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进而逐渐把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当成为首要任务。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公益性与大众性服务型机构,有其一定的社会效益性。在加大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同时,针对读者需求,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更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志愿者服务特点的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对优化的服务策略,为公共图书馆的良好发展提高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J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2-0131-02
前言
随着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提高,人们对知识的渴望需求日益增大。公共图书馆作为最大的公益性求知机构,应该更好的充分发挥其服务性与大众性。因此,志愿者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群体,从其服务特点着手,客观科学的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与策略优化,为公共图书馆能够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应该明确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宗旨与作用所在。通过大量引进与吸收志愿者可以对其图书馆的人力方面进行合理性补充。由于图书馆特殊性质的存在,需要组织与开展大量的主题活动与相关互动节目等,因此,在人员配置方面存在相对的限制与不足,这样就极大妨碍了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与活动开展。但志愿者的加入极大扩展了图书馆的人员配置,对其馆内的各项工作运行与活动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图书馆服务规范》中明确指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志愿者也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大其志愿者的吸引力度,将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与社会人员成功划入图书馆志愿者队伍中去,这样可以不断加快公共图书馆规模建设与发展。
其次,通过大量引入志愿者加入其图书馆服务中,同时也变相的使志愿者成为图书馆读者,这样就进一步壮大了公共图书馆的读者队伍。对全民阅读与素质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还可以提升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扩展器服务领域,服务的综上是针对读者,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可以实现诸多服务项目与活动的落实。
最后,图书馆为志愿者提供相对的服务实践平台,志愿者的实质目的是想实现其“志愿”意向与服务公共的目的,图书馆通过志愿者机制可以完成其志愿者的愿望且实现。因此,提供过该志愿者服务机制与实施,使志愿者获得相对的社会赞誉与认可。进而实现了“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1]。
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阵地作用
现阶段,我国对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发越重。十九大召开以来,习主书记已经明确提出“以文化建设为主,加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宏伟蓝图。在文化建设与发展实施过程中,其中“公共文化服务”有其鲜明的重要性与实质性,更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与保障。而“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重要的首要任务。图书馆作为文化前沿与传承中华精神的重要场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图书馆在实际的服务运行中起到一定的积极先锋作用。第一、图书馆是知识与学术传播的重要成所,通过丰富的馆藏资源读者可以自主进行选择,对所需问题进行及时的掌握与了解。第二、图书馆具有宣扬我党与国家发展的正面积极作用。图书馆内部的报刊阅览室,有其丰富的报刊资源与相关数据,其中包含:党建报刊、党建园地、新华报刊、人民日报等主旋律资源,进而起到“以党治国、以党发展、以党造福百姓”重要思想的传播作用。第三、通过建立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机制,可以使图书馆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只有服务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发挥其图书馆的公共服务作用[2]。
(二)图书馆与志愿者之间促进互补,具有现代社会文明作用
志愿者队伍与制度的实施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现阶段,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其经济利益的获得远超于精神文明程度的认可。造成了部分人对物质文明的盲目追求与偏激索取。因此,通过图书馆吸引志愿者队伍规模的扩大,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所在。志愿者通过“自愿、奉献、互助、进取”精神的贯彻与应用,以图书馆为精神服务依托,通过图书馆这道平台对其公共服务进行全新的落实与体现,这正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充分呈现[3]。
三、图书馆志愿者的构成分类
(一)青年学生
青年学生是图书馆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主导力量。有其鲜明的重要性与特点性,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变化性与流动性。另外,青年学生最大的优势就在与他们的激情活力与青春朝气,这也是促进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实际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中,青年学生可以用满腔热情应对每一为读者,使读者更加感受到和谐互助的气氛与知识领域的魅力。青年学生在相关知识方面也可以对读者起到相对的引导效果。例如:读者想借阅相关计算机方面书籍,青年学生如专业正是计算机专业,可以对读者进行书籍指引与专业解读等。使读者的借阅效率得到相对提升与节省大量时间。其次,由于青年学生的自身原因,在其进行图书馆公共服务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局限性,他们在进行志愿者服务时基本属于临时性、短期性。最后,通过图书馆志愿者公共服务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加贴近社会,学生在学校中只能学习到专业的理论知识,我国教育改革中明显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教育能力与社会实践学习能力,通过参加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更加扩宽学生的见识范畴与社会层面,并通过运用说、听、动等方面的肢体表达,锻炼其社会接触能力与交谈沟通能力,进而促进社会实践与社会交流的场景实现。对其理论结合实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专家学者
