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内涵和走向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_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性与天道"为总体上的指向,中国哲学既有哲学之为哲学的普遍性品格,也包含其独特的形态。与中国哲学的这二重性相关联,对待中国哲学的态度也关乎认同和承认两个层面。"认同"意味着肯定中国哲学与普遍形态的哲学之间的关联性;"承认"则是对中国哲学之为中国哲学的独特品格和形态的肯定。与普遍性的品格和独特形态相联系的,是中国哲学所内含的既成性和生成性的统一,两者的关联既包含史和思之间的互动,也涉及哲学家视野和历史学家视野之间的关联。在中西哲学彼此相遇的背景下,如何对待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既涉及对以往哲学发展过程的解释和理解,也关乎哲学本身的发展,而中西哲学的关系背后则蕴含着世界哲学的视域。哲学衍化不仅涉及哲学之"流",而且关乎现实之"源",后者与哲学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作为中国哲学生成过程的延续,今天的哲学思考和建构同样与所处的时代无法分离。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