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相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进行根本的控制,就要从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明确裂缝的位置、严重程度、发展趋势等问题,主要从合理设计、优化混凝土原料及配比的选择、强化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注重混凝土养护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或者改善混凝土裂缝,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耐久性及安全可靠性。本文探讨了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技术控制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是较为科学且复杂的一个问题,需要许多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协同工作,通力完成防治混凝土裂缝的工作。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建筑行业已经开始致力于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随着建筑材料的持续改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再加上建设施工工艺及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裂缝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治及解决。
一、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1、设计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如果没有对建筑结构进行综合考虑, 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例如,结构设计缺乏构造配筋, 没有考虑到板在使用过程中由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和裂缝宽度; 没有针对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设置伸缩缝, 使得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受到限制, 因而产生裂缝。
2、 温差变形原因
温差变形裂缝是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典型现象, 主要表现为顶层两端纵墙的斜裂缝为八字型或者X型, 通常呈对称分布,也可能一端存在斜裂缝。此类裂缝一般会出现在没有设置变形缝和隔热层的刚性屋面顶的房屋, 这是因为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差伸缩变形, 形变幅度远远超出了结构的抗拉强度, 因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3、 不均沉降因素
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通常由建筑物的下部向上延伸。如果建筑物发生较大程度的中部沉降, 混凝土裂缝由建筑物下部向上部的方向延伸并呈现正八字型;如果建筑物两端发生的沉降过于严重,则沿自下而上方向出现倒八字型混凝土裂缝。
4、配合比不合理
目前, 商品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工程当中。商品混凝土对流动性的要求较高, 对水灰比的要求也较大, 通常为0.4~0.6。而在实际施工时,没有将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最佳范围之内, 因而影响了商品混凝土的在使用中的最佳强度、刚度、承载力等性能。
5、 水泥水化热因素
在混凝土硬化期间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而其外表面还保持较低的温度,此时混凝土内部就会有压应力的产生,在其表面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的强度大于混凝土的最大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6、 混凝土收缩因素
自收缩、温度收缩、沉降收缩、塑性收缩、干燥收缩等都是常见的混凝土收缩的类型。其中干缩裂缝的危害最为严重,它是因为毛细管孔隙干燥失水, 使得毛细管张力不断增大,混凝土体积收缩,而混凝土表面干缩变形又被内部混凝土所约束, 表面混凝土因受到拉力而出现裂缝。
7、施工不当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不规范操作会导致混凝土裂缝。例如, 忽略了温度、湿度等条件而导致混凝土养护不充分, 未对混凝土进行及时抹压和覆盖, 混凝土还没有达到规定的强度就过早拆模, 混凝土还未终凝完毕就集中堆放物品或在其上施工。混凝土早期强度低, 因难以承受过大拉应力而出现混凝土裂缝。
二、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措施
1、 混凝土浇筑材料的控制
混凝土是由很多种不同材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在使用这些材料时,首先要控制好水泥在使用过程中,其释放的热量对整体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水泥上,要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避免使用质量不达标的水泥。水泥的选择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步骤。因此,高质量的水泥能够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另外,粗骨料的硬度,沙石骨料的含泥量、含碱、含氯量等都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2、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配比
操作人员首先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浇筑,做好试配。同时,要实时的掌握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每个细节。使用材料要与试配材料一致,从而在配比的过程中能做到合理的控制,防止出现一些常见的失误。另外,把握好骨料的级配、参量比例,水泥的选择也要符合相关标准。在浇筑过程中,根据季节气候变化、现场环境等因素,可采取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如减水剂等措施,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抗炭化、减少水化热、改善塑性变形等功能,从而保证混凝土浇注成型的完好。在混凝土配比确定后,也要及时检测掌握混凝土的和易性。每种材料的质量和配合的比例要严格把关,做好这些工作对于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管理好混凝土的运输
