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端端吻合术和端侧吻合术在桡动脉一头静脉造瘘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进行桡动脉一头静脉造瘘术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42例),予以端侧吻合术,观察组(n=43例)进行端端吻合术,分析两组患者随访时盗血综合征、迟发性血栓等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总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初期通畅率以及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血液透析;端端吻合;端侧吻合术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015-002
尿毒症患者均需进行血液透析,保证血液通路为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步骤。在建立血液通路中,桡动脉一头静脉造瘘术为重要手术方式。在手术治疗中多采用,端端吻合术或端侧吻合术,但在治疗中选择何种手术依然有较大争议。有学者分析选择何种手术种方式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现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两种手术的特征和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83例尿毒症患者,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1-74岁,平均(57.19±2.08)岁。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7.47±2.26)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進行术前检查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掌弓、尺动脉异常供血。对患者进行体检和病历分析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选取管腔内镜大于1.5mm的桡动脉、管腔内径大于2.0mm头静脉或其属支,保证静脉血可于前臂充分暴露。采用8-0、7-0手术线进行缝合,对照组进行端侧缝合,主要使用连续锁边法进行缝合。手术过程中保证端侧吻合手术时,桡动脉侧切口长度大于6mm,静脉端可使用液压扩张的方式修剪断面为斜面,最终达到吻合口径。血管吻合完成之后需结扎头静脉属支。观察组采用端端吻合。以桡动脉搏动最强位置为中心,沿侧缘做3cm切口,充分显露头静脉和桡动脉。采用血管夹夹闭桡动脉,之后在不影响手部供血下,切断和游离桡动脉以及头静脉。结扎好血管远端并调整血管张力,采用无损伤线于显微镜下进行两定点法对头静脉和桡动脉进行端端吻合。最后止血和闭合伤口。
1.3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的,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主要观察两组患者迟发性血栓、早期血栓、吻合口狭窄、盗血综合征。并发症率一并发症例数/总例数x100%。(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主要对比患者使用动静脉瘘患者的时间,主要为:1个月-1年、1-2年、2-3年、3年之上。使用时间1年-3年以及之上的为治疗效果较好。良好率=1年之上病例/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83例尿毒症患者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28.0软件内,做统计学处理,其中临床疗效可采用%形式表示,以X2进行处理和检验;各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s)表示,处理方式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由于对照组,且总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动静脉造瘘术为尿毒症患者重要手术方式。在进行造瘘术时,越靠近远端肢体,所提供完成透析的血流通路便越长,发生瘘管闭塞后,可于近端完成恢复造瘘。因此要选取合适的造瘘方式提供机能,确保瘘管通畅。
端端吻合术在本次手术中发现主要有一下优点,首先动脉血和血流共同注入静脉内,并无反向转角,因此不会出现静脉端扭曲,进而形成血栓;且采用此种手术方式时,血流量、压力均适中,不会出现内瘘静脉端动脉瘤扩张;最后此种手术方式较为简单。行端端吻合时可保证较为安全的血管构造,通过切开较宽的动脉,最终保持桡动脉自身连续性,通过调整吻合位置和大小限制异常血流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存活率。研究中发现,进行端端吻合手术时,掌动脉血液自远桡动脉出现返流,不断提升内瘘血流量。对比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此种治疗方式可提升患者存活率。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更少,预后效果好。出现此种现象主要为端端手术时,动脉血管连续性较好,有较好的张力以及动脉压,血栓较少,且静脉端压力更低,动脉吻合口远端血液持续向静脉端进行灌注,提升了血流量。
综上所述,对尿毒症患者进行端侧端合术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血液透析;端端吻合;端侧吻合术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015-002
尿毒症患者均需进行血液透析,保证血液通路为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步骤。在建立血液通路中,桡动脉一头静脉造瘘术为重要手术方式。在手术治疗中多采用,端端吻合术或端侧吻合术,但在治疗中选择何种手术依然有较大争议。有学者分析选择何种手术种方式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现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两种手术的特征和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83例尿毒症患者,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1-74岁,平均(57.19±2.08)岁。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7.47±2.26)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進行术前检查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掌弓、尺动脉异常供血。对患者进行体检和病历分析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选取管腔内镜大于1.5mm的桡动脉、管腔内径大于2.0mm头静脉或其属支,保证静脉血可于前臂充分暴露。采用8-0、7-0手术线进行缝合,对照组进行端侧缝合,主要使用连续锁边法进行缝合。手术过程中保证端侧吻合手术时,桡动脉侧切口长度大于6mm,静脉端可使用液压扩张的方式修剪断面为斜面,最终达到吻合口径。血管吻合完成之后需结扎头静脉属支。观察组采用端端吻合。以桡动脉搏动最强位置为中心,沿侧缘做3cm切口,充分显露头静脉和桡动脉。采用血管夹夹闭桡动脉,之后在不影响手部供血下,切断和游离桡动脉以及头静脉。结扎好血管远端并调整血管张力,采用无损伤线于显微镜下进行两定点法对头静脉和桡动脉进行端端吻合。最后止血和闭合伤口。
1.3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的,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主要观察两组患者迟发性血栓、早期血栓、吻合口狭窄、盗血综合征。并发症率一并发症例数/总例数x100%。(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主要对比患者使用动静脉瘘患者的时间,主要为:1个月-1年、1-2年、2-3年、3年之上。使用时间1年-3年以及之上的为治疗效果较好。良好率=1年之上病例/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83例尿毒症患者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28.0软件内,做统计学处理,其中临床疗效可采用%形式表示,以X2进行处理和检验;各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s)表示,处理方式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由于对照组,且总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动静脉造瘘术为尿毒症患者重要手术方式。在进行造瘘术时,越靠近远端肢体,所提供完成透析的血流通路便越长,发生瘘管闭塞后,可于近端完成恢复造瘘。因此要选取合适的造瘘方式提供机能,确保瘘管通畅。
端端吻合术在本次手术中发现主要有一下优点,首先动脉血和血流共同注入静脉内,并无反向转角,因此不会出现静脉端扭曲,进而形成血栓;且采用此种手术方式时,血流量、压力均适中,不会出现内瘘静脉端动脉瘤扩张;最后此种手术方式较为简单。行端端吻合时可保证较为安全的血管构造,通过切开较宽的动脉,最终保持桡动脉自身连续性,通过调整吻合位置和大小限制异常血流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存活率。研究中发现,进行端端吻合手术时,掌动脉血液自远桡动脉出现返流,不断提升内瘘血流量。对比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此种治疗方式可提升患者存活率。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更少,预后效果好。出现此种现象主要为端端手术时,动脉血管连续性较好,有较好的张力以及动脉压,血栓较少,且静脉端压力更低,动脉吻合口远端血液持续向静脉端进行灌注,提升了血流量。
综上所述,对尿毒症患者进行端侧端合术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