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建筑工程裂缝问题,是长期困扰工程技术人员的一大技术难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日趋增多,混凝土裂缝问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就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结合了实际的工程实例,从温度和混凝土脆性、施工工艺以及温度应力三个方面对裂缝原因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温度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以期能为类似的裂缝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当前,不论是框架结构的工业建筑还是民用住宅楼中,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工程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或重视程度不够,混凝土产生裂缝现象十分普遍。显然,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困扰着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为了保障混凝土现浇楼板的施工质量,就要在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防治混凝土裂缝的问题。本文就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裂缝原因作详细分析,提出了一些温度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以期能为类似的裂缝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1 工程概述
某工程共建住宅楼12幢,采用框架混凝土结构,室内无分隔墙,全部为现浇板,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竣工验收时,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住户陆续购房进行装修时,发现楼板裂缝,遂向质量监督站投诉。裂缝位置主要有楼板缝和板角缝两类,其中位于板角处的裂缝占绝大多数,约占总数的90%,其缝宽一般在0.1~0.2mm。主要是由温差、结构、构造等引起的。
2 裂缝的原因分析
2.1 从温度、混凝土脆性等方面分析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从该工程楼板裂缝情况来看,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温度裂缝;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板中正负受力钢筋之间有效高度不够,使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不能有效发挥,反而加重了板上层混凝土的受压应力;施工单位为赶进度,在现浇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即拆模,或板上施工堆载过重,也导致板开裂,出现穿透性裂缝;板中预埋电线导管目前大都采用PVC管;板件厚度不够也是引起板裂缝的原因之一。
2.2 从施工工艺方面分析
目前,施工企业的一线工人主要来自农村,不熟悉工程施工的主要工艺,对于混凝土浇灌的基本技术不精,不熟悉建设质量技术标准,部分施工企业存在随手转包不讲合理的施工周期的现象。另外,随着混凝土浇筑工艺升级换代,商品混凝土逐步取代现场搅拌混凝土,浇注方式的变化要求现场机械设备及操作工艺发生变革,但不少企业沿用传统施工方法,这些问题都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成为可能。
2.3 从温度应力方面分析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3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从分析材料来看,上述裂缝虽属非结构受力因素所引起的,但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因此,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3.1 控制温度的措施: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2)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3)加强现浇板浇捣后的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
(4)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此外配筋较多时,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辐射筋长度为1.5m左右。
(5)严禁在现浇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拆摸,应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即薄弱部位越多,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3.2 改善约束条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3.3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3.4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3.4.1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3.4.2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楼板裂缝是现代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虽然学术界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为了保障混凝土现浇楼板的工程质量,我们应针对楼板裂缝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裂缝的出现和发展,确保工程的使用功能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东建业.浅析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
[2] 黄俊坤.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11(14).
关键词: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当前,不论是框架结构的工业建筑还是民用住宅楼中,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工程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或重视程度不够,混凝土产生裂缝现象十分普遍。显然,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困扰着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为了保障混凝土现浇楼板的施工质量,就要在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防治混凝土裂缝的问题。本文就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裂缝原因作详细分析,提出了一些温度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以期能为类似的裂缝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1 工程概述
某工程共建住宅楼12幢,采用框架混凝土结构,室内无分隔墙,全部为现浇板,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竣工验收时,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住户陆续购房进行装修时,发现楼板裂缝,遂向质量监督站投诉。裂缝位置主要有楼板缝和板角缝两类,其中位于板角处的裂缝占绝大多数,约占总数的90%,其缝宽一般在0.1~0.2mm。主要是由温差、结构、构造等引起的。
2 裂缝的原因分析
2.1 从温度、混凝土脆性等方面分析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从该工程楼板裂缝情况来看,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温度裂缝;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板中正负受力钢筋之间有效高度不够,使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不能有效发挥,反而加重了板上层混凝土的受压应力;施工单位为赶进度,在现浇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即拆模,或板上施工堆载过重,也导致板开裂,出现穿透性裂缝;板中预埋电线导管目前大都采用PVC管;板件厚度不够也是引起板裂缝的原因之一。
2.2 从施工工艺方面分析
目前,施工企业的一线工人主要来自农村,不熟悉工程施工的主要工艺,对于混凝土浇灌的基本技术不精,不熟悉建设质量技术标准,部分施工企业存在随手转包不讲合理的施工周期的现象。另外,随着混凝土浇筑工艺升级换代,商品混凝土逐步取代现场搅拌混凝土,浇注方式的变化要求现场机械设备及操作工艺发生变革,但不少企业沿用传统施工方法,这些问题都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成为可能。
2.3 从温度应力方面分析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3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从分析材料来看,上述裂缝虽属非结构受力因素所引起的,但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因此,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3.1 控制温度的措施: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2)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3)加强现浇板浇捣后的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
(4)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此外配筋较多时,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辐射筋长度为1.5m左右。
(5)严禁在现浇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拆摸,应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即薄弱部位越多,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3.2 改善约束条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3.3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3.4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3.4.1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3.4.2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楼板裂缝是现代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虽然学术界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为了保障混凝土现浇楼板的工程质量,我们应针对楼板裂缝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裂缝的出现和发展,确保工程的使用功能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东建业.浅析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
[2] 黄俊坤.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