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bear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闽南童谣列入厦门市、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南童谣是闽南民间儿童诵读、说唱的歌谣。它运用生动形象的闽南方言词语和丰富多彩的闽南方言语音创造出方言的韵律美与节奏美,广泛流传于闽南城乡。闽南童谣具有集体性(即集体创作)与变异性(即在流传过程中会发生增删补充等变化)的特点,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关于闽南童谣的起源,并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但福建地方典籍中记载着唐代福建观察使常兖州曾听到闽地民间流传着《月光光》童谣。这首唐代童谣虽与今天闽南各地流传着的《月光光》童谣在文字上有些不同,其主题和结构却十分相似,由此可见闽南童谣源远流长的历史。
  随着明清时期闽南地区大批移民向外迁徙,闽南童谣也流传到了广东潮汕、台湾等地区,甚至远涉重洋,传播到南洋许多国家和地区。
  从内容上说闽南童谣可分为时政、育儿、游戏、动物、植物、知识、民俗、趣味等类;从形式上看,闽南童谣有摇篮曲、叙述式、问答歌、连锁调、谜语、绕口令等多种形式;从表演上看,大体有念谣、唱谣、戏谣(在做游戏时念童谣)、舞谣(边念童谣边跳舞)等。
  童谣是儿童学习语言、认识社会、玩耍娱乐等的重要方式。积极抢救、整理传统的闽南童谣,努力创作新的闽南童谣,精心组织儿童说唱闽南童谣,大力开展与增进海峡两岸闽南童谣的交流,对闽南方言与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几乎所有的闽南人,都会哼几句孩提时学的“月娘月光光,起厝田中央”,或是“一的请你葱,二的请你菜,三的锵锵滾(鼎沸,喻热闹),四的炒米粉”,等等。
  闽南童谣充满了儿童的情趣,例如台湾陈建铭先生在其《野台锣鼓》中介绍的《耶罗耶》:
  耶罗耶,猪槽过溪,溪也深,海也深,佛祖请观音,观音拜韭菜,韭菜十二枞,开花丢丢红,洪大嫂,做媒人,做何位?做大房,大房人杀猪,做二房,二房人杀羊,打锣打鼓娶新娘,新娘躲轿底,梳头鬃(头发),换燕尾,夯烟吹(熏烟斗),抵(当作)灯火,灯火无油车摊欹(打歪),翁姐(夫妻)打打好味是(有趣),家倌(公婆)看破随在伊(任随他),鸡仔吹哒嘀(吹嗽叭),蟑螂举彩旗,竹篙长长好绊纱(晾纱线),茶瓯(茶杯)幼幼(细腻)好捧茶,捧来大厅请人客,朋友弟兄入来座(进来坐)。
  陈建铭先生并评价道:“划着猪食槽到溪流的对岸,迎娶新娘的仪仗队里有吹唢呐的公鸡,蟑螂竟高举着色彩的彩旗,多么轻松有趣的画面,真佩服当时编这首歌的人的丰富想象力。”
  近乎荒诞的奇妙想象,只有孩子才有,民间不知名的编者只怕也是受孩子们的启迪吧!
  再看《摇仔摇》:
  摇仔摇,摇仔摇,小弟仔坐椅桥(供小孩坐站的用具),安妈(祖母)抱着微微笑,安公(祖父)抱着吱吱叫,共(将)伊(他)放甲(拉了)一身尿。
  仿佛可见那位被小孙孙尿湿了衣裳、哭笑不得的老安公,简直叫人忍俊不禁。
  闽南童谣还往往包含了许多知识。使孩子在游乐时,不知不觉中增长了一些知识。例如《草蜢公》:
  草蜢公,敖(很会)饲牛,牛哪去?牛卖银。银哪去?银娶某(妻),某哪去?某生囝。囝哪去?囝生孙。孙哪去?孙赶鸭。鸭哪去?鸭生蛋。蛋哪去?蛋请客。客哪去?客放尿。尿哪去?尿沃(浇)菜。菜哪去?菜开花。花哪去?花结籽。籽哪去?籽榨油。油哪去?油点火。火哪去?火让安公食烟吹熄去。
  其中关于尿可作肥浇菜,菜可开花结籽榨油的知识,很自然地被孩子们所吸收。
  有些童谣也会曲折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民情民俗。如:《人插花你插草》。
  人插花,你插草。人抱婴,你抱狗。人睡新眠床,你睡破粪斗。
  闽南童谣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打铁歌》,在台湾也有念成《打手刀,剪铜锣》。
  在抗日战争时期,闽南还流行一首《拍日本》的童谣:
  滚,滚,滚,逐个起来拍日本。伊占咱所在,伊抢咱钱粮,伊刣咱百姓,伓互咱生存。
  滚,滚,滚,逐个起来拍日本。有的拍前锋,有的做后盾。刀揭好,铳比准,逐个和齐拍日本。将伊日本兵,拍甲变涂粉。
  遗憾的是,这些充满了天真活泼的情趣,启迪着人的想象和创造的童谣,在今日那些从小玩电动玩具长大的一代几乎快要失传了。亲爱的读者,不管你是老闽南人,还是新闽南人,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家园,带着你的孩子一起来念闽南童谣吧!
