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大牛在幼儿园旁边的竹林里玩,过了一会儿,他大声喊我,声音里弥漫着惊喜:“妈妈,你快来看,好多小竹笋啊!”“竹笋真的是竹子妈妈的宝宝吗?”“竹笋能吃吗?”“它什么时候长大呢?”
面对他连珠炮似的提问,我说:“你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他灵机一动:“妈妈,快回家,我们家有一本《冲天小竹笋》的书,我现在就想看。”
我带着他快马加鞭地往家赶,打开书本的那刻,我清晰地感受到他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妈妈,你来,给我读书上的字。”
这本书非常好,图片清晰完整,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文本简洁明了、字字珠玑。我读着,他听着,并且我知道他在思考。认识了竹笋的外形、根、叶以及生长规律后,他问我竹笋可以怎么吃。
我想起《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第一集中有一段是说竹笋的,我找出视频给他看,视频解说也很生动,他看得如痴如醉。“妈妈,我们今晚吃竹笋吧。”
于是我带他来到菜场,正是竹笋上市的季节,每个摊位都有竹笋卖。他欢欣雀跃,我紧跟其后。他选笋,我买单。
折返到家,再次翻开《冲天小竹笋》这本书,图片实物一一对照。从外到里,依次是浅褐色的笋衣、嫩嫩的笋肉,一层层地剥开,清洗、切块,下油锅翻炒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鸽子汤中。虽然很担心他会被烫,但我还是坚持让他亲自动手,没有漏掉任何一个环节。
这天的晚饭,他大快朵颐、速战速决,并不断称赞乳鸽笋汤的鲜美。
后来,为了了解“小竹笋晚上会长高吗”这个问题,我陪着他在竹林里一直待到晚上九点,我们打着电筒,目不转睛地看着,吓坏了很多路人。后来,他有些困了,我们在竹笋的旁边用一把木质红缨枪做了一个标记,记下了竹笋的高度,并决定以后每天放学后都来看它,并且记录生长的过程。
回到家后,大牛入睡了,如往常一样,我记下了他今天发生的故事。自始至终,我都没有说太多的话,更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提问。我陪着他看竹笋,听他自言自语;适当的时候给他提供了图书、视频,供他自我学习;帮助他买竹笋、和他合作做乳鸽笋汤、赞美他的劳动成果。在这个繁忙的傍晚,我一直是他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因膜拜陈鹤琴先生与儿子的交流方式,我会将大牛在生活中的学习故事,用图片和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对于这个爱动、爱表达、爱探究、崇尚自然的5岁半男孩,相较于知识和技能,我更关注于他心智倾向的学习和发展。每当他有所疑问时,我似乎总能听到他的心声,能了解他的需要,给他提供一个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环境。
什么样的学习在此刻发生了呢?这一遭下来,他学会了观察竹笋的外形、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挑选竹笋制作笋汤、感知笋汤的味道,他说:“等暑假时,我们还要去柳州,看看不同品种的竹笋长得是否一样吗,尝一尝柳州酸笋的味道,回来做给爷爷奶奶吃。”
卢梭说:“教育要归于自然。”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相结合培养起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应取得主动地位,无需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从他走进竹林的瞬间直到入睡,我始终遵循他“内心的自然”和“天性”两个中心点,稍加引导,收获则水到渠成。这个时刻值得被我记录,希望他的智慧如雨后春笋般恣意生长。
面对他连珠炮似的提问,我说:“你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他灵机一动:“妈妈,快回家,我们家有一本《冲天小竹笋》的书,我现在就想看。”
我带着他快马加鞭地往家赶,打开书本的那刻,我清晰地感受到他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妈妈,你来,给我读书上的字。”
这本书非常好,图片清晰完整,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文本简洁明了、字字珠玑。我读着,他听着,并且我知道他在思考。认识了竹笋的外形、根、叶以及生长规律后,他问我竹笋可以怎么吃。
我想起《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第一集中有一段是说竹笋的,我找出视频给他看,视频解说也很生动,他看得如痴如醉。“妈妈,我们今晚吃竹笋吧。”
于是我带他来到菜场,正是竹笋上市的季节,每个摊位都有竹笋卖。他欢欣雀跃,我紧跟其后。他选笋,我买单。
折返到家,再次翻开《冲天小竹笋》这本书,图片实物一一对照。从外到里,依次是浅褐色的笋衣、嫩嫩的笋肉,一层层地剥开,清洗、切块,下油锅翻炒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鸽子汤中。虽然很担心他会被烫,但我还是坚持让他亲自动手,没有漏掉任何一个环节。
这天的晚饭,他大快朵颐、速战速决,并不断称赞乳鸽笋汤的鲜美。
后来,为了了解“小竹笋晚上会长高吗”这个问题,我陪着他在竹林里一直待到晚上九点,我们打着电筒,目不转睛地看着,吓坏了很多路人。后来,他有些困了,我们在竹笋的旁边用一把木质红缨枪做了一个标记,记下了竹笋的高度,并决定以后每天放学后都来看它,并且记录生长的过程。
回到家后,大牛入睡了,如往常一样,我记下了他今天发生的故事。自始至终,我都没有说太多的话,更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提问。我陪着他看竹笋,听他自言自语;适当的时候给他提供了图书、视频,供他自我学习;帮助他买竹笋、和他合作做乳鸽笋汤、赞美他的劳动成果。在这个繁忙的傍晚,我一直是他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因膜拜陈鹤琴先生与儿子的交流方式,我会将大牛在生活中的学习故事,用图片和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对于这个爱动、爱表达、爱探究、崇尚自然的5岁半男孩,相较于知识和技能,我更关注于他心智倾向的学习和发展。每当他有所疑问时,我似乎总能听到他的心声,能了解他的需要,给他提供一个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环境。
什么样的学习在此刻发生了呢?这一遭下来,他学会了观察竹笋的外形、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挑选竹笋制作笋汤、感知笋汤的味道,他说:“等暑假时,我们还要去柳州,看看不同品种的竹笋长得是否一样吗,尝一尝柳州酸笋的味道,回来做给爷爷奶奶吃。”
卢梭说:“教育要归于自然。”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相结合培养起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应取得主动地位,无需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从他走进竹林的瞬间直到入睡,我始终遵循他“内心的自然”和“天性”两个中心点,稍加引导,收获则水到渠成。这个时刻值得被我记录,希望他的智慧如雨后春笋般恣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