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进而创造音乐。这样才能够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 音乐教学 提高 情感有效性
音乐课是小学课程中一门必修课程,音乐教育就是美育的重要部分,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被动变主动、由死记硬背变灵活运用、由乏味变趣味,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音乐的学习领域。
例如:我在教人教版第二册《十个小印第安》这课时,先以“十个小朋友”的游戏方式引入后,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印第安部落”,接着课件中出现一所印第安房子,通过寻找“开门暗语”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学得更是轻松惬意。
二、提高歌唱教学实效性。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因此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模仿能力采取听唱、模唱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歌儿唱得动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单单要求学生把歌学会,或者背唱歌曲,还要求学生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和风格,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姿势和习惯,进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训练,提高歌唱的表现力。
想让学生唱的动听,就要让学生从听歌曲中体会速度和音量的变化,感受歌曲中对音色的要求,演出时注意节奏的正确、连音与断音、旋律的起伏等等演唱的基本要求,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进行有感情、有方法地演唱。在低年级学生中,主要让学生对老师的演唱进行模仿;在高年级学生中,要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和探索,发挥歌唱艺术的感染力,进而获取美的声音、美的歌唱。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提高歌曲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掌握歌曲。在课堂上我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男女之间和小组之间等等,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独唱、对唱、齐唱,也可以表演唱,或者让学生自编自创,编词比赛。一段时间后,学生从不敢唱到勇于唱,在比赛中获得了成功和自信,也增加了对歌唱的兴趣。
三、通过音乐体验情感。
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应积极运用点头、拍手、跺脚、舞蹈等肢体语言的形式来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学习音乐的方法。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们创造这种机会。如在欣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一课中,在学生试唱乐曲的第一音乐主题之后,我又设计安排了击掌、拍腿、捻指、跺脚等肢体语言形式,并引导学生随音乐一起边唱边做动作,学生们的兴致非常高,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无论是旋律还是节奏做得都非常准确。这种伴随音乐律动的形式,不但使教学方法变得生动活泼,而且还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生动、准确、深刻地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教学效果自然好得没话说。
四、注重有效的课堂反馈。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去积极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由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唱游表演,乐曲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而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式和信息技术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进而创造音乐,这样才能够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新课标 音乐教学 提高 情感有效性
音乐课是小学课程中一门必修课程,音乐教育就是美育的重要部分,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被动变主动、由死记硬背变灵活运用、由乏味变趣味,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音乐的学习领域。
例如:我在教人教版第二册《十个小印第安》这课时,先以“十个小朋友”的游戏方式引入后,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印第安部落”,接着课件中出现一所印第安房子,通过寻找“开门暗语”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学得更是轻松惬意。
二、提高歌唱教学实效性。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因此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模仿能力采取听唱、模唱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歌儿唱得动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单单要求学生把歌学会,或者背唱歌曲,还要求学生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和风格,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姿势和习惯,进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训练,提高歌唱的表现力。
想让学生唱的动听,就要让学生从听歌曲中体会速度和音量的变化,感受歌曲中对音色的要求,演出时注意节奏的正确、连音与断音、旋律的起伏等等演唱的基本要求,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进行有感情、有方法地演唱。在低年级学生中,主要让学生对老师的演唱进行模仿;在高年级学生中,要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和探索,发挥歌唱艺术的感染力,进而获取美的声音、美的歌唱。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提高歌曲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掌握歌曲。在课堂上我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男女之间和小组之间等等,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独唱、对唱、齐唱,也可以表演唱,或者让学生自编自创,编词比赛。一段时间后,学生从不敢唱到勇于唱,在比赛中获得了成功和自信,也增加了对歌唱的兴趣。
三、通过音乐体验情感。
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应积极运用点头、拍手、跺脚、舞蹈等肢体语言的形式来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学习音乐的方法。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们创造这种机会。如在欣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一课中,在学生试唱乐曲的第一音乐主题之后,我又设计安排了击掌、拍腿、捻指、跺脚等肢体语言形式,并引导学生随音乐一起边唱边做动作,学生们的兴致非常高,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无论是旋律还是节奏做得都非常准确。这种伴随音乐律动的形式,不但使教学方法变得生动活泼,而且还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生动、准确、深刻地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教学效果自然好得没话说。
四、注重有效的课堂反馈。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去积极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由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唱游表演,乐曲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而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式和信息技术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进而创造音乐,这样才能够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