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变革。“互联网+教育”将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和升级化配置,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将大大提升教学质量。但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开展“互联网+教育”困难重重。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互联网+教育”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互联网+教育”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互联网;互联网+;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7-0191-03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has brought an unprecedented change in the education field. "Internet + education" will achieve the fairness of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upgrading of the configuration, make the students really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However, Xinjiang, a minority area, subjecting to a variety of factors and constraints,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Internet + education" the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plan of "Internet + education" in Xinjiang minority areas starting from the signific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rnet + education" in Xinjiang minority areas.
Keywords: xinjiang; minority nationality; internet; internet +; education reform
2017年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次年,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我国全面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全面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深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领域互融共促的布局之年,具有开局谋篇,把关定向的重要意义。在现代互联互通信息技术加速改变人们生活观念和方式的时代旋律下、在国家万众创业、全民创新的重大战略背景下,如何搞好教育领域“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顶层设计,制定好路线图,已是教育领域无法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新疆位于祖国的大西北,属于多民族居住区,与东部经济、教育、文化差距大,如何在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开展教育创新、实现传统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拓展好信息技術支撑、催化现代教育的支柱作用已经成为新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全力应对的新使命。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教育”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广泛地运用到教育各个环节和领域,实现互联网和教育的深度拥抱、高度交汇融合,通过加速催化教育行业技术革新和改革发展,充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地点无要求、教育时间无限制、学习内容自主化、学习方式多样化,从而大大降低教育成本,实现教育的开放、透明和公平,丰富教育手段,增强教育效果,加倍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新模式。
二、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互联网+教育”的意义
“互联网+教育”是传统教育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并不是相互取代。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资源实现了合理化的配置,极大的缩小了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城市和城乡、乡村之间的教育悬殊,使实现教育公平成为可能,加倍提升了学习效益和质量。
(一)丰富教育形式
学校、教室、老师、学生,老师站在三尺讲台面对一群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传统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只能依托学校、教室这样固定的教学场所,利用课本、黑板作为基本的教具,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固定的教学内容,老师与学生被“固定”在特定的教育空间内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与学习。而互联网、上网移动终端、成千上万的学生自已选学校、老师、课程,并且定学习时间,这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只需一个可以联网的移动终端,大家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并且学习人数没有上限、学习时间没有限制、学习地点没有要求,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各自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并可以与老师或学生进行实时的线上互动。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学习方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调控学习进度,对复杂的内容可以反复进行学习,简单的内容随时跳过,从而使学习更加自主、方便、便捷和高效,并充满乐趣和意义。
(二)共享教育资源
传统教育资源被牢牢的束缚,封闭在各个条块、散状化的地域物理空间内,资源保护观念重、封闭现象突出,资源共享的实时性、实效性差,而“互联网+教育”使教育呈现高度开放、共享、实时的特性。“互联网+教育”,将传统线下各个地域的教育资源汇聚在一张网上,碎片化的知识顷刻间聚滴成海,在大数据平台形成知识的海洋,不论是地球上哪一所知名大学、学校的一流教授或教师进行实时上课辅导,还是各个教育领域公认的、出色的教学视频和最新的、前沿的教育科研成果,大家都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终端进行实时点击观看、浏览和互动。“互联网+教育”最大化地实现了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和公开化,前所未有地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和规模。 (三)促进教育公平
很显然,当前各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已极为普遍,都已司空见惯,早已成为中国教育的桎梏,并长期困扰、刺痛着广大人民群众和莘莘学子。学区房价格节节攀升、择校生蜂拥向“重点”校区,多少学生舍近求远把宝贵的学习时间撒在上学的路上,去所谓的“重点”学校求学,多少家长伤透脑筋、托关系、找门路把精力耗费在子女的择校上。新疆农村边远地区长期缺师少教、基础教育课程无法得到普及和开展。“互联网+教育”在解决上述问题上,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模式和手段。“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方式的创新,不论你是什么社会地位,不论你是什么教育背景,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被打破粉碎,学生只需一个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去知名的教育网站免费学习想学的名校、名师课程。“互联网+教育”有效解决了传统教育因地域、时空和师资力量的差异所导致教育资源上的鸿沟,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够接触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四)提升教育质量