当建筑工程项目中浇筑大体量混凝土时,要采取混凝土泵送浇筑的方式,采取塔吊吊送浇筑方式来浇筑零碎的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混凝土以后,应当尽快的将混凝土送往浇筑的地点。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的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初凝、坍落度变化、水泥浆流失等不良现象。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必须严格保证严密,尽可能防止吸水和漏浆,并且对运输容器及时的进行清理,避免拌合物混凝土中混入混凝土硬块和残渣。
4、加强温度控制
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注意施工中混凝土浇注时间以及速度,在浇注过程中控制温度。混凝土施工温度不宜大于28℃,日最高气温超过30℃时,宜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并采取骨料降温、加冰降温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28℃;当现场气温超过35℃时,应停止施工。同时改善混凝土裂缝充分改良骨料的配置,适当增加添加剂,尽可能采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桥梁施工,这样可有效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成分。
5、加強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现浇板及其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该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整,避免踩筋现象的发生。现浇板中的线管通常位于在钢筋网片的上方, 多根线管的集散部位应采取放射分布的形式,线管的直径不能超过楼板厚度的三分之一。混凝土振捣密实由于混凝土具有泌水性, 所以在混凝土振捣密实之后,骨料发生下沉就很容易引发塑性收缩裂缝。因此,在混凝土初凝前还要进行二次振捣, 在初凝到终凝的这一段时间内,还需要二次压实,同时根据具体施工情形确定适宜的抹压次数。抹压完成后,待混凝土成型,要及时采取浇水覆盖养护措施。
6、强化混凝土养护
施工人员应该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的12小时内对其进行养护,通常要采用泡沫、麻袋或塑料薄膜等覆盖混凝土,还要进行浇水养护,通常养护时间必须在7天以上,而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则要多于14天。在养护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应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混凝土的中心与表面的温差在25℃以内。在混凝土表面强度未达到一定标准时, 不得在其上进行施工或者堆压材料,不得使其受到冲击震动,防止早期混凝土结构强度较低收到压力而产生裂缝。
总之,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建筑施工中,产生混凝土裂缝是非常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裂缝,如果产生裂缝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才需相应措施进行补救,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子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
[2] 唐景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02).
[3] 阮文刚.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J].商品混凝土.2012(09).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是较为科学且复杂的一个问题,需要许多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协同工作,通力完成防治混凝土裂缝的工作。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建筑行业已经开始致力于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随着建筑材料的持续改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再加上建设施工工艺及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裂缝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治及解决。
一、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1、设计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如果没有对建筑结构进行综合考虑, 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例如,结构设计缺乏构造配筋, 没有考虑到板在使用过程中由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和裂缝宽度; 没有针对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设置伸缩缝, 使得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受到限制, 因而产生裂缝。
2、 温差变形原因
温差变形裂缝是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典型现象, 主要表现为顶层两端纵墙的斜裂缝为八字型或者X型, 通常呈对称分布,也可能一端存在斜裂缝。此类裂缝一般会出现在没有设置变形缝和隔热层的刚性屋面顶的房屋, 这是因为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差伸缩变形, 形变幅度远远超出了结构的抗拉强度, 因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3、 不均沉降因素
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通常由建筑物的下部向上延伸。如果建筑物发生较大程度的中部沉降, 混凝土裂缝由建筑物下部向上部的方向延伸并呈现正八字型;如果建筑物两端发生的沉降过于严重,则沿自下而上方向出现倒八字型混凝土裂缝。
4、配合比不合理
目前, 商品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工程当中。商品混凝土对流动性的要求较高, 对水灰比的要求也较大, 通常为0.4~0.6。而在实际施工时,没有将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最佳范围之内, 因而影响了商品混凝土的在使用中的最佳强度、刚度、承载力等性能。
5、 水泥水化热因素