首先,图书馆作为综合性全面服务单位,为更多且广大读者提供相对的阅读服务,这些读者中不乏高学历、高资历的文化人员。而专家学者志愿者具有较深的专业资历与人生阅历,他们多数为某学术领域的佼佼者。因此,大力引进专家学者加入志愿者队伍有其鲜明的重要性。图书馆是相对理论知识与相关学术较为高深的场所,读者在进行阅读中经常会对某些问题不知不懂,而一般的图书馆服务人员由于自身水平原因,无法对其进行針对性服务。但专家学者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对读者进行具体方面服务,以知识介入为切入点,将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耐心的向读者讲解,其过程更是一次知识学习与和谐互动的流程。其次,专家学者在热心公益方面更为突出积极,他们充分明白公益服务的重要性与现实性,他们的加入对图书馆现有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及时的弥补,对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与实质意义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4]。最后,专家学者通过参见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受到不断的提升,在服务活动中专家学者不仅发挥了余热,他们会以图书馆为平台,对相关领域学术与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阅读,这也无疑是一次更好的进修过程。因此,专家学者在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中位置尤为重要。 (三)社会人士与团体
图书馆志愿者建设离不开广大社会人士的支持,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正是社会整体的缩影与体现。“社会”是由无数个服务机构支持与相关个体组成,作为公益性服务体系下的圖书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社会人士的加大对其志愿者队伍的发挥效率与优质服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社会人士主要包括:机关企业、事业人员、退休人员、全职妈妈与各种公益团体组成。首先,机关企业、事业人员,他们在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时间上比较固定,由于特殊的工作原因,其参与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时间通常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短有的固定时间更加促进了其优质服务的效率。其次,退休人员。退休人员是服务体系下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生活阅历与经验,退休后仍然不甘寂寞,充分发挥余热。退休人员通过参见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将其自身的生活阅历与经验灌输给当下年轻读者,使其在知识与经验双方面活动宝贵收获。另外,退休人员在进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中还可以较好的锻炼自身,例如:在头脑方面与身体方面。正所谓的“人怕闲、不怕忙”的道理。“全职妈妈”是参与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特殊群体,其鲜明性体现在能够更加具有公益爱心与奉献精神。通过志愿者活动全职妈妈可以获得更多的育儿知识与实践经验,并对其日后教育与抚养孩子起到积极的实质作用。最后,社会公益团体。社会公益团体通常以单位、学校、企业等组织机构自发而成,该公益团体的加入正是其社会公益心与奉献爱心的重要体现。他们不为名利,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到来实现公益服务活动。在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中,公益团队的力量不容小视,他们的服务规模更加专业化、责任化、细微化。通过参加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公益团队可以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对其企业职工自身成长与思想觉悟提高十分有利。通过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可以更为有利的促进团体的凝聚力,使团体与图书馆之间同时获得互赢的目的。
四、健全完善图书馆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首先,应该对其图书馆志愿服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第一、图书馆应该按照相关具体要求对其志愿者进行划分与配置,并通过宣传招募的方式对其志愿者进行海选,必须保证其志愿者的素质与品德,进而保证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行性与传播性[5]。第二、管理制度中应该明确志愿者应尽的相关义务与责任,并保障其志愿者的基本权益与享受待遇,其中包括志愿者的用餐问题、出行问题等,使其志愿者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去。其次,在运行机制方面应该采用及时、集中、针对的运行机制。志愿者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时一定要及时,进而才能提升其服务效率;在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集中规模,这样才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力;针对特殊服务群体采用相对性的一对一服务,充分发挥其志愿者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性[6]。
结论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从传统的硬式管理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使之有了质的飞跃与提高。在对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应用人性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服务策略,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图书馆志愿服务[J].兰台世界,2017,12(24):1-2.
[2]吴可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山西省公共图书馆为例[J].晋图学刊,2017,15(2):37-40.
[3]张春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以广州图书馆的实践与探索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1(10):96-98.
[4]李保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下的县级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提升策略研究——以厚街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为例[J].图书馆界,2018,22(2):27-31.
[5]李保东.基于用户视角的城市区公共图书馆新型电子阅览室服务绩效研究——东莞厚街图书馆用户调查启示[C]//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5年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一).2017,45(5):11-12.
