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些调查结果
瑞士国有四分之一的资源是从垃圾中获得;
日本几个最著名的公司文化中,“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是大张旗鼓的口号,是每位员工一定要遵守的准则和培养的习惯。甚至在便池边会制作出“脚印”以指示在此位置上冲洗用水量为最少;
比尔·盖茨在一个停车场门前得知前方不远处有更便宜的停车场时会说:开到前面去,这里的收费不值;
……
在我国,“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浪费可耻”等是我们长久树立的旗帜。相对于西方的“钱是赚来的”“钱是借来的”,我们的曾被大大曲解为“缺少创造性”的“钱是攒来的”观念,其实是更加体现赚钱是一个不断节省成本以增加留存收益的精神——
“节约”的号角再次吹响
今年以来,中央接连出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系列政策、措施。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频频发表讲话,从战略高度阐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
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通知》。该通知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等七个方面的措施。
资源“瓶颈”正在形成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结构性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从经济结构变化看,近几年我国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去年已达67.6%。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它的加速发展是造成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吃、穿、用”到“住、行”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了资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使用方向的变化。
另一个新情况是,我国出现了快速城市化现象,城镇化水平以年均一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1400万~1500万人到城镇。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41%,到2020年估计达到60%左右。一般来讲,城镇人口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量的3.5倍。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既是必然趋势,这必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
还有一个基本国情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我国的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居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矿产资源国内供应能力、保障能力也不足。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据估计到2020年时我们将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所谓“短缺”是指某种资源的外贸依存度在40%~70%之间,外贸依存度超过70%以上为“严重短缺”。
温家宝总理指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资源“红灯”已经亮起
我国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最重要的资源普遍紧缺。
——电力日趋紧张 据国家电监会的监测,2004年“电荒”席卷21个省、市,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缺口达2000万~3000万千瓦,预计2005年全国电力供应缺口仍然很大。
——水资源相当匮乏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令人触目惊心。据资料:我国660多座城市中,有2/3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由于缺水,每年工业总产值的损失大约在2000亿元;而近几年农业每年缺水(近33亿亩土地收成受影响)造成的损失每年在1500亿元。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人均淡水资源量将会越来越少,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被列入严重缺水国家。
——煤炭生产、消费环节浪费严重 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以煤为主,占能源资源总量的75.2%。据预测,我国煤炭探明可利用储量近2000亿吨,如果按照年产25亿吨原煤的速度推算还可以供应80年。尽管我国有可观的煤炭资源量,但优质资源少,生产、消费环节浪费严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数字显示,中国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煤矿回采率仅为15%,有些甚至低至10%。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石油缺口越来越大 据能源专家估计,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左右,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1/3,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2004年中国累计进口原油1.2亿吨。由于中国没有完全建立起石油战略储备,缺乏对国际油价的适度缓冲,每年要多支付数十亿美元。据预测,未来15年原油供需缺口将逐年加大。
——耕地减少我国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浪费、农村违法征地现象严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和开发利用比较粗放问题并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透露,近10年来,我国净减少耕地上亿亩,去年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1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令人堪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上世纪最后20年,我们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为支撑,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增速加快,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将不断增加,资源紧缺的问题将日益凸显。但在现实生活中,“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突出,矿产资源滥采乱挖,破坏和侵占耕地,用水无节制,建筑耗能超高……