“互联网+教育”时代,科技技术的深度植入,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支撑,使传统教育对学生学习数据情况的统计分析变得易如反掌,更加实时和精准。每一名学生在网上答题都会留下“痕迹”,比如你什么时候开始作业、用了多少时间答题、做了多少道题、都是哪些类型题、错对分别是多少,甚至每一道题用了多长时间等。这一个个“痕迹”单独分析是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汇聚在一起分析,就是一个班、一个年级,甚至是同年级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及时、精准、全面的数据分析结果不仅能客观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为老师、学校针对教学薄弱内容和环节制定改进措施提供实时信息,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学结构进行了创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例如,通过“翻转课堂”,学生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并可以反复观看老师的讲解,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此外,新的教育模式,教师在网上授课、在网上布置作业,学生在网上学习、答题,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学习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提交作业、老师批改作业的效率。“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实时性、丰富性、准确性、自主性和开放等特性,大大提升了传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三、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客观实际,也相应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影响了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忽视了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也迟滞了“互联网+教育”战略的扎实推进,这些问题也亟待我们加以克服和解决。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占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属多民族居住地区,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加之教育资源本身配置不合理、不公平,投向投量主要侧重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和城市地区教育。因此,教育经费缺口较大,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教育基础设施陈旧简陋、设备数量不足、质量不达标,部分学校甚至连课桌椅教材資料等都不能达到标准化要求,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不高,建设任务任重道远。
(二)教师素质待提高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及一带一路政策大背景的影响和带动下,新疆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自国家《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颁布以来,新疆“三通两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教育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能够适应“互联网+教育”形势的发展,仍然受传统思维和习惯支配,还是沿袭传统的讲授、灌输式教育,即使一些人员有所改变,也是被迫接受。其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运用水平不高,多数教师处于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浅层次阶段,缺乏对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深入研究,对优质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欠缺。再次,对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不够重视,许多学校或培训机构,没有对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引起足够重视,缺乏长期规化,组织培训较少,质量效果不理想。
(三)优质资源难普及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全国共有56个民族,新疆占了55个,并且有47个常驻少数民族。目前,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多为汉语、英语语种,而具有少数民族语种的优质资源极为匮乏,疆内精通双语的教师为数不多,且多为少数民族教师,他们的汉语水平也多停留在基本的日常会话和交流上,对汉语言没有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掌握,自身考取师范学校也多是加分、降低录取标准等政策照顾的结果,因此,将优质的汉语教育资源及时、有效地编译成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资源较少,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素质教育。“互联网+教育”新的教育模式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推广还比较困难。
四、如何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互联网+教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教育”成为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也只有主动适应形势,加快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政策因势利导,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才能搭乘上“互联网+教育”的快车,丢掉新疆传统教育落后的帽子,实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飞速发展,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大批优秀的人才队伍。
(一)加快转变观念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升为国家战略。目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互联网教育,全国互联网教育企业已达3000多家;与此同时,河北省、湖北省等多地也都制定了”互联网+教育”发展规划;全国多所知名高校都相应建立了远程教学站,并与国家多个贫困县偏远、落后,师资力量少、教学硬件基础差的乡村学校实现了对口支援。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民族众多,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内地,我们更应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尽快制定并启动新疆“互联网+教育”战略,创新“互联网+教育”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借助“互联网+教育”这个强大的引擎,推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加速发展。 (二)加强政策引导
要按照“政府规范引导,企业竞争提供,学校主动参与,集约便捷高效”的方式,由自治区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建立并统筹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和跨学校隶属关系的“互联网+教育”战略建设和协同机制,逐步建成统一管理、分布共享、兼容扩展、信息开放、“免费使用”为一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云服务平台。积极适应“互联网+教育”趋势,扎实做好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批量式教育向个性化教育、封闭化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多元化实际,积极研发线上民汉语言互译软件,建设民汉语互译平台,积极开展优质汉语教育资源转译民族语言工作,提高少数民族师生教学和学习质量。加强网上微课的审核,广泛开展网上优秀教学课件评选,积极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加大教育投入
为确保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教育”按计划、分步骤扎实有序推进,自治区在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应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和自动录播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和软件平台建设。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分批、分层次抓好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强化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激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建立专业的教学PPT、多媒体、视频制作队伍,提高教学课件的生动性、直观性、便捷性,丰富优秀教学课件资源库,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覆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烁.“互联网+”时代,教育什么样[N].人民日报,2015-04-16.
[2]杨莉萍.“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5(9):232-235.
[3]唐琪.“互联网+”能否助教育“飞”起来[N].中国教育报,2015-04-07(8).
[4]蔡伟.“互聯网+”时代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5-04-09(4).
[5]刘博智.“互联网+教育”将让“个性化”教育成为现实[N].中国教育报,2015-05-21(3).