其他文献
翻看罗晓韵Jolie的摄影集子《我喜欢风景是寂静的》时,我的手边也一道放着荒木经惟的名作《东京日和》,虽然两人可以说完全不同,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有各自擅长的题材,但是他们摄影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他们所展现的,都是他们眼中世界的本质。每一幅照片都隐藏着一个秘密,藏着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和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而这两本书,恰恰也可以视为这两位摄影师对他们人生转折点的公开记录。  最开始
期刊
路  作者:吉田修一  出版社:联经  出版日期:2013年9月  六年前,因为爱上金城武而独自来台自助旅行的春香,认识了就读淡江大学的刘人豪,这场异国情只持续了短短一天,之后彼此就音讯全无。六年后春香来台建设高铁,人豪在东京成为了建筑师。阔别了六年之久的感情,他们能否找到彼此,共续前缘?  等待的技术  作者:帕特诺伊  译者:曾沁音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7月  多数人都认
期刊
身处香港,对于身份认同的问题,许多来自大陆的游客会有很多不解。如果他们来到尖沙咀的重庆大厦,或许他们心里会感到疑惑:“这里也是中国人的地方,然而大部份都是来自南亚和非洲的人。”用比较浅显的语言来说,重庆大厦背负着殖民地的过去,而殖民地的特性就是夹杂不同殖民地的文化。然而在九龙的深水埗也有南亚商移民小区,甚至在广州市内也可以找到尼日利亚人的聚居点。那么,重庆大厦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与华南其它外来移民区
期刊
亚马逊中国8~9月份简体书畅销榜及推荐  群山回唱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康慨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群山回唱》,一部关于牺牲、背叛和亲情力量的传奇。它跨越了三代人,将流亡者和救援人员、父母和子女、医生和毒枭的故事相互交织。胡赛尼展示出人对自己本该守护的东西,会何其轻易地加以恶待和抛弃,但他最终成功彰显了家庭的力量和亲情的永恒。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 
期刊
塞北三朝:  辽、西夏、金  作者:袁腾飞  出版社:电子工业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袁腾飞以大家都熟悉的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讲述的起点,穿针引线般地将辽、西夏、金的历史肌理层层解析,让读者快速进入并深刻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神秘历史。徜徉其中,仿佛乘着时光机穿梭到已逝的历史现场,一幕幕历史话剧就在自己身边上演。  长歌行·第五卷  作者:夏达  出版社:广东新世纪  2013年8月1日 
期刊
书店不死  作者:石桥毅史  出版社:时报出版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书店病人  作者:朱晓剑  出版社:金城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中国独立书店漫游指南  作者:雅倩 编  出版社:金城  出版日期:2013年3月  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  一个女人和她的传奇书店  作者:西尔薇娅·毕奇  出版社:光明日报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  马国兴:江西高
期刊
美国自然观察家和教育家,Clare Walker Leslie和Charles E. Roth出过一本书叫《笔记大自然》(Keeping a Nature Journal),指导人们如何用书写与绘画记录自然。这本书在自然教育界一直有着坚实的拥趸,芮东莉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内“自然笔记”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长期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然教育的推广,在《好儿童画报·芝麻开门》、《少年科学·动物大揭秘》等杂志
期刊
和竹科广播(IC之音)每年合作四场讲座,秋季那场我讲了“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化创意产业?”现场对产官学各界的“炮火”,可能对熟悉我之前演讲风格的朋友是个冲击(反之,对从没听我演讲的亦是)。  是什么事情会让我这么不满意?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官方,还有搞不清楚就瞎起哄的民间,都是。  作家张大春专文论述过:“文创产业的来历是一群寄生虫般的人物,在既没有创作能力,也没有研究能力的前提之下,逞其虚矫夸饰的
期刊
新春一月到春深的四月之初,文字的国度,有炸弹等级威力的新闻,也有太多的小事件小震动。沉淀下来的,会被记取;一去不回头的,仿若从未发生。这似乎也是世界的应然与本然。  对文坛来说,炸弹等级的新闻,是作家/美食家王宣一和韩良露在不到一个月内相继离开人世——两人都不到六十岁。  2月15日,王宣一与丈夫詹宏志在意大利古城旅行,准备转往伦敦参加儿子詹朴的服装发表秀,突因心脏病发猝逝。詹宏志带着妻子的骨灰回
期刊
小威向前冲  作者:艾伦 著,李小强 译  出版社:贵州人民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对于“我是怎么来的?”这一必答题,小一点的孩子可能只需要“我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这样的答案,但稍微大一点的宝宝会顺着问题追究:“那我是怎么跑到妈妈肚子里去的?”如果你需要考虑专业度和趣味度,《小威向前冲》这本书会是很好的答案。  小威是一个小精子。他就住在布朗先生的身体里。还有三亿个小精子和小威住在一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