一组组沉重的数字催人警醒。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而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不久前,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报告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资源对于支撑“粗放型”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我们早就提出了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但是直到现在,增长方式的转变成效并不明显。我国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而不是集约型的。表面上看,我们的工业化、现代化已经进入中后期了,但仔细观察,实际上是粗工业化、粗现代化的。许多产品非常粗糙,而不精细,有数量而欠缺质量。比如,我国钢铁产量已经达到3亿多吨,居世界第三位,但铁矿石绝大部分要靠从澳大利亚等国远距离进口,价格很高,消耗的资源、电力居高不下,而且许多高质量钢材还得靠进口。
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应该说中国还未摆脱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严重超过承载上限。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环境容量只能承载1520万吨,目前我们已超过此限,到2020年时,可能会达到3000万吨。以这样的发展到时候即使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各项经济指标,但环境破坏程度肯定会很严重,这样的小康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资源浪费的几个原由
公家付款导致浪费
浪费水在大学校园里可谓屡见不鲜,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校园用水的费用来自国家补贴。在大学校园里,很容易看到的一种现象就是水房里的水龙头在一刻不停地运转。有时是盆子里放几件衣服,一冲就是一天。“反正水钱又不用自己掏。”
政府机关的浪费就更严重。一组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过世界头号耗能大国美国政府机关1999年平均水平的33%。
而不久前北京市对全市48家市、区政府机构2004年能源消费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更是惊人。调查发现,这48家政府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居民人均488千瓦时的19倍。
由此可见,政府机关能源浪费,除了观念问题外,还有制度问题,比如,没有统一的政府机构能源消耗标准,没有建立有效的能源体制报告制度,没有节能考核奖惩制度,也就导致没有自觉的节能动力。另外,整个政府节能工作基础薄弱,没有相应的机构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也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政策。
技术设计存在浪费
我国现在对能源的浪费,还有设计和技术方面的问题。
比如,中国建筑能耗超过发达国家2~3倍,其中,水泥的能耗高于世界先进水平50%。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真安形容说:“2002年,我国水泥排放的粉尘为1000万吨,相当于把两个水泥厂的产量排上了天空。”
比如,有的单位盖楼,都搞大玻璃幕墙,盲目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观,却忘了节约能源。有的建筑物搞超大体量,不与室外相连,照明耗电量非常大,从3月份就开始用空调机,直到冬天。有许多宾馆、饭店、会议室的窗户设计得很小,即使白天开会,也要拉上窗帘开着一屋子的灯。当初为什么就不把窗户设计得大一点儿?宾馆在使用时为什么不拉开窗帘呢?
低资源税带来浪费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前些年国家对开采者征收低廉的资源税,是造成煤炭资源巨大浪费的一个“元凶”。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数字显示,中国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乡镇煤矿回采率仅为15%,有些甚至低至10%。煤矿回采率之所以这么低,北京证券研发中心分析师李春晖认为,是煤矿开采企业“挑肥拣瘦”造成的。据调查,在我国不少地区的煤层平均厚度有50米至60米。按国家规定,开采较厚的煤层要采用工艺复杂的分层技术,逐层开采。而面对旺盛的需求,一般企业往往只是开采中间最“肥”的煤层,“大量资源就这样被浪费了。”
而煤矿开采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如此低的回采率下仍旧生活得很好,原因就是我国当前的资源税过低,而且收费方法不合理。为了照顾地方利益,获得开采权的企业现在交付的资源税往往不足成本的1%。这样企业就很难对这一税种产生足够的重视。
根本在于制度缺失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在今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
我国的能源利用确实存在着巨大的浪费,而造成这种浪费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节能制度存在缺陷。 要想真正做到节能,关键是要从完善制度入手,让所有人都为自己消耗的能源付费。“只有从制度上做出了保证,才能有普遍的意义。”
节约是经济活动中的高境界
与过去强调的“勤俭建国”相比,建设节约型社会内涵更广泛,发展的层次更高。这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就是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走节约型社会发展道路,突破资源“瓶颈”制约,应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使全民确立勤俭节约的观念。你有权花钱但无权浪费。你有钱,可以去吃10万元一顿的盛宴,但不能剩下大量食品丢入泔水桶,剩菜就要重罚;你可以去住10万元一夜的总统套房,但不能浪费自来水……
总之,你爱花钱就去花,但你没有权浪费资源,这要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禁止。
建设节约型社会将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同时,这也是出于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考虑。我国能源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资源不足。近年来能源进口问题更加突出,如石油和铁矿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质上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长远战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