理判断的思维过程。
批判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它是反思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它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一种“扬弃”的思维,是对原有的知识、观点和视觉等重新审视、检验、和再思考。它提倡的是一种质疑、反思和包容的批判精神。
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技能两个部分。批判精神就是有意识地进行分析、质疑、评判的个性倾向性;它能激活个体的批判性意识,促使个体朝某个方向去思考,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具备以下特点:寻求真理、思想开放、知识全面、高度自信、惯于提问、公平处事、不带偏见、慎下结论、有自我矫正的愿望、明确所面对的问题、善于面对复杂的问题、勤于寻找有关资料、有理性地选择标准以及坚持不懈地寻求答案。批判性思维技能是一种认知技能的组合,由阐明、分析、推论、评价、解析、和自我调节几个部分组成。
批判性思维是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技能的有机结合体,二者缺一不可。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个体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对批判思维活动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评价、处理所遇到的现象、观点的合理性;然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只具备批判性倾向是不够的。它的形成还包括一系列加工信息的方法和认知技能的获得的策略和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必须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
2我国的外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和研究现状
国内很多学者对英语专业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现状深感忧虑。他们认为我国英语专业长期缺乏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英语专业的学生与别的文科专业的学生相比,在逻辑思维能力和条理性方面差距很大,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的能力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00年出版的《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提出“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然而,时隔6年,参与制定《大纲》的学者文秋芳经研究发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存在问题依旧是不争的事实 。
造成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缺乏的原因多种多样,最首要的因素是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知识的传播,赋予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和解惑”;也就是将教师当作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重复和记忆成了主要学习策略。正如理查德?莱文指出:“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总是很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一般不会挑战教授和同伴的观点,所以学习总的来说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人的独立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他把知识的积累比喻成在头脑中塞进的物体,从长远来看没有多大价值。他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革的世界,要求人们不断适应一个变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这样一种思维的习惯,需要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需要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主动进行立论、辩论或者对于自己的论点进行修正。” 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认为大学的培养目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中之一。 因此,西方国家已经达成共识,培养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是未来大学的重要任务。 其次是我国的教学目标一直强调外语专业的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的学习,而且在学习阶段强调忘记母语,用外语思维。对于已经成年的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外语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远远无法达到他已经在母语环境下培养的思维,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开口说话,更不用说用复杂的逻辑知识分析、推理、反思。
为解决我国外语专业学生批判思维能力薄弱的难题,中国的教育专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宏观意见。文秋芳认为应当为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松绑。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人使用英语同以英语为母语的对象与非母语地区的对象的机会要少得多,而英语最多实现的不过是交际功能。不必追求专业技能方面达到准确、流利、得体的标准,不必忘掉自己的母语,用英语思维,而且鼓励用汉语思维,并接受“汉语英语” 。笔者认为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和老师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要落实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人才的重任最终仍然要落到教育工作者的肩上。
下面我们将讨论英语教学环节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3英语教学环节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培养批判性思维,首先要创造新型的教学环境,改革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坚持一下几个原则:
第一, 教师要转变观念,消除对权威的迷信,形成批判性思维信仰,提供批判思维示范。赫钦斯认为,大学“具有强烈而严肃的使命,就是思考。大学时独立思想的中心。既然它是一个思想中心,一个独立思想的中心,那么它也是一个批判中心。” 西方教育家认为大学只服从真理的标准,拒绝服从任何权威;学生有自由挑战和质疑一切权威,包括学术权威、艺术权威和政治权威。现代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现代公民,而不是言听计从、缺乏批判精神的人。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把自己定位成知识的权威,而是把学生看成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有认识水平的、能与自己平等对话的伙伴,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真实的思想;鼓励学生多问、多思、敢于质疑。
第二,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和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和有争议的话题。要激发学生接受批判性思维训练,选材很重要。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话题平淡无奇,也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思维就会僵化,活动也无法开展下去。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节奏,自然而巧妙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互动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
第三,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技巧和策略,为学生提供发现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与他人共享资源,并能有效地引出学生的不同观点将教材内容与自己现实生活结合,营造一种自由参与、平等分享的和谐民主气氛;比如采用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诱发集体智慧,集思广益;课堂辩论赛能够给学生提供机会,锻炼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改编课本的体裁;或角色扮演。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反思,区分谎言和事实,辨别谬误和真理。