[6]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N].中国教育报,2015-05-04(5).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55.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互联网;互联网+;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7-0191-03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has brought an unprecedented change in the education field. "Internet + education" will achieve the fairness of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upgrading of the configuration, make the students really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However, Xinjiang, a minority area, subjecting to a variety of factors and constraints,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Internet + education" the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plan of "Internet + education" in Xinjiang minority areas starting from the signific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rnet + education" in Xinjiang minority areas.
Keywords: xinjiang; minority nationality; internet; internet +; education reform
2017年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次年,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我国全面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全面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深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领域互融共促的布局之年,具有开局谋篇,把关定向的重要意义。在现代互联互通信息技术加速改变人们生活观念和方式的时代旋律下、在国家万众创业、全民创新的重大战略背景下,如何搞好教育领域“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顶层设计,制定好路线图,已是教育领域无法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新疆位于祖国的大西北,属于多民族居住区,与东部经济、教育、文化差距大,如何在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开展教育创新、实现传统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拓展好信息技術支撑、催化现代教育的支柱作用已经成为新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全力应对的新使命。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教育”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广泛地运用到教育各个环节和领域,实现互联网和教育的深度拥抱、高度交汇融合,通过加速催化教育行业技术革新和改革发展,充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地点无要求、教育时间无限制、学习内容自主化、学习方式多样化,从而大大降低教育成本,实现教育的开放、透明和公平,丰富教育手段,增强教育效果,加倍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新模式。
二、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互联网+教育”的意义
“互联网+教育”是传统教育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并不是相互取代。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资源实现了合理化的配置,极大的缩小了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城市和城乡、乡村之间的教育悬殊,使实现教育公平成为可能,加倍提升了学习效益和质量。
(一)丰富教育形式
学校、教室、老师、学生,老师站在三尺讲台面对一群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传统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只能依托学校、教室这样固定的教学场所,利用课本、黑板作为基本的教具,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固定的教学内容,老师与学生被“固定”在特定的教育空间内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与学习。而互联网、上网移动终端、成千上万的学生自已选学校、老师、课程,并且定学习时间,这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只需一个可以联网的移动终端,大家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并且学习人数没有上限、学习时间没有限制、学习地点没有要求,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各自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并可以与老师或学生进行实时的线上互动。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学习方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调控学习进度,对复杂的内容可以反复进行学习,简单的内容随时跳过,从而使学习更加自主、方便、便捷和高效,并充满乐趣和意义。
(二)共享教育资源
传统教育资源被牢牢的束缚,封闭在各个条块、散状化的地域物理空间内,资源保护观念重、封闭现象突出,资源共享的实时性、实效性差,而“互联网+教育”使教育呈现高度开放、共享、实时的特性。“互联网+教育”,将传统线下各个地域的教育资源汇聚在一张网上,碎片化的知识顷刻间聚滴成海,在大数据平台形成知识的海洋,不论是地球上哪一所知名大学、学校的一流教授或教师进行实时上课辅导,还是各个教育领域公认的、出色的教学视频和最新的、前沿的教育科研成果,大家都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终端进行实时点击观看、浏览和互动。“互联网+教育”最大化地实现了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和公开化,前所未有地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和规模。 (三)促进教育公平
很显然,当前各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已极为普遍,都已司空见惯,早已成为中国教育的桎梏,并长期困扰、刺痛着广大人民群众和莘莘学子。学区房价格节节攀升、择校生蜂拥向“重点”校区,多少学生舍近求远把宝贵的学习时间撒在上学的路上,去所谓的“重点”学校求学,多少家长伤透脑筋、托关系、找门路把精力耗费在子女的择校上。新疆农村边远地区长期缺师少教、基础教育课程无法得到普及和开展。“互联网+教育”在解决上述问题上,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模式和手段。“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方式的创新,不论你是什么社会地位,不论你是什么教育背景,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被打破粉碎,学生只需一个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去知名的教育网站免费学习想学的名校、名师课程。“互联网+教育”有效解决了传统教育因地域、时空和师资力量的差异所导致教育资源上的鸿沟,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够接触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四)提升教育质量