[6]李保东.社区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东莞地区读者调查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7,44(8):17-23.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J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2-0131-02
前言
随着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提高,人们对知识的渴望需求日益增大。公共图书馆作为最大的公益性求知机构,应该更好的充分发挥其服务性与大众性。因此,志愿者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群体,从其服务特点着手,客观科学的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与策略优化,为公共图书馆能够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应该明确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宗旨与作用所在。通过大量引进与吸收志愿者可以对其图书馆的人力方面进行合理性补充。由于图书馆特殊性质的存在,需要组织与开展大量的主题活动与相关互动节目等,因此,在人员配置方面存在相对的限制与不足,这样就极大妨碍了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与活动开展。但志愿者的加入极大扩展了图书馆的人员配置,对其馆内的各项工作运行与活动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图书馆服务规范》中明确指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志愿者也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大其志愿者的吸引力度,将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与社会人员成功划入图书馆志愿者队伍中去,这样可以不断加快公共图书馆规模建设与发展。
其次,通过大量引入志愿者加入其图书馆服务中,同时也变相的使志愿者成为图书馆读者,这样就进一步壮大了公共图书馆的读者队伍。对全民阅读与素质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还可以提升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扩展器服务领域,服务的综上是针对读者,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可以实现诸多服务项目与活动的落实。
最后,图书馆为志愿者提供相对的服务实践平台,志愿者的实质目的是想实现其“志愿”意向与服务公共的目的,图书馆通过志愿者机制可以完成其志愿者的愿望且实现。因此,提供过该志愿者服务机制与实施,使志愿者获得相对的社会赞誉与认可。进而实现了“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1]。
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阵地作用
现阶段,我国对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发越重。十九大召开以来,习主书记已经明确提出“以文化建设为主,加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宏伟蓝图。在文化建设与发展实施过程中,其中“公共文化服务”有其鲜明的重要性与实质性,更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与保障。而“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重要的首要任务。图书馆作为文化前沿与传承中华精神的重要场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图书馆在实际的服务运行中起到一定的积极先锋作用。第一、图书馆是知识与学术传播的重要成所,通过丰富的馆藏资源读者可以自主进行选择,对所需问题进行及时的掌握与了解。第二、图书馆具有宣扬我党与国家发展的正面积极作用。图书馆内部的报刊阅览室,有其丰富的报刊资源与相关数据,其中包含:党建报刊、党建园地、新华报刊、人民日报等主旋律资源,进而起到“以党治国、以党发展、以党造福百姓”重要思想的传播作用。第三、通过建立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机制,可以使图书馆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只有服务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发挥其图书馆的公共服务作用[2]。
(二)图书馆与志愿者之间促进互补,具有现代社会文明作用
志愿者队伍与制度的实施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现阶段,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其经济利益的获得远超于精神文明程度的认可。造成了部分人对物质文明的盲目追求与偏激索取。因此,通过图书馆吸引志愿者队伍规模的扩大,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所在。志愿者通过“自愿、奉献、互助、进取”精神的贯彻与应用,以图书馆为精神服务依托,通过图书馆这道平台对其公共服务进行全新的落实与体现,这正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充分呈现[3]。
三、图书馆志愿者的构成分类
(一)青年学生
青年学生是图书馆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主导力量。有其鲜明的重要性与特点性,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变化性与流动性。另外,青年学生最大的优势就在与他们的激情活力与青春朝气,这也是促进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实际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中,青年学生可以用满腔热情应对每一为读者,使读者更加感受到和谐互助的气氛与知识领域的魅力。青年学生在相关知识方面也可以对读者起到相对的引导效果。例如:读者想借阅相关计算机方面书籍,青年学生如专业正是计算机专业,可以对读者进行书籍指引与专业解读等。使读者的借阅效率得到相对提升与节省大量时间。其次,由于青年学生的自身原因,在其进行图书馆公共服务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局限性,他们在进行志愿者服务时基本属于临时性、短期性。最后,通过图书馆志愿者公共服务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加贴近社会,学生在学校中只能学习到专业的理论知识,我国教育改革中明显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教育能力与社会实践学习能力,通过参加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更加扩宽学生的见识范畴与社会层面,并通过运用说、听、动等方面的肢体表达,锻炼其社会接触能力与交谈沟通能力,进而促进社会实践与社会交流的场景实现。对其理论结合实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专家学者