第四, 改变灌输式的教学,建立对话式的教学模式。保罗说:“思维不是由答案,而是由问题推动前进的。” 对话要有成效,提问是关键。好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学术性对话”或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是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主要教学途径。教师要提出有效的问题,在逻辑层面上给学生以推理或推论示范;要检验自己提的问题是否清楚明瞭并有一定深度,是否具有开放性、多视觉,是否能达到锻炼学生反思、质疑的批判性思维,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4学会提问:具体案例示范说明英语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笔者认为明确概念,提出问题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一个好的提问者就是一个好的思考者。将以本文开始提到的那两个教学模式为例,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具体示范怎样在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表演,也提出了他们思考的观点和问题。教师不能止于学生的表演,而要利用苏格拉底式对话追问学生,如问题一,有关思考的契机:“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问题二,有关思考的依据:“这样思考的理由是什么?”问题三,有关对立的思考:“有没有相反或例外的情况?”问题四,关于思考的后果和影响:“这样的想法会产生什么影响?”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批判思维示范,帮助学生要打破一些心理定势,消除偏见和成见,防止给某个人或事物贴笼统的标签。教师要自觉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历史,文化,哲学,文学和美学,了解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轻信和盲从。
例如:第一节课的内容是一个孩子在祖父那里学到人生的第一课:忘记与至爱分离的苦痛,只记住生命中美好的时光,永远不要说永别。教师可以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一, “祖父为什么这么想呢?”“是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信念?”问题二, “他相信这一点的理由是什么?”问题三, “是否有对立的观点?比如有哪些时候我们要与一些人和事永别?是否告别就意失去?”问题四,“持这种信念的结果会怎样?”“我们要付诸实践要做什么?”通过教师追问,启发学生思考,不难发现,作者表达的观点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然而,换一个角度思考,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空间:客观地说,同过只留住美好的过去是有意识地掩盖生活的真相,是回避矛盾的消极态度。生活是酸、甜、苦、辣的大杂烩,生与死,聚与散,苦与乐等互相矛盾,有相互依赖,构成我们复杂而又有滋有味的人生。我们的一生是一场告别的盛宴:我们要不断告别过去:我们的童年、青春期、壮年直至老年;我们也要不断告别亲人、朋友。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告别”有时也会令人欣慰:当我们告别恶习、无知、疾病、贫困和战争的时候。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教科书的内容,善于思维,敢于质疑,不盲目对书本上的内容照单接收。
第二个课堂案例中,老师提问:“对于纯洁的爱来说,是外表重要还是心灵重要?”老师用一个带有道德评判性质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预设的答案。然而,无论是老师的提问还是答案都缺乏深度和多元的思想。对于一个纷繁复杂变化的现实世界,“纯洁的爱”也被难以突破现实的困境。如鲁迅就曾在《伤逝》里用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警醒“五、四”后追求理想纯洁爱情的热血青年:“人,必须要生活着,爱才是有所附丽。”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里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各种婚恋观。她眼中理想的婚恋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地位和财富必不可少的婚姻。可见,恋爱和婚姻,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个人的事情,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的。 因此,针对这个命题,首先该问的问题是“什么是纯洁的爱?如果只爱一个的外表,不计较别的条件,并愿意为他或她牺牲一切,难道不算纯洁的爱?”只有弄清“纯洁的爱”的概念,才能够做出进一步判断。其次老师应该反问:“为什么一个人被异性的外表所吸引,萌发爱意的一见钟情不算纯洁的爱?”老师还可以追问学生“‘柏拉图的精神恋’和‘弗洛伊德式的肉欲之恋’算不算纯洁的爱?”以及具有争议的问题“能否包容同性恋、黄昏恋和忘年恋?”
由此可见,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就是好的提问者。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对比、评价等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当今英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要进行批判思维教学,首先自身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信仰;对教材有创意地使用,掌握批判性思维的的特殊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以批判思维为基础的学术对话或苏格拉底式对话教学,对学生采取平等的、开放的互相质疑、讨论。教师不再担当传统的“知识占有者和给予者,而是批判精神的激励者、启发者,交流过程中的参与者、协调者,和反思过程的监控者和促进思维的引导者。” 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也很重要,学生要主动参与和配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自觉反思质疑自己的观点,包容、批判接受别人观点,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另外,批判思维精神的培养还需一个社会环境长期滋养,由于传统文化等因素,我国对具有批判精神的人才存在偏见,批判性思维教学尚未写入教学大纲,课堂上的批判性技能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另外,全社会在考察一个合格的人才的时候不能仅仅盯着过级证书,还应注重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即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文中所指案例来自何兆熊. 顾大僖编 综合教程 第二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2]黄玉峰."三个面向"的现代教育核心是培养"公民" http://www.kxfz.cn/a/shequ/shequkexuefazhanluntan/bumenlingdaolun/2012/0927/124723.html
2012-10-25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167
[5] 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1
[6]《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关于高等外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几点思考(一). [J].外语界,2001(5):9-15
[7]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文秋芳.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J].外语学刊2006(5).79
[9]吕德雄.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 生活教育2010(5):62
[10]同上。
[11]转引自汤广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德里克·博克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J].教育学术月刊.2012(3):10
[12]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觉. [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3):286-292
[13]转引自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 2003(4):11
[14]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乔苒、徐笑春译.《批判性思维》,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111
[15]粟莉.论教师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中的角色.[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