“互联网+教育”时代,科技技术的深度植入,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支撑,使传统教育对学生学习数据情况的统计分析变得易如反掌,更加实时和精准。每一名学生在网上答题都会留下“痕迹”,比如你什么时候开始作业、用了多少时间答题、做了多少道题、都是哪些类型题、错对分别是多少,甚至每一道题用了多长时间等。这一个个“痕迹”单独分析是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汇聚在一起分析,就是一个班、一个年级,甚至是同年级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及时、精准、全面的数据分析结果不仅能客观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为老师、学校针对教学薄弱内容和环节制定改进措施提供实时信息,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学结构进行了创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例如,通过“翻转课堂”,学生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并可以反复观看老师的讲解,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此外,新的教育模式,教师在网上授课、在网上布置作业,学生在网上学习、答题,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学习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提交作业、老师批改作业的效率。“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实时性、丰富性、准确性、自主性和开放等特性,大大提升了传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三、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客观实际,也相应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影响了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忽视了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也迟滞了“互联网+教育”战略的扎实推进,这些问题也亟待我们加以克服和解决。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占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属多民族居住地区,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加之教育资源本身配置不合理、不公平,投向投量主要侧重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和城市地区教育。因此,教育经费缺口较大,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教育基础设施陈旧简陋、设备数量不足、质量不达标,部分学校甚至连课桌椅教材資料等都不能达到标准化要求,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不高,建设任务任重道远。
(二)教师素质待提高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及一带一路政策大背景的影响和带动下,新疆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自国家《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颁布以来,新疆“三通两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教育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能够适应“互联网+教育”形势的发展,仍然受传统思维和习惯支配,还是沿袭传统的讲授、灌输式教育,即使一些人员有所改变,也是被迫接受。其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运用水平不高,多数教师处于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浅层次阶段,缺乏对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深入研究,对优质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欠缺。再次,对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不够重视,许多学校或培训机构,没有对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引起足够重视,缺乏长期规化,组织培训较少,质量效果不理想。
(三)优质资源难普及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全国共有56个民族,新疆占了55个,并且有47个常驻少数民族。目前,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多为汉语、英语语种,而具有少数民族语种的优质资源极为匮乏,疆内精通双语的教师为数不多,且多为少数民族教师,他们的汉语水平也多停留在基本的日常会话和交流上,对汉语言没有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掌握,自身考取师范学校也多是加分、降低录取标准等政策照顾的结果,因此,将优质的汉语教育资源及时、有效地编译成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资源较少,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素质教育。“互联网+教育”新的教育模式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推广还比较困难。
四、如何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互联网+教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教育”成为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也只有主动适应形势,加快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政策因势利导,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才能搭乘上“互联网+教育”的快车,丢掉新疆传统教育落后的帽子,实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飞速发展,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大批优秀的人才队伍。
(一)加快转变观念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升为国家战略。目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互联网教育,全国互联网教育企业已达3000多家;与此同时,河北省、湖北省等多地也都制定了”互联网+教育”发展规划;全国多所知名高校都相应建立了远程教学站,并与国家多个贫困县偏远、落后,师资力量少、教学硬件基础差的乡村学校实现了对口支援。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民族众多,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内地,我们更应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尽快制定并启动新疆“互联网+教育”战略,创新“互联网+教育”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借助“互联网+教育”这个强大的引擎,推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加速发展。 (二)加强政策引导
要按照“政府规范引导,企业竞争提供,学校主动参与,集约便捷高效”的方式,由自治区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建立并统筹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和跨学校隶属关系的“互联网+教育”战略建设和协同机制,逐步建成统一管理、分布共享、兼容扩展、信息开放、“免费使用”为一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云服务平台。积极适应“互联网+教育”趋势,扎实做好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批量式教育向个性化教育、封闭化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多元化实际,积极研发线上民汉语言互译软件,建设民汉语互译平台,积极开展优质汉语教育资源转译民族语言工作,提高少数民族师生教学和学习质量。加强网上微课的审核,广泛开展网上优秀教学课件评选,积极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加大教育投入
为确保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教育”按计划、分步骤扎实有序推进,自治区在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应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和自动录播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和软件平台建设。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分批、分层次抓好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强化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激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建立专业的教学PPT、多媒体、视频制作队伍,提高教学课件的生动性、直观性、便捷性,丰富优秀教学课件资源库,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覆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烁.“互联网+”时代,教育什么样[N].人民日报,2015-04-16.
[2]杨莉萍.“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5(9):232-235.
[3]唐琪.“互联网+”能否助教育“飞”起来[N].中国教育报,2015-04-07(8).
[4]蔡伟.“互聯网+”时代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5-04-09(4).
[5]刘博智.“互联网+教育”将让“个性化”教育成为现实[N].中国教育报,2015-05-21(3).
[6]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N].中国教育报,2015-05-04(5).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