在混凝土硬化期间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而其外表面还保持较低的温度,此时混凝土内部就会有压应力的产生,在其表面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的强度大于混凝土的最大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6、 混凝土收缩因素
自收缩、温度收缩、沉降收缩、塑性收缩、干燥收缩等都是常见的混凝土收缩的类型。其中干缩裂缝的危害最为严重,它是因为毛细管孔隙干燥失水, 使得毛细管张力不断增大,混凝土体积收缩,而混凝土表面干缩变形又被内部混凝土所约束, 表面混凝土因受到拉力而出现裂缝。
7、施工不当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不规范操作会导致混凝土裂缝。例如, 忽略了温度、湿度等条件而导致混凝土养护不充分, 未对混凝土进行及时抹压和覆盖, 混凝土还没有达到规定的强度就过早拆模, 混凝土还未终凝完毕就集中堆放物品或在其上施工。混凝土早期强度低, 因难以承受过大拉应力而出现混凝土裂缝。
二、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措施
1、 混凝土浇筑材料的控制
混凝土是由很多种不同材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在使用这些材料时,首先要控制好水泥在使用过程中,其释放的热量对整体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水泥上,要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避免使用质量不达标的水泥。水泥的选择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步骤。因此,高质量的水泥能够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另外,粗骨料的硬度,沙石骨料的含泥量、含碱、含氯量等都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2、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配比
操作人员首先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浇筑,做好试配。同时,要实时的掌握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每个细节。使用材料要与试配材料一致,从而在配比的过程中能做到合理的控制,防止出现一些常见的失误。另外,把握好骨料的级配、参量比例,水泥的选择也要符合相关标准。在浇筑过程中,根据季节气候变化、现场环境等因素,可采取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如减水剂等措施,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抗炭化、减少水化热、改善塑性变形等功能,从而保证混凝土浇注成型的完好。在混凝土配比确定后,也要及时检测掌握混凝土的和易性。每种材料的质量和配合的比例要严格把关,做好这些工作对于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管理好混凝土的运输
当建筑工程项目中浇筑大体量混凝土时,要采取混凝土泵送浇筑的方式,采取塔吊吊送浇筑方式来浇筑零碎的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混凝土以后,应当尽快的将混凝土送往浇筑的地点。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的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初凝、坍落度变化、水泥浆流失等不良现象。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必须严格保证严密,尽可能防止吸水和漏浆,并且对运输容器及时的进行清理,避免拌合物混凝土中混入混凝土硬块和残渣。
4、加强温度控制
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注意施工中混凝土浇注时间以及速度,在浇注过程中控制温度。混凝土施工温度不宜大于28℃,日最高气温超过30℃时,宜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并采取骨料降温、加冰降温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28℃;当现场气温超过35℃时,应停止施工。同时改善混凝土裂缝充分改良骨料的配置,适当增加添加剂,尽可能采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桥梁施工,这样可有效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成分。
5、加強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现浇板及其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该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整,避免踩筋现象的发生。现浇板中的线管通常位于在钢筋网片的上方, 多根线管的集散部位应采取放射分布的形式,线管的直径不能超过楼板厚度的三分之一。混凝土振捣密实由于混凝土具有泌水性, 所以在混凝土振捣密实之后,骨料发生下沉就很容易引发塑性收缩裂缝。因此,在混凝土初凝前还要进行二次振捣, 在初凝到终凝的这一段时间内,还需要二次压实,同时根据具体施工情形确定适宜的抹压次数。抹压完成后,待混凝土成型,要及时采取浇水覆盖养护措施。
6、强化混凝土养护
施工人员应该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的12小时内对其进行养护,通常要采用泡沫、麻袋或塑料薄膜等覆盖混凝土,还要进行浇水养护,通常养护时间必须在7天以上,而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则要多于14天。在养护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应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混凝土的中心与表面的温差在25℃以内。在混凝土表面强度未达到一定标准时, 不得在其上进行施工或者堆压材料,不得使其受到冲击震动,防止早期混凝土结构强度较低收到压力而产生裂缝。
总之,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建筑施工中,产生混凝土裂缝是非常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裂缝,如果产生裂缝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才需相应措施进行补救,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子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
[2] 唐景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02).
[3] 阮文刚.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J].商品混凝土.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