首先,图书馆作为综合性全面服务单位,为更多且广大读者提供相对的阅读服务,这些读者中不乏高学历、高资历的文化人员。而专家学者志愿者具有较深的专业资历与人生阅历,他们多数为某学术领域的佼佼者。因此,大力引进专家学者加入志愿者队伍有其鲜明的重要性。图书馆是相对理论知识与相关学术较为高深的场所,读者在进行阅读中经常会对某些问题不知不懂,而一般的图书馆服务人员由于自身水平原因,无法对其进行針对性服务。但专家学者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对读者进行具体方面服务,以知识介入为切入点,将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耐心的向读者讲解,其过程更是一次知识学习与和谐互动的流程。其次,专家学者在热心公益方面更为突出积极,他们充分明白公益服务的重要性与现实性,他们的加入对图书馆现有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及时的弥补,对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与实质意义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4]。最后,专家学者通过参见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受到不断的提升,在服务活动中专家学者不仅发挥了余热,他们会以图书馆为平台,对相关领域学术与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阅读,这也无疑是一次更好的进修过程。因此,专家学者在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中位置尤为重要。 (三)社会人士与团体
图书馆志愿者建设离不开广大社会人士的支持,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正是社会整体的缩影与体现。“社会”是由无数个服务机构支持与相关个体组成,作为公益性服务体系下的圖书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社会人士的加大对其志愿者队伍的发挥效率与优质服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社会人士主要包括:机关企业、事业人员、退休人员、全职妈妈与各种公益团体组成。首先,机关企业、事业人员,他们在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时间上比较固定,由于特殊的工作原因,其参与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时间通常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短有的固定时间更加促进了其优质服务的效率。其次,退休人员。退休人员是服务体系下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生活阅历与经验,退休后仍然不甘寂寞,充分发挥余热。退休人员通过参见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将其自身的生活阅历与经验灌输给当下年轻读者,使其在知识与经验双方面活动宝贵收获。另外,退休人员在进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中还可以较好的锻炼自身,例如:在头脑方面与身体方面。正所谓的“人怕闲、不怕忙”的道理。“全职妈妈”是参与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特殊群体,其鲜明性体现在能够更加具有公益爱心与奉献精神。通过志愿者活动全职妈妈可以获得更多的育儿知识与实践经验,并对其日后教育与抚养孩子起到积极的实质作用。最后,社会公益团体。社会公益团体通常以单位、学校、企业等组织机构自发而成,该公益团体的加入正是其社会公益心与奉献爱心的重要体现。他们不为名利,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到来实现公益服务活动。在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中,公益团队的力量不容小视,他们的服务规模更加专业化、责任化、细微化。通过参加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公益团队可以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对其企业职工自身成长与思想觉悟提高十分有利。通过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可以更为有利的促进团体的凝聚力,使团体与图书馆之间同时获得互赢的目的。
四、健全完善图书馆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首先,应该对其图书馆志愿服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第一、图书馆应该按照相关具体要求对其志愿者进行划分与配置,并通过宣传招募的方式对其志愿者进行海选,必须保证其志愿者的素质与品德,进而保证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行性与传播性[5]。第二、管理制度中应该明确志愿者应尽的相关义务与责任,并保障其志愿者的基本权益与享受待遇,其中包括志愿者的用餐问题、出行问题等,使其志愿者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去。其次,在运行机制方面应该采用及时、集中、针对的运行机制。志愿者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时一定要及时,进而才能提升其服务效率;在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集中规模,这样才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力;针对特殊服务群体采用相对性的一对一服务,充分发挥其志愿者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性[6]。
结论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从传统的硬式管理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使之有了质的飞跃与提高。在对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应用人性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服务策略,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图书馆志愿服务[J].兰台世界,2017,12(24):1-2.
[2]吴可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山西省公共图书馆为例[J].晋图学刊,2017,15(2):37-40.
[3]张春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以广州图书馆的实践与探索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1(10):96-98.
[4]李保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下的县级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提升策略研究——以厚街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为例[J].图书馆界,2018,22(2):27-31.
[5]李保东.基于用户视角的城市区公共图书馆新型电子阅览室服务绩效研究——东莞厚街图书馆用户调查启示[C]//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5年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一).2017,45(5):11-12.
[6]李保东.社区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东莞地区读者调查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7,44(8):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