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 评价前列地尔,弥可保,依帕司他片联合高压氧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 4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予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甲钴胺片(弥可保),依帕司他片治疗,对照组23例,单独使用前列地尔,甲钴胺片(弥可保),依帕司他片,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8%、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药物联合高压氧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推荐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压氧;前列地尔;甲钴胺;依帕司他
糠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致残率高,预后差,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40%~60%,而国内发病率可高达60%~90%以上,甚至可累及全部糖尿病患者[1],多发生于下肢血管,如胫、腓动脉,呈多部位节段性,发病机制可能是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非酶糖化和多元醇通路化[2],使基膜增厚,管腔变窄,组织缺血缺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DPN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发病最早,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占糖尿病截肢的所有危险因素的45%。目前临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采用降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止痛等综合对症治疗。本研究评价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弥可保,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治疗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45~73岁,平均(61.1±4.4)岁;糖尿病病程2.5~23年,平均12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6个月~16年,平均6.8年;单发性神经病变12例,多发性神经病变13例。对照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45~73岁,平均(60.7±5.3)岁;糖尿病病程2.5~23年,平均10.9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5个月~16年,平均6.7年;其中单发性神经病变20例,多发性神经病变28例。
1.2 入选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①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异常,如肢体麻木、发凉、疼痛、蚁走感,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②肌电图检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减慢(MNCV<45 m/s、SNCV<40 m/s)。③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3 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降血糖、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综合治疗,高压氧疗法采用山东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GY3200/0.3CQ-30型大型空气加压舱,患者进舱后匀速加压25min至0.2MPa(2ATA),戴面罩吸纯氧30min,中间休息5min改吸舱内空气,再戴面罩吸纯氧30min,然后匀速减压30min至常压后出舱,每日1次;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 ivgtt qd;弥可保片0.5mg tid po;依帕司他片 50mg tid po。对照组: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 ivgtt qd 。两组患者一个疗程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血糖、血脂、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腱、膝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NCV>5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腱、膝反射有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NCV<5m/s);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减轻,腱、膝反射无改善,肌电图NCV无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61%。两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两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最近研究[3-4]认为其是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致使周围神经缺血、缺氧;另外,脂质代谢异常、自由基增多、神经因子缺乏等,都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使血糖长期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低水平状态,改善血循环,特别是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液供应及氧供,促使受损的神经细胞得以修复和再生。高压氧治疗10多次后,患肢麻木,静息痛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组药物联合高压氧疗法总有效率可达100%,其机制可能是:高压氧可改善组织内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谢,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和功能,纠正受体缺陷,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高压氧能抑制胰高血糖和生长激素的作用,大量消耗体内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高压氧增加机体组织的氧供,增大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改善体内缺氧状态;高压氧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地改善微循环,阻止神经轴突变性。高压氧在使机体消耗大量血糖的同时产生大量ATP,从而保证胞浆的正常运转,促进轴突和纤维再生,使受损神经得以恢复,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效果。
本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安合可靠的,为巩固疗效建议每三个月做15天高壓氧。
〔参考文献〕
[1]沈琴,贾伟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神经病变[J].国际性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7:43-46.
[2]金之欣.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指南[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17
[3]Partanen J. Natural history of peripheral:neuropathy in pain patients noninsulin-dependent diadetes mellitus[J]. N Eng J Med, 1995,333:89-94.
[4]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2.
2011年丽水市科技局自筹基金科研项目,编号2011-0530.
〔摘要〕目的 评价前列地尔,弥可保,依帕司他片联合高压氧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 4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予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甲钴胺片(弥可保),依帕司他片治疗,对照组23例,单独使用前列地尔,甲钴胺片(弥可保),依帕司他片,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8%、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药物联合高压氧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推荐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压氧;前列地尔;甲钴胺;依帕司他
糠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致残率高,预后差,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40%~60%,而国内发病率可高达60%~90%以上,甚至可累及全部糖尿病患者[1],多发生于下肢血管,如胫、腓动脉,呈多部位节段性,发病机制可能是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非酶糖化和多元醇通路化[2],使基膜增厚,管腔变窄,组织缺血缺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DPN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发病最早,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占糖尿病截肢的所有危险因素的45%。目前临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采用降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止痛等综合对症治疗。本研究评价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弥可保,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治疗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45~73岁,平均(61.1±4.4)岁;糖尿病病程2.5~23年,平均12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6个月~16年,平均6.8年;单发性神经病变12例,多发性神经病变13例。对照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45~73岁,平均(60.7±5.3)岁;糖尿病病程2.5~23年,平均10.9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5个月~16年,平均6.7年;其中单发性神经病变20例,多发性神经病变28例。
1.2 入选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①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异常,如肢体麻木、发凉、疼痛、蚁走感,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②肌电图检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减慢(MNCV<45 m/s、SNCV<40 m/s)。③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3 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降血糖、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综合治疗,高压氧疗法采用山东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GY3200/0.3CQ-30型大型空气加压舱,患者进舱后匀速加压25min至0.2MPa(2ATA),戴面罩吸纯氧30min,中间休息5min改吸舱内空气,再戴面罩吸纯氧30min,然后匀速减压30min至常压后出舱,每日1次;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 ivgtt qd;弥可保片0.5mg tid po;依帕司他片 50mg tid po。对照组: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 ivgtt qd 。两组患者一个疗程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血糖、血脂、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腱、膝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NCV>5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腱、膝反射有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NCV<5m/s);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减轻,腱、膝反射无改善,肌电图NCV无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61%。两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两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最近研究[3-4]认为其是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致使周围神经缺血、缺氧;另外,脂质代谢异常、自由基增多、神经因子缺乏等,都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使血糖长期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低水平状态,改善血循环,特别是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液供应及氧供,促使受损的神经细胞得以修复和再生。高压氧治疗10多次后,患肢麻木,静息痛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组药物联合高压氧疗法总有效率可达100%,其机制可能是:高压氧可改善组织内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谢,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和功能,纠正受体缺陷,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高压氧能抑制胰高血糖和生长激素的作用,大量消耗体内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高压氧增加机体组织的氧供,增大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改善体内缺氧状态;高压氧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地改善微循环,阻止神经轴突变性。高压氧在使机体消耗大量血糖的同时产生大量ATP,从而保证胞浆的正常运转,促进轴突和纤维再生,使受损神经得以恢复,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效果。
本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安合可靠的,为巩固疗效建议每三个月做15天高壓氧。
〔参考文献〕
[1]沈琴,贾伟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神经病变[J].国际性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7:43-46.
[2]金之欣.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指南[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17
[3]Partanen J. Natural history of peripheral:neuropathy in pain patients noninsulin-dependent diadetes mellitus[J]. N Eng J Med, 1995,333:89-94.
[4]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2.
2011年丽水市科技局自筹基金科研项目,编号2011